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全州防汛救灾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
提纲
同志们:
今天紧急召开全州防汛救灾工作调度会,目的非常明确:就
是要对当前异常严峻的防汛形势进行再研判、再部署,对各项防
范措施进行再细化、再压实,动员全州上下立即进入临战状态、
实战状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箭在弦上”的紧迫
感,全力以赴确保**安全度汛,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
全和社会大局稳定。刚才,州应急局、州气象局、州水利局、州
自然资源规划局分别通报了情况,几个重点县市也作了汇报。从
通报和汇报看,形势不容乐观,压力巨大。入汛以来,特别是近
期,我州遭遇多轮强降雨袭击,部分县市累积雨量大、短时强度
高,土壤含水量已近饱和,山洪、地质灾害风险持续攀升。**干
流、南盘江及其支流,以及众多中小河流水位波动明显,部分水
库处于高水位运行。更令人忧心的是,根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
一段时间,我州仍将是全省降雨的重点区域之一,强对流天气活
跃,局地暴雨、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发生的可能性极大。可以说,
防汛救灾已经到了最紧要的关头,容不得半点麻痹、丝毫懈怠!
省委、省政府对防汛救灾工作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我们**州,地处滇南,地形地貌复杂,山高谷深,江河纵横,既
是全省的农业大州、人口大州,也是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区、洪
涝灾害重点防范区。元阳、**、绿春等地的梯田核心区,金平、
河口等边境县的山洪沟谷,个旧、蒙自等地的矿区、尾矿库,开
远、弥勒等地的低洼易涝区,建水、石屏等地的水库坝塘下
游……这些都是我们防汛救灾的重中之重、险中之险。一旦失守,
后果不堪设想!这不仅是保安全、保稳定的政治任务,更是守底
线、惠民生的头等大事!基于对形势的精准研判和对**特殊州情
的深刻把握,我强调几点硬要求,必须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一、树牢“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底线思维,坚决克服麻
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防汛救灾,首要在“防”,关键在“预”,核心在“实”。当
前最大的风险,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是思想上的松懈、行动上
的迟缓、责任上的悬空。全州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
必须深刻认识到:
(一)**的特殊地理气候条件决定了我们必须时刻绷紧防汛
这根弦。我州立体气候明显,干湿季分明,汛期降雨集中,极易
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同时,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
极端天气事件呈现频发、重发趋势,传统的防汛经验可能不再完
全适用。必须打破常规思维,立足应对最不利情况,做好最充分
准备。
(二)**的人口分布和产业布局决定了我们必须把人的安全
放在首位。大量群众居住在山区、半山区,依山而居、临水而住,
部分工矿企业、基础设施位于灾害隐患点周边。一旦发生险情,
转移避险任务重、难度大、时间紧。必须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
安全作为最高准则、第一目标。
(三)**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决定了我们经不起重大灾害的
冲击。我州正处在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巩固拓展脱
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一
场大的洪涝或地质灾害,不仅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更可能打乱发展节奏,迟滞发展步伐。防汛救灾就是保发展、保
民生、保稳定!
因此,全州上下必须立即警醒起来!坚决摒弃“年年防汛不
见大灾”的麻痹思想,坚决克服“雨下不到我这里”的侥幸心理,
坚决纠正“重救灾轻防灾”的错误倾向。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
责的精神,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
把预案制定得更周密一些,把措施落实得更扎实一些,真正做到
“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
二、聚焦“测、报、防、避、救”关键环节,把防范措施细
化实化具体化到“最后一米”
防汛救灾是一场系统工程,必须环环相扣、精准发力。要紧
紧围绕“测、报、防、避、救”这条主线,把各项工作抓具体、
抓深入、抓到位。
(一)强化监测预警,务必做到“早、准、快、广”。“早”
在加密监测。气象、水文部门要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和雨情、水情、
汛情发展,加密会商研判频次,特别是对短时强降雨、局地暴
雨的监测预报,要力争做到空间上精确到乡镇(街道)、时间上
精确到小时甚至分钟。自然资源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
专业监测和巡查。“准”在科学研判。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
段,结合历史数据和本地经验,提高预报预警的精准性。要全面
落实“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即提前 12 小时预报
强降雨落区、提前 6 小时预报重点乡镇、提前 2 小时发布乡镇暴
雨预警信号并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州防指要牵头,加强综合研
判,及时发布权威预警信息。“快”在信息传递。预警信息发布
后,必须第一时间通过广播、电视、短信、微信、大喇叭、手摇
报警器等多种渠道,确保信息传递到村、到户、到人,特别是要
确保信息能有效传达到山区、偏远地区、通信信号薄弱地区的群
众,以及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坚决打通预
警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避免信息“肠梗阻”。“广”在宣传
引导。持续加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普及,提高群众防灾避险意识
和自救互救能力。让群众真正明白“预警信号是什么”“危险在
哪里”“应该往哪里转移”“怎么转移”。
(二)细化转移避险,务必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
这是减少人员伤亡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底数清”是前提。
各县市、各乡镇(街道)要立即对辖区内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
山洪灾害危险区、低洼易涝区、危旧房屋、切坡建房点、尾矿库
下游、水库泄洪影响区等危险区域进行再排查、再核实。要精准
锁定每一处风险点、每一户受威胁群众、每一个需要转移的人员,
建立详实台账,明确转移路线和安置地点。元阳、**、绿春的梯
田核心区村寨,金平、河口边境一线的山洪沟谷村寨,个旧、蒙
自的矿区、尾矿库下游居民点,开远、弥勒的城市低洼地带,这
些都是转移避险的重中之重!“责任明”是关键。严格落实转移
避险“包保”责任制。每个危险区域、每户受威胁群众,都要明
确具体的包保责任人(乡镇干部、村干部、党员、网格员等)。
责任人必须熟悉情况、掌握预案、保持通讯畅通。“措施实”是
保障。预警发布后,包保责任人要立即行动,挨家挨户组织转移,
做到“敲门行动”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对于行动不便的特殊人
群,要落实“一对一”帮扶转移措施。要提前预置转移所需的交
通工具、生活物资、医疗保障等。转移后要加强安置点管理,严
防擅自返回造成伤亡。坚决杜绝因转移不及时、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