市检察院党组书记在2025年第一季度业
务质效分析会暨重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2025年第一季度业务质效分析会暨重点工作推进
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
全国、全省检察长会议部署,总结分析一季度检察业务运行态势,部署
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动员全市检察机关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奋
进姿态,推动各项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刚才,案管办通报了一季度业
务数据分析报告,各基层院检察长作了表态发言。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切实增强抓好检察业务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一季度,全市检察机关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价值追求,以“检察
护企”“检护民生”两个专项行动为牵引,推动各项业务工作实现“开门红”。一
是业务质效稳中有进。60项案件质量主要评价指标中,52项进入全省第一方
阵,其中刑事检察“案-件比”优化至1:1.08,民事裁判监督率提升至3.2%,行
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率达89%,公益诉讼立案数同比增长41%。二是专项行动成
效显著。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建立“企业家法治会客厅”,办理涉企案
件157件,为企业追赃挽损2.3亿元;推进“检护民生”专项行动,支持农民工起
诉讨薪案件89件,发放司法救助金128万元,对35名困境儿童开展综合救助。
三是创新品牌亮点纷呈。建成“轻罪治理数字平台”,对危险驾驶、帮信罪等
案件实现“一站式”快速办理,48小时速裁程序适用率提升至65%;打造“枫桥
式”检察听证室,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听证217件,矛盾纠纷化解率
达92%。四是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开展“刑检大讲堂”“案例研讨沙龙”等活动12场
次,在全省公诉人业务竞赛中荣获“团体二等奖”,2名干警入选全国检察人才库。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当前检察业务工作仍存在短
板不足:一是业务指标发展不平衡。刑事执行检察监督率、民事抗诉改变
率等指标仍低于全省平均值,部分基层院“三大检察”结构比失调。二是监督
质效有待提升。检察建议回复率达100%,但采纳整改率仅为82%,部分建议
存在“重数量、轻质量”倾向。三是典型案例培育不足。一季度仅1件案例入
选最高检指导性案例,与先进地区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四是数字检察应用
滞后。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应用覆盖率不足40%,部分干警存在“不会用、
不愿用”思想。对此,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解决。
二、把握形势、明确方向,牢牢把握检察业务工作的使命任务
当前,检察工作面临“三重叠加”机遇挑战:从发展方位看,党的二十大
报告专章部署“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最高检应勇检察长
提出“检察工作现代化”命题,要求我们以“三个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从改革任务看,检察改革进入“深水区”,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检察权运行制
约监督等改革任务亟待落地。从区域竞争看,兄弟市院在涉案企业合规、
轻罪治理等领域创新突破,我们稍有松懈就可能“标兵渐远、追兵超越”。
面对新形势,全市检察业务工作要锚定“三个定位”:一是当好“全
省检察工作现代化示范院”。在数字检察、轻罪治理、检察护企等领
域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XX经验”。二是打造“高质效办案标杆院”。
刑事检察“案-件比”控制在1:1.1以内,民事抗诉改变率提升至25%,行
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率保持全省前列。三是建设“新时代检察铁军”。培
养10名以上省级以上业务专家,20名以上全国、全省检察业务标兵能手。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高质效”价值追求。既要“有
数量的质量”,更要“有质量的数量”,坚决杜绝“数据美容”“指标注水”。二是坚
持“一体化”履职理念。深化“四大检察”融合履职,建立知识产权、网络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