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全市银发经济推进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全市银发经济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当前,我国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人口 老龄化进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 岁及以上人口 占总人口比例已达 18.7%,预计到 2035 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 将突破 4 亿,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在此背景下,银发经济作为 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群体多元化需求、培育经济增长新动 能的重要抓手,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 业”,国务院《“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 也为银发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我市积极顺应人口老龄化趋势,在养老服务、老年 健康、老年消费等领域持续发力:建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320 个, 新增养老床位 1.2 万张;推出“银龄健康直通车”等特色医疗服 务,惠及老年患者超50万人次;老年用品市场规模年均增长15%, 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银发经济仍 存在产业规模偏小、产品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高、要素保障薄 弱等问题,与广大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还有较大差 距。今天召开这次推进会,就是要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 凝聚共识,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 展。下面,我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发展银发经济的战略意义 发展银发经济,不仅是满足老年群体生活需求的民生工程, 更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战略举措。我 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其重大意义。 (一)银发经济是顺应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必然选择。随着我 市老年人口规模持续扩大,老年群体在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 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据统计,我市 60 岁以上老年人 口已达 180 万,占总人口的 21%,且以每年 3%的速度递增。传 统的养老模式已难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迫切需 要通过发展银发经济,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提 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只有主动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 加快发展银发经济,才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实现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二)银发经济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重要引擎。银发经 济涵盖养老服务、老年用品、健康医疗、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 产业链条长、涉及范围广、带动效应强。据测算,到 2030 年, 我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将突破 20 万亿元。发展银发经济,能够 有效拉动内需、促进消费,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同时,银发 经济的发展还将催生养老护理、老年健康管理等新兴职业,创造 大量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此外,银发经济与人工智能、大 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将推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 济增长点。 (三)银发经济是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举措。 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 责任。发展银发经济,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养 老服务和产品,满足他们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需求,增强老年人 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同时,良好的养老服务体系能够减 轻家庭养老负担,促进家庭和谐,进而维护社会稳定。只有把银 发经济发展好,才能实现老有所养、弱有所扶,推动社会公平正 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聚焦重点任务,全面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展银发经济,必须紧扣重点领域,聚焦关键环节,精准发 力,推动银发经济从“起步探索”向“全面提升”转变。 (一)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一是加强养 老服务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按照“15 分钟 养老服务圈”的标准,加快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城市社 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投入,建设一批 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鼓励社会力 量通过新建、改建、租赁等方式参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形成多 元化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二是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推广居家养 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 个性化、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大力发展智慧养老,运用互联网、 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搭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现养老服务 需求与供给的精准对接。推进“时间银行”等互助养老模式,鼓 励低龄健康老年人为高龄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形成“低龄存时 间,高龄换服务”的良性循环。三是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支持职业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相 关专业,扩大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加强养老服务人员职 业技能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专业素养。完善养老服务人才激励 机制,提高养老服务人员待遇,增强职业吸引力,吸引更多优秀 人才投身养老服务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