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省民生实事项目人大
代表票决制座谈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市自2013年1月在全省率先启动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
决制创新实践,以“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买单、人大验
单”的“四单模式”,推动基层民主建设、增进民生福
祉。2021年,该项工作在全省推广。实施以来,虽有效丰富和
发展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但仍存在项目定位欠精准、前期
筹备不足、监督手段单一、群众获得感有待提升等问题。为
此,我市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完善工作机制,推动票决制工作
提质增效,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党建引领,夯实制度保障根基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全程。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把
牢工作方向。将党的领导贯穿票决制工作全流程,把票决制工
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重大事项及时向党委请示报告,确保党
委决策部署在票决制工作中落地落实。2024年,市级民生实事
项目征集方案经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后组织实施,从源头上保
证工作政治方向。二是健全责任体系,压实工作责任。建立党
委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票决制工作制度,每位班子成员定点联
系1-2个镇(街道),对票决制各环节工作进行指
导。2024年,累计开展联系指导25次,协调解决项目规划、资
源调配等问题19个,有效推动工作开展。三是加强思想建
设,凝聚工作合力。通过召开党委专题会议、组织党员代表培
训学习等方式,强化党员代表政治意识,引导其在票决制工作
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2024年,组织党员代表专题培训4次,覆
盖230余人次,为票决制工作顺利推进提供思想保障。
(二)严格落实党委前置研究机制。一是规范项目审核流
程。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交人代会审议票决前,必须经市委常
委会、镇党委会研究讨论,重点对项目的政治性、普惠性、可
行性进行审核把关。2024年,市级候选项目经市委常委会研
究,否决不符合要求项目6个,确保项目符合党委决策部署和群
众需求。二是强化政策导向把控。党委紧扣党中央决策部署和
省、市工作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对候选项目进行政策审
核,确保项目与发展大局相契合。2024年,围绕“十四五”规
划民生领域重点任务,对候选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和调整,使项
目更具政策引领性和实践可行性。三是促进民意党意有机融
合。在党委研究过程中,充分吸纳群众意见和代表建议,将群
众诉求与党委决策有机结合,实现党的意图与人民意愿高度统
一。2024年,候选项目共吸纳群众意见建议35条、代表建
议21条,让项目更贴近群众实际需求。
(三)完善协同联动工作格局。一是明确各方职责分工。构
建“党委领导、人大决定、政府实施、公众参与”的工作格
局,细化各主体在票决制工作各环节的职责。党委负责统筹谋
划、方向把控;人大负责审议决定、监督评价;政府负责项目
实施、资金保障;公众负责参与建议、监督反馈,形成工作合
力。二是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建立票决制工作联席会议制
度,由党委牵头,人大、政府及相关部门参与,定期召开会议
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2024年,召开联席会议5次,协调
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土地审批、资金筹措等问题32个,保障项目
顺利实施。三是强化考核督导力度。将票决制工作纳入年度综
合考核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单
位进行督导问责。2024年,对2个推进缓慢的单位进行重点督
导,通过约谈负责人、下发整改通知书等方式,推动项目按计
划实施。
二、聚焦民生需求,提升项目征集质效
(一)坚持小切口大民生导向。一是突出普惠性选题原则。
严格遵循“普惠性、公益性、可行性、一般当年度完成”原
则,聚焦“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
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食有所安”八大领域,精准筛选
民生实事项目。2024年,市级候选项目中,涉及养老服务、基
础教育等普惠性项目占比达88%,切实让广大群众受益。二是严
格项目筛选标准要求。坚决执行“三不选”规定,对重大工程
项目、要素保障不落实项目坚决不予入选。2024年,在市级候
选项目筛选过程中,排除不符合标准项目14个,确保项目可操
作、能落地,避免资源浪费。三是关注特殊群体民生需求。在
项目征集过程中,重点关注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
群体需求,广泛征集针对性项目。2024年,共征集到社区养老
服务中心建设、无障碍设施改造等针对特殊群体的项
目11个,体现社会公平与关爱。
(二)深化代表建议转化运用。一是拓宽建议收集渠道。通
过代表履职平台、代表联系群众活动、线上征集等多种方
式,广泛收集代表建议。2024年,累计收集代表建议172件,其
中涉及民生实事的建议105件,为项目征集提供丰富素材。二是
加强建议分析研判。对收集到的代表建议进行分类梳理、深入
分析,挖掘具有普遍性、紧迫性的民生事项。2024年,从代表
建议中筛选出老旧小区改造、农村道路硬化等候选项
目19个,将代表智慧转化为民生实事项目。三是健全建议办理
机制。建立代表建议办理跟踪机制,对转化为民生实事项目的
建议,全程跟踪办理进度,及时向代表反馈办理情
况。2024年,已转化项目的代表建议办理满意度达99%,确保代
表建议落到实处。
(三)优化项目谋划生成机制。一是强化政府主导谋划作
用。政府结合地方发展规划、政策导向和要素保障等实际情
况,主动谋划民生实事项目。2024年,政府主导谋划的候选项
目占比达75%,充分发挥政府在项目谋划中的主体作用,确保项
目与地方发展相适应。二是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通过问卷
调查、座谈会、线上留言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
见。2024年,开展问卷调查3次,覆盖群众6000余人次;召开座
谈会18场,收集意见建议240条,使项目更贴合群众意愿。三是
科学开展项目论证评估。组织行业专家、学者、群众代表等对
候选项目进行论证评估,从可行性、效益性、风险可控性等方
面进行全面分析。2024年,对32个候选项目进行论证评估,优
化项目方案14个,提高项目质量和实施效果。
三、规范票决程序,保障民主决策实施
(一)保障代表审议充分深入。一是提前送达项目资料。在
人代会召开前20日,将候选项目材料以书面形式送达每位代
表,确保代表有充足时间了解项目背景、建设内容、资金预算
等情况。2024年,市级人代会前,共送达项目资料320余份,为
代表审议提供充分依据。二是组织深入审议讨论。会议期
间,政府负责人就候选项目进行详细说明,各代表团分团开展
审议。代表们围绕项目必要性、可行性、社会效益等方面展开
深入讨论,提出意见建议。2024年,人代会期间,代表共提出
意见建议98条,有效完善项目方案。三是现场回应代表关切。
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安排专人到各代表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