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民政局长在民政工作品牌创建推进会上的讲
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民政工作品牌创建推进会,主要
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民政工作的决
策部署,总结前期民政工作品牌创建情况,分析当前形势,部署
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动员全县民政系统和各乡镇(街道)进一步
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真抓实干、奋勇争先,全力推进民政工作
品牌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全县民政工作水平,为全县经济社会高
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夯实基本民生保障品牌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政部门作为保障和
改善民生的重要职能部门,基本民生保障是我们的首要职责。我
们要始终把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各
项民生保障工作,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
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织密兜底保障网,让困难群众生活有依靠
兜底保障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我
们要聚焦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等困难群体,精准识
别、精准保障,确保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一是精准识别对象,
确保“一个都不能少”。建立健全困难群众动态排查机制,联合
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作人员,定期开展走访排查,及时
发现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运用大数据比对等技术手段,对申请
救助对象的家庭收入、财产状况等进行精准核查,杜绝“错保”
“漏保”现象发生。加强与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部门的信
息共享,全面掌握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为精准识别提供有力支
撑。二是提高保障标准,保障基本生活需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
水平和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等保障
标准,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建
立健全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按照“保基本、兜底线、可持续”
的原则,科学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三是优化救助流程,提升服务效率。简化救助申请审批程序,推
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让困难群众只进一扇门、只找
一个人就能办理救助业务。建立救助资金快速发放机制,确保救
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加强对救助工作的监督
管理,定期开展救助资金使用情况检查,严肃查处截留、挪用、
克扣救助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
(二)筑牢医疗救助墙,让患病群体就医有保障
医疗救助是解决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
我们要充分发挥医疗救助的托底保障作用,有效减轻患病困难群
众的医疗负担,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一是扩大救
助范围,覆盖更多患病群体。将更多符合条件的患病困难群众纳
入医疗救助范围,除了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外,逐步将低收入
家庭中的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纳入救助范围。
扩大救助病种范围,将一些常见的重大疾病、慢性病纳入救助范
围,提高救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提高报销比例,减轻医疗
费用负担。合理提高医疗救助报销比例,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
等重点救助对象,在政策范围内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不低于
70%;对低收入家庭中的特殊困难群体,报销比例不低于 50%。
建立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对患有重大疾病的困难群众给予额外的
救助,进一步减轻他们的医疗负担。三是加强部门协作,实现
“一站式”结算。加强与医保、卫健、财政等部门的协作配合,
建立健全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
扶助“一站式”结算机制,让困难群众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
只需支付个人自付部分,无需再往返多个部门办理报销手续,大
大提高了报销效率,方便了群众就医。
(三)架起教育扶持桥,让困境儿童成长有希望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困境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
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我们要高度重视困境儿童的教育扶
持工作,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每一个困境儿童
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一是建立关爱机制,关注困境儿
童成长。建立健全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
工,形成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爱格局。加强对困
境儿童的动态管理,建立困境儿童信息数据库,及时掌握他们的
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为他们提供精准的关爱服务。二是落
实教育资助,保障受教育权利。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
学生资助政策,为困境儿童提供学费减免、生活补助、免费教
材等资助,确保他们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辍学。加强对困境儿童
的心理辅导和关爱,建立心理干预机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三是开展帮
扶活动,助力困境儿童成才。组织开展“关爱困境儿童”志愿服
务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为困境儿童提供学习辅导、生活帮助、
亲情陪伴等服务。建立困境儿童成才奖励机制,对在学习和生活
中表现优秀的困境儿童给予奖励和表彰,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奋
发向上。
(四)撑起住房安全伞,让住房困难家庭住有所居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我们要积极推进住房保障工作,加大对住房困难家庭的帮扶力度,
让更多的住房困难家庭实现住有所居、住有宜居。一是加快保障
性住房建设,增加住房供给。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合理规
划保障性住房布局,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质量。积极争取上级资
金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多渠道增加保障性
住房供给,满足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需求。二是规范住房保障管
理,公平分配住房资源。建立健全住房保障申请、审核、分配机
制,严格审核住房困难家庭的资格条件,确保住房资源公平、合
理分配。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的后续管理,建立住房退出机制,对
不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家庭及时收回住房,提高住房资源的利用
效率。三是实施危房改造工程,保障住房安全。对农村危房改
造对象进行全面排查,建立危房改造台账,制定改造计划,分
期分批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加强对危房改造工程的质量监管,确
保改造后的住房符合安全标准。对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家庭给予
危房改造资金补助,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二、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打造基层社会治理
品牌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能力越强,整个
社会治理的基础就越牢固。我们要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
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科学化、
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党建引领聚合力,构建治理新体系
坚持党建引领是做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要
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