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长在全局党员干
部专题党课上的讲话提纲
筑牢法治根基 践行司法为民
奋力谱写新时代司法行政工作新篇章
——在全局党员干部专题党课上的讲话提纲
同志们:
根据年度党建工作和学习教育工作安排,今天由我给大家讲一堂党课。党课的
主题是:筑牢法治根基,践行司法为民,奋力谱写新时代司法行政工作新篇章。这
既是对我们职责使命的再认识、再深化,也是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工作的再
部署、再动员。目的是引导全局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
当,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省厅、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更加饱
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我市司法行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深刻领会核心要义,筑牢新时代司法行政工作的思想根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做好新时代司法行政工作,首要的是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确保工作
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一)必须深刻把握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这一最高原则。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
治最根本的保证,是司法行政工作的“根”与“魂”。回顾百年党史,从革命根据地时期
的司法探索,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法制建设,再到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特别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的历史性成就,无一不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取得的。
历史雄辩地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法治建设才有主心骨,司法行政事业才能行
稳致远。 我们必须把讲政治摆在首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
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自觉把司法行政工作置于党的绝对领
导之下,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不折不
扣地贯彻执行。要健全完善党领导司法行政工作的制度机制,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
示报告制度,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二)必须深刻把握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立场。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
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司法行政工作点多、线长、面广,每一项职能都与人民群众
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无论是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还是提供法律服务
的“最后一公里”,无论是维护特殊人群权益,还是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其出发点和
落脚点都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我们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
场,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要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
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
定、每一次法律服务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聚焦人民群众在法治领域的急难愁
盼问题,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他们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三)必须深刻把握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这一中心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
第一要务。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
加需要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司法行政工作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
和谐稳定、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肩负着重要职责。我们必
须胸怀“国之大者”,自觉将司法行政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和推
进。 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找准服务保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主动作
为、精准发力。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
应对风险,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和优质高效的法律
服务。
二、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展现新时代司法行政工作的担当作为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我们要把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与履行司法行政核
心职能紧密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和实际成效。
(一)聚焦矛盾纠纷化解,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人民调解是“东方
经验”,是我们的独特优势,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2025年上半年,我市各
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万件,调解成功率达*%,其中涉及婚姻家庭、
邻里关系、物业纠纷、消费维权等民生领域的案件占比超过*%。特别是我们大力推
行的“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建设成效显著,例如,*县“*调解工作室”联合法
院、公安、信访等部门,成功化解了一起涉及*户村民的**纠纷,避免了矛盾升
级,维护了基层稳定。这充分体现了人民调解在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中的重要作
用。我们要持续深化体系建设,巩固提升三级调解网络,重点加强行业性、专业性
调解组织建设,特别是在劳动争议、医患纠纷、交通事故、知识产权、生态环境保
护等矛盾多发领域建强专业力量。要创新方式方法,大力推广“线上调解”等平台应
用,提升调解便捷性和覆盖面,探索“调解+公证”“调解+仲裁”“调解+行政复议”等联动
机制。要提升队伍能力,加强专职人民调解员配备和培训,落实“以案定补”等保障激
励机制,打造一支政治合格、熟悉业务、热心公益的调解员队伍。
(二)聚焦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公共法律服务是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司法行政机关服务群众
最直接、最广泛的窗口。截至2025年5月,我市已建成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公
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个,村(居)法律顾问覆盖率达100%。2025年上半年,全市各
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含热线、网络)共提供法律咨询*万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
件*万件,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或取得利益*万元。其中,**、残疾人权益保障、
未成年人保护等案件是重点领域。例如,市法律援助中心为*名遭遇**提供法律援
助,通过劳动仲裁和诉讼程序,有效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我们要继续优化
网络布局,持续推进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融合发展、提档升级。重点加强乡
镇(街道)工作站和村(居)工作室规范化建设,推动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弱
势群体倾斜。要提升服务质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