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作风促落实抓基层打基础——全面推进乡镇
工作提质增效
同志们: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4 周年。104 年来,中国共产党团
结带领中国人民,历经千难万险,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
大胜利,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推动党
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作风建设贯
穿百年历程,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
宝。在乡镇工作中,我们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更需传承和发扬
党的优良作风。今天,借庆祝建党 104 周年大会之机,我以党课
形式,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加强作风建设,推动乡镇各项事业高
质量发展。
一、回顾百年党史,深刻把握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党的形象,
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回顾百年党史,我们党始终
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将其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有力武器。从新民
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延安整风运动,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整党整
风,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系列作风建设活动,每一次都对党的
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作风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体现
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仅体现在理论和纲领上,更体现在
实际行动和工作作风中。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
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在百年奋斗历
程中,正是凭借坚定的理想信念、优良的工作作风,我们党赢得
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在乡镇工作中,我们直接面对群众,更要保持优良作风,展
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建立"群众需求清单"制度,通过入户走访、民情恳谈会等方式,
定期收集群众诉求,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结合乡村
振兴战略实施,重点解决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生态治理等领域
的痛点难点问题,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让群众切实感
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例如,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要全程跟
进项目质量,杜绝"形象工程",确保惠民工程真正惠及于民。
(二)作风建设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关键所在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党心民心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作风
状况,直接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决定着党和人民事
业的兴衰成败。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
注重加强作风建设,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在乡镇工作中,我们要构建"三位一体"联系群众机制:建立
领导干部包村联户制度,每名班子成员至少联系 2 个行政村、10
户群众;推行"村民说事日"制度,每周固定时间接待群众来访;
搭建"线上民情平台",通过微信、政务 APP 等渠道实时收集意
见建议。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定《乡镇干部作风负
面清单》,明确禁止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 12 类行为,建立"群
众满意度测评"机制,将测评结果纳入干部考核体系。以扎实的
工作作风取信于民,凝聚起推动乡镇发展的强大合力,如在农村
人居环境整治中,要动员群众共同参与规划设计,避免"政府干、
群众看"的被动局面。
(三)作风建设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作风建设与事业发展相辅相成,优良的作风能够为事业发展
提供坚实保障,而事业发展的实践又能不断锤炼作风。从长征时
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新时代的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党的
作风建设始终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为不同历史时期的任务完成
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乡镇层面,要将作风建设与重点工作深度融合:在产业发
展中,建立"项目管家"制度,由党员干部全程跟踪服务企业落地、
投产运营,确保招商引资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在基层治理中,
推行"党员联户+网格化管理"模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内;
在民生服务中,实施"一站式办理"改革,整合民政、社保、医保
等服务事项,减少群众办事跑腿次数。通过作风建设破除发展障
碍,以"钉钉子精神"推动乡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例如在推进
高标准农田建设时,要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分工,确保项目按期
高质量完成。
二、清醒认识乡镇作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乡镇作风建
设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部分干部存在"重业务、轻学习"倾向,对党的创新理论学习
不系统、不深入,存在"学用脱节"现象。在乡村振兴政策落实中,
未能准确把握政策内涵,导致产业项目同质化严重,如个别村盲
目发展特色种植,缺乏市场调研,造成资源浪费。理论学习形式
单一,多以会议传达、文件宣读为主,结合乡镇实际的专题研讨
不足,干部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升。
(二)联系群众的深度和广度不足
有的干部"机关化"倾向明显,下基层调研存在"走马观花""蜻
蜓点水"现象,对群众反映的难点问题如农村养老、留守儿童教
育等,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