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专题党课讲稿:筑牢拒腐蚀防线守好清廉
从政“第一关”
同志们:
今天,我们以“筑牢抵制违规吃喝防线,敲响清正廉洁警钟”
为题开展专题党课,既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持之以恒正
风肃纪”的政治要求,也是深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具
体实践。近期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的多起案例警示我们:违规
吃喝绝非“杯盘小事”,而是滋生腐败的温床、侵蚀党的执政根
基的“蚁穴”。从河南省信阳市 10 名干部顶风违纪被通报,到湖
北黄梅县违规吃喝致人死亡的惨痛教训,这些案例撕开的不仅是
个别干部的纪律防线,更是对政治生态的严重破坏。我们必须以
案为鉴、以纪为纲,从思想根源上铲除“舌尖上的腐败”滋生土
壤。
一、清醒认识违规吃喝的“三重危害”,把牢思想“总开关”
(一)从政治危害看:违规吃喝是动摇党的执政根基的“腐
蚀剂”
中央纪委最新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查处的“四风”问题
中,违规吃喝占比达 23.7%,位居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首位。
同志们试想:当党员干部在酒桌上与管理服务对象称兄道弟,审
批监管的天平如何保持公正?当公款宴请成为“潜规则”,群众
看到的只会是“台上反腐、台下吃喝”的割裂形象。这种“温水
煮青蛙”式的腐蚀,正在悄然消解党的公信力——这绝非危言耸
听,而是从周永康、孙政才等“大老虎”到基层“微腐败”干部
的共同堕落轨迹:他们中 87%的违纪违法行为,始于接受管理服
务对象的第一顿宴请。
(二)从纪法后果看:违规吃喝是触碰纪律红线的“高危区”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 134 条明确将“接受、提供
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列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值得警惕的是,当前违规吃喝呈现“三化”新动向:地点隐蔽化
(藏身私人会所、企业内部食堂)、方式变异化(“化整为零”拆
分报销、“不吃公款吃老板”)、时间节点化(借调研、检查等公
务活动搭车吃喝)。2025 年新修订的《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更
将“违规接受宴请”纳入政务处分情形,情节严重者可直接开除
公职——这不是“吃顿饭”的小事,而是可能断送政治生命的
“大劫”。
(三)从家庭社会看:违规吃喝是摧毁幸福根基的“导火索”
某落马干部在忏悔录中写道:“第一次收受管理对象的茅台,
是在一场看似平常的‘老乡聚会’上。那瓶酒打开的不是情谊,
而是贪欲的闸门。”数据显示,因违规吃喝引发的腐败案件中,
76%伴随权钱交易、利益输送,最终导致家庭破裂、子女蒙羞。
更严重的是,当餐桌上的“潜规则”取代了制度的“明规矩”,
社会公平正义的防线就会从“酒杯交错”中失守,这正是群众对
“餐桌上的腐败”深恶痛绝的根源所在。
二、精准识别违规吃喝的“八种陷阱”,筑牢行为“防火墙”
(现场互动:同志们可对照自查——以下场景是否踩过
“雷”?)
1.“公务接待”外衣下的超标宴
某市开发区副主任在接待客商时,将 3000 元/桌的标准偷偷
提高至 8000 元,美其名曰“优化营商环境”。根据《党政机关国
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这类“超标准、超范围接待”已构成违
纪,2024 年全国共查处此类问题 1.2 万起,处理 1.5 万人。
2.“老乡聚会”名义下的利益宴
某县住建局科长每月固定参加“同乡会”,看似 AA 制聚餐,
实则由开发商“轮流坐庄”。这种“吃人的嘴软”最终让他在工
程审批中大开绿灯,最终因受贿罪被判 3 年。中纪委指出:“无
利不起早的饭局,本质是‘温水煮青蛙’的围猎。”
3.“隐蔽场所”里的高档宴
警惕“一桌餐”新变种:有的在私房菜馆设“暗门”,有的
用“农家院”作掩护,甚至出现“移动宴饮车”。某地查处的案
例中,干部在改装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