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在党建引领集体经
济发展专题部署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专题部署会。本次会
议的核心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特别是其中关于“三农”工作和基层党建的重要论
述。我们需全面落实中央以及省、市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方面的决策部署。当前,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使命在肩,发
展集体经济意义重大。通过本次会议,要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
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以高质量党
建为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
同富裕筑牢根基,让全县各村在集体经济发展浪潮中找准方
向、阔步前行。
一、认清“时”与“势”,在把握大局中增强党建引领集体
经济发展的责任感
(一)从战略全局看,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
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
层党组织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来抓,着力破解村级集体经济
发展难题,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
的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
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
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再次强调要发展新型农
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
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中央和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
件,对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可以说,发展
壮大集体经济,既是一项经济任务,更是一项政治任务,是我
们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只有坚定不移地
以党建为引领,才能确保集体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才能把党
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繁荣,提升乡村
治理水平,筑牢和谐稳定社会基石,助力实现乡村振兴与农民
农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
(二)从县域发展看,这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
重要支撑
近年来,我县在乡村振兴征程上稳步前行,特色种植、乡村
旅游等领域亮点频现,村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但不容忽
视的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农村产业多以传统
种养为主,缺乏深加工和品牌化运营,抗风险能力弱;农民收
入主要依赖单一的农产品销售,就业创业渠道狭窄;超半数行
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足5万元,部分村庄甚至存在“空壳
村”现象。实践反复证明,集体经济强的村,党组织依托产业
项目建立党员责任区、示范岗,带领群众发展果蔬采摘园、农
产品加工厂,不仅村集体年收入突破百万元,还能为村民提供
稳定就业岗位,村“两委”组织环境整治、文化建设时一呼百
应。而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因缺乏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年久失
修,惠民工程难以落地,党组织在化解矛盾、服务群众时捉襟
见肘。因此,必须强化党建引领,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
户”模式整合闲置土地、劳动力等资源,打造特色产业集
群,让集体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引擎”,真正实现民富村
强。
(三)从群众期盼看,这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公信力、提升群
众幸福感的现实需要
当前,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
点,不仅追求物质生活的富足,更期待精神文化的充实、公共
服务的优质和生活环境的宜居,这也使得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
要求日益提升。基层党组织作为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
里”,其战斗力、凝聚力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而能否
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正是检验基层党组织工作成效
的关键标尺。如果村级集体经济长期处于薄弱状态,基层党组
织在开展道路修缮、公共设施建设、困难群体帮扶等惠民工作
时,就会因缺乏物质基础而捉襟见肘,难以赢得群众的信任和
支持。只有大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才能为群众提供更为完善
的公共服务,如建设文化广场、改善医疗条件、优化教育资
源;才能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道路硬化、网络覆盖、
环境美化;才能更好地发展养老、托幼等社会事业,让群众真
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
感。我们要将发展集体经济视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纽
带,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
持。
二、扭住“根”与“魂”,在强基固本中筑牢党建引领集体
经济发展的主阵地
(一)建强基层党组织,打造引领发展的“桥头堡”
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思想引领。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
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
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三会一
课”、主题党日等制度,创新学习方式方法,提高学习教育的
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农村基层落地生根。优化
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按
照便于组织开展活动、便于党员教育管理、便于服务群众的原
则,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在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产业
链、专业合作组织等领域建立党组织,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
影响力,确保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
就有党组织。加强阵地建设,提升服务功能。加大对农村基层
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投入力度,按照“标准化、规范化、信
息化”的要求,建设一批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党群服务中
心。拓展党群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将其打造成党员学习教育
的阵地、群众办事服务的平台、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让党群
服务中心成为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红色家园”。
(二)选优配强干部队伍,培育引领发展的“领头雁”
拓宽选人渠道,选好“当家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
先、任人唯贤的原则,拓宽选人视野,打破地域、身份、职业
限制,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人员、
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中选拔政治素质高、带富能力
强、群众基础好的人才担任村党组织书记。鼓励机关干部、企
事业单位人员到村任职,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加强教育
培训,提升能力素质。建立健全农村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制定
年度培训计划,依托县委党校、职业院校、产业基地等平
台,开展针对性、实用性的培训。重点加强党的理论、政策法
规、市场经济、农业科技、乡村治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村
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本领。完善
激励机制,激发干事热情。建立健全农村干部激励保障机
制,提高村党组织书记的待遇报酬,落实好基本报酬、绩效奖
励、养老保险等政策。对在发展集体经济中表现突出的村党组
织书记,给予表彰奖励、优先推荐参选“两代表一委员”等政
治待遇,让他们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待遇、工作上有动
力。
(三)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活引领发展的"红细胞"
亮明党员身份,增强责任意识。开展党员“亮身份、树形
象、作表率”活动,通过佩戴党徽、设立党员示范户、党员责
任区等方式,让党员在发展集体经济中亮明身份,主动承担责
任。引导党员带头学习技术、带头发展产业、带头创业致
富,成为发展集体经济的先行者和示范者。搭建实践平台,发
挥党员作用。结合农村实际,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实践平
台,如设立党员致富带头人工作室、党员志愿服务队等。组织
党员参与集体经济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工作,在
实践中锻炼党员、提升能力,让党员在发展集体经济中发挥先
锋模范作用。加强党员管理,提高党员质量。严格党员发展程
序,注重从青年农民、返乡创业人员、农村实用人才中发展党
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加强党员日常管理,落实党员积分
制、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保持党员队
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激活“源”与“流”,在创新驱动中培育党建引领集体
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一)因地制宜,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
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立足我县农村资源禀赋,充
分发挥土地、山林、水利、文化等资源优势,培育发展特色农
业、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鼓励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农
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特色农产
品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比如,在山区乡镇,可以依托丰
富的山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特色养殖等产业;在旅游资源
丰富的村,可以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产业。盘活存量资
产,实现保值增值。对村集体闲置的土地、房屋、厂房、设备
等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建立资产台账,通过租赁、入股、拍卖
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利用效率。鼓励村集体将存
量资产与企业、合作社等合作,实现资产增值和集体经济增
收。发展新型业态,培育新的增长点。积极顺应互联网发展趋
势,引导村集体发展农村电商、直播带货、农村物流等新型业
态。利用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让优质农产品走出
农村、走向市场。鼓励村集体与电商企业合作,建设农村电商
服务站点,为农民提供网上销售、代购代销、物流配送等服
务,在服务中实现集体经济增收。
(二)加强产业融合,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支
撑,以服务业为引领,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村
集体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
值。积极发展农业观光、休闲旅游、文化体验等服务业,促进
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集生产、加
工、销售、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打造产业集聚
区,形成规模效应。加强统筹规划,引导各村结合自身优
势,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格
局。在产业相对集中的区域,建设产业集聚区,集中布局农产
品加工、仓储物流、电商服务等设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
补,形成规模效应,提高产业竞争力。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
品市场竞争力。树立品牌意识,引导村集体和新型农业经营主
体加强品牌建设,注册农产品商标,培育知名品牌。加强农产
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提高农产品
质量安全水平。通过参加农产品展会、举办特色农产品推介会
等方式,加强品牌宣传推广,提升我县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
竞争力。
(三)强化科技支撑,提高集体经济发展质量
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与高
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为集
体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鼓励村集体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
科研院校共建研发中心、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和
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培养农村实用科技人
才。加强农村科技人才培养,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现场指
导、组织外出学习等方式,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
的农村实用科技人才。鼓励科技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为他们
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和创业服务,让他们在发展集体经济
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加大先进农业技术的推
广应用力度,重点推广良种繁育、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
病虫害绿色防控、农业机械化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
量。鼓励村集体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人
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发展智慧农业,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四、整合“点”与“面”,在统筹协调中构建党建引领集体
经济发展的大格局
(一)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县直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集
体经济发展的指导和支持。农业农村部门要牵头做好政策研
究、规划制定、产业培育等工作;财政部门要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