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落实在职党员回归社区工作的调研分析与
建议
自 XX 年全市部署开展在职党员回归社区工作以来,“党员”
成为我市社会治理中重要角色和靓丽名片。越来越多的党员“来
自于群众”又“走向群众”,不仅在疫情防控、社区治理、志愿
服务等方面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还掌握民情民意,更推
动着城市基层治理创新和全市“党建+文明创建”工作落地见效。
利用 XXX 时机,笔者采取谈话交流、切身体验等方式开展
调研,对落实在职党员回归社区工作有一些思考。首要的就是对
几个概念进行区分思考:
第一,区分“在职”与“非在职”。根据 XXX 文件精神可
知,“全市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原则上都要到居住地社区
报到”,对党员回归社区框定了前提,明确了“在职”的范围:
“全市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灵活就业、个体户、退休、
失业待业等党员不需要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在实践中,无论是社
区摸底,还是下发通知,亦或是建立的党员微信联络群,一般都
是以“党员”为身份进行相关工作部署,往往会忽略是否“在职”
这个前提。很多不需要到居住地社区报到的党员同志均列进了工
作安排表,而导致少部分党员出现参与不积极、工作懈怠等问题。
第二,区分“行业”与“职业”。不同行业和职业的工作内
容不同,作为党员能够发挥出的时间效应和服务内容其实也不一
致。在实践中,在职党员回归社区从事的很多工作内容是相似的,
没有行业和职业的区分度或者行业和职业的区分度又太过明显。
比如走访慰问、清扫环境等,其实可以根据行业和职业细化,教
师党员走访留守儿童、民政部门党员走访失独家庭等等;再比如
在疫情防控中,公安、教师等单位部门的党员不需要参与值守,
但实际上公安部门也有行政岗,教师也包含体美劳、思政等不需
要上网课的党员人群,这些党员可以发挥作用,却并没有参与社
区或小区的疫情防控。
第三,区分“组织任务”与“志愿服务”。在职党员回归社
区主要是参与社区疫情防控、社会治理、环境卫生和物业管理等
多方面工作。在这其中,大部分属于“志愿服务”,突出志愿性,
是体现党员个人意志行动,发挥“讲党性”的一面。同时,还有
一部分属于“组织任务”,突出强制性,系单位党组织要求党员
干部职工必须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在实践中,下发给党员的工
作任务往往强制与志愿不明晰,存在“强制”党员进行志愿服务
的情况,也存在对志愿服务数量和时长进行绩效考核的情况,一
定程度上不利于党员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培养。
第四,区分“部门职责”与“党员义务”。在职党员回归社
区所从事每一项具体工作的责任应当归属于部署单项工作的部
门,引发不良后果或群众不满,应由部署这单项工作的部门先行
承担,再向责任党员追责。但在实践中,不能将党员挺在前头,
而责任部门放在身后,本应由责任部门派员完成的工作变成了属
地党员挑大梁,也就是出现了由“党员义务”代替“部门职责”
的情形。例如,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巡查劝导”工作安
排中,要求各街道办、公安派出所等职能单位“联合党员志愿者、
社区物业等多方力量”开展相关工作。但社区下发的通知却要求
“回归党员”值班,不仅改变了“志愿”性,还将回归党员放在
了本应由各街道办、公安派出所等人员组成的巡查劝导一线,该
项工作并没有得到多数党员的响应。笔者在春节期间走访了多个
小区,依旧有零星放烟花情形,但均没有党员在开展巡查劝导工
作。
结合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笔者自身回归社区工作实际
情况,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抓好在职党员回归社区工作:
一是以人为本,完善考核。各单位在职党员回归社区情况早
已作为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工作
中,各单位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党员存在多个居住小区、回归
不及时、数据传递错误等情形都会导致各社区没有做到“五清”,
组织部门数据掌握更新不及时。考核对象的“家底”都没有完全
掌握、更新和同步,考核就可能存在不够精准的情况。建议由党
组织关系所在单位或部门捋顺各自管理的包括行业、职业(工
种)、年龄、是否在职、所在社区等在内的基础党员信息,统一
汇总给组织部门,由组织部门根据归属下发至各社区。这就改变
了社区被动等待在职党员“回归”报到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主动
掌握了辖区内在职党员信息,并可以直接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在
具体考核中,各单位和党员均纳入其中,如果单位遗漏了党员名
单、安排部署的工作党员不执行或者党员以居住社区不一致为理
由拒绝工作安排,则由所在单位及党员自行承担责任,党员也可
以自行向所在党组织关系所在单位和社区及时进行“纠错”。
二是以事管人,完善机制。党员回归社区按照原来的文件精
神需要每月报送参与行动情况,每季度登记一次行动情况并进行
督导,每年志愿队都应根据社区和小区实际,制定本队年度工作
计划。但是在实践中,这些日常工作机制并没有很好的贯彻落实。
此外,单支志愿服务队要管理多个小区,偶尔会出现队长调度难
的问题。建议各社区在具体管理中,以单项的工作任务来调度党
员,一事一报备、一事一考核。同时,缩小志愿服务队的规模,
各社区在各小区设立单独的志愿服务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几个
小的小区设一个志愿服务队或大的小区设多个志愿服务队。为便
于具体工作落实,要严格执行“队长人选原则上由职务最高的县
级干部担任,没有县级干部的由科级干部担任,以此类推”的机
制,更不能出现队长空缺、缺位的问题。
三是以数治队,完善系统。信息化管理是在职党员回归社区
最好的手段之一。在实践中,无论是党员回归报到还是行动登记
汇总等,虽然有电子文档汇总,但都离不开纸质盖章等数据信息
传递,量大且繁杂,对组织部门掌握信息也极为不便。建议依托
党建云平台,参考“平安 XX”的任务发布方式,结合前文所述
“由组织部门根据在职党员信息归属下发至各社区”模式,从党
员信息汇总到任务登记汇总均在党建云平台增加模块。党员可以
根据自己的职业或行业及特长在系统中选择参与活动,计入相关
服务时长。如果有信息变化均在该平台体现和反映,不仅数据更
新更快,有迹留痕,而且在职党员的管理部门能及时掌握党员是
否“回归”,是否服从工作安排,是否参与社区的行动,更有利
于考核和在职党员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