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全市营商环境建设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全市营商环境建设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 更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近年来,我市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 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 效果导向,紧扣“政策落地、服务提效、法治护航”三个关键环 节,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破壁垒、疏堵点、增活力,推动 营商环境从“表层优化”向“深度变革”转变。现将具体实践与 成效汇报如下: 一、聚焦“政策落地”,以“精准直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政策是营商环境的“风向标”,但若政策“悬在空中”“卡在 途中”,再好的举措也会沦为“纸上谈兵”。我们坚持“企业需求” 与“政策供给”双向发力,推动政策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 灌”转变,确保政策红利“一键直达、应享尽享”。 (一)构建“全生命周期”政策体系,破解政策“碎片化” 难题 针对企业反映的“政策分散难查找、条款复杂难理解”问题, 我们系统梳理国家、省、市三级惠企政策,按照“企业设立—成 长—转型—退出”全生命周期,分类编制《营商环境政策服务指 南》,涵盖税收优惠、融资支持、人才引进等*大类*余项政策, 并开发“政策计算器”智能匹配系统。企业只需输入行业类型、 经营规模等关键词,系统即可自动生成“政策适配清单”,明确 申报条件、流程和时限。例如,某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系统匹配, 发现可同时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补贴等*项政 策,累计获得资金支持超*万元。目前,政策匹配系统已覆盖全 市*%以上市场主体,政策知晓率从*%提升至*%。 (二)创新“免申即享”兑现机制,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 米” 传统政策兑现需企业提交大量材料、经历多部门审核,流程 繁琐、周期漫长。我们以“数据跑腿”替代“企业跑路”,对符 合条件的政策实行“免申即享”。例如,针对稳岗返还、创业补 贴等高频事项,通过人社、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数据共享,自 动筛选符合条件的企业名单,经公示后直接将资金拨付至企业账 户,全程无需企业申请。某制造业企业负责人感慨:“过去为申 请稳岗补贴,要准备*多份材料、跑*个部门,现在坐在办公室就 收到补贴到账短信,真正感受到了政策的温度。”截至目前,全 市已推出“免申即享”事项*项,累计兑现资金超*亿元,惠及企 业万余家。 (三)建立“动态评估”反馈机制,防止政策“空转” 政策效果如何,企业最有发言权。我们建立“政策实施—效 果评估—动态调整”闭环,定期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第三方 评估等方式收集企业意见,对执行效果不佳的政策及时修订或废 止。例如,在评估中发现某项人才引进政策因“落户门槛高、补 贴发放慢”导致企业参与度低,随即调整为“学历放宽至本科、 补贴发放周期缩短至 1 个月”,政策吸引力显著提升。今年以来, 我们已根据评估结果优化政策*项,废止不合时宜条款*条,政策 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提高 40%。 二、聚焦“服务提效”,以“用户思维”重塑政务服务体验 政务服务是营商环境的“试金石”,其效率与温度直接影响 企业投资信心。我们坚持“企业视角”设计服务流程,以“极简 审批、极优服务”为目标,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 “易办”升级。 (一)打造“一站式”集成服务,破解“办事难、办事慢” 针对企业反映的“多头跑、重复交材料”问题,我们推行 “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将分散在多个部门的审批事项整 合为“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等主题式 套餐,企业只需到一个窗口、提交一套材料即可完成全流程办理。 例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从过去的“串联审批、分步办理”改为 “并联审批、同步推进”,审批时限从*天压缩至*天,某重点产 业项目负责人表示:“过去为办施工许可证,要跑住建、规划、 消防等*个部门,现在在一个窗口提交材料,*天就拿到证,项目 提前*个月开工。”目前,全市主题式套餐服务已覆盖*%以上高 频事项,企业办事材料减少*%,办理时间压缩*%。 (二)推广“线上办、掌上办”,让服务“触手可及” 数字化是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的关键。我们依托“一网通办” 平台,推动更多事项“全程网办”“移动端可办”。例如,开发 “营商通”APP,集成政策查询、事项办理、投诉建议等功能, 企业可随时随地提交申请、查看进度;推出电子证照共享应用, 企业办理业务时无需携带纸质证件,系统自动调取电子证照库数 据。某外贸企业负责人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