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七一”党课讲稿——初心领航担使
命实干奋进新征程
同志们: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 104 周年。
站在 2025 年的时间节点回望,从南湖红船的星火燎原到新时代
强国建设的壮阔征程,我们党始终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
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使命,在百年奋斗中书写了改天换地的历
史伟业。七一不仅是党的生日,更是我们每一名党员重温誓言、
校准方向、凝聚力量的精神坐标。今天,就让我们以“坚守初心
担使命,砥砺奋进新征程”为主题,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在
时代使命中明确担当,共同上好这堂党课。
一、回望百年征程:从历史深处感悟党的初心本色
(一)苦难辉煌: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践行初心的答卷
1921 年,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时刻,
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长征路上的“信
仰之光”,从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到解放战争的“决胜千里”,
党始终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
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记得遵义会议上,党以自我革命的勇气
纠正错误,确立正确路线;记得延安窑洞里,毛泽东同志写下
《为人民服务》,将“人民”二字刻入党的灵魂;记得抗美援朝战
场上,志愿军将士用“钢少气多”战胜“钢多气少”,捍卫国家尊
严……这些历史坐标告诉我们:初心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
在无数党员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中,体现在“把泪焦桐成雨”的
焦裕禄、“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奉献里。
(二)历史启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从建党时 50 多名党员到如今 9800 多万名党员,从积贫积弱
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答案藏在“人民至
上”的价值追求中——脱贫攻坚战中,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近 1 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承诺
掷地有声;藏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改革开放打破思想
桎梏,“黑猫白猫”的论断激活发展活力,让深圳从渔村变身为国
际都市;藏在“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中——从延安整风到反腐败
斗争,党始终敢于刀刃向内,确保肌体健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
所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
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
(三)精神传承: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奋进力量
党的百年历史也是一部精神谱系的建构史。井冈山精神、长
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脱贫攻坚
精神……这些精神如火炬,照亮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奋斗之路。在
脱贫攻坚一线,“太行山上新愚公”李保国 35 年扎根山区,让 140
万亩荒山披绿,带领 10 万农民脱贫;在抗疫战场上,74 岁的李
兰娟院士“硬核”出征,一句“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这里来”,彰
显共产党员的担当;在航天领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 35 岁,用
青春诠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载人航天精神。这些精神
坐标,正是我们初心使命的生动注脚。
二、立足时代坐标:在强国建设中明确使命担当
(一)看清“时”与“势”: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
2025 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向 2035
年远景目标进军的重要节点。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
演进,全球产业链深度调整,科技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发展面临
的内外环境更趋复杂。从国内看,我们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
化经济结构的攻坚期,高质量发展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民生
改善提出了更高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代中国青年
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肩负‘强国一代’的历史使命。”对
每一名党员而言,认清“国之大者”,就是要把个人奋斗融入民族
复兴的时代洪流,在科技自立自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一线
找准坐标。
(二)对标“根”与“魂”:牢记“三个务必”的时代要求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党的要求始终与时代同频。务
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看看浙江“千万工程”,20 年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
万千乡村从“脏乱差”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