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区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初工作安排,今年 2—4 月,区人大农
委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X 的带领下,先后到 X 镇、X 镇、X
镇等乡镇,通过实地走访,召开部门、乡镇(街道)座谈会,查
阅相关资料等方式,对全区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开展了调研。现
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区政府将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强化统筹领导,加大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全区村集体经济发展
成效显著,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持续增强,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
动力。
(一)强化统筹推进,工作机制不断健全。一是明确职责分
工。确立区农业农村委为全区村集体经济发展牵头单位,统筹协
调各项工作,各乡镇(街道)负责具体指导辖区内村集体经济发
展,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深化股权化改革。
全面完成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将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人,并向
全体股东发放股权证,作为收益分配的重要依据。目前,全区
185 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已完成登记赋码,涵盖 10.1 万户、33.7 万
名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自 2020 年以来,全区村集体经济组织
成员累计分红达 1237 万元。三是完善考核体系。区农业农村委
将各乡镇(街道)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纳入年度考核,有效激发
了各乡镇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力度持续增强。一是自 2017 年
起,全区累计投入各类资金 7800 万元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其
中,中央资金 5860 万元,市级扶持资金 513 万元,区财政投入
1427 万元),有效增强了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二是根据
中组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强化农村基层党
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通知》要
求,2023—2027 年,市财政每年继续向我区下达 630 万元中央
财政衔接资金,专项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为村集体经济持续壮
大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规范组织管理,制度体系日趋完善。一是加强政策指
导。2020 年,中共 X 市 X 区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
小组印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指导意见(试行)》,对农
村集体经济风险预留金、公积公益金、福利费、成员分配、报酬
及奖励等收益资金比例进行明确界定,规范分配程序和监督管理
要求。2023 年,区农业农村委、区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
步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管理》的通知,对村财委托乡代理、
村民委员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责定位、财务公开制度、“四
议两公开”制度、两类组织分账管理、村集体经济资产管理等作
出详细规定,为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运行提供了遵循。二是健全
资金管理制度。以中纪委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监管突
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系统梳理全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
合同、账务等六个方面管理制度,建立重大决策“四议两公开”、
集体收益分配、集体资产台账登记管理、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等
24 项制度,进一步提高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水
平。三是强化监督机制。区农业农村委聘请第三方机构,每年对
全区 20%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审计;各乡镇(街道)对村集
体经济组织每年进行内部审计,每五年开展一次离任经济责任审
计,加大了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支出的监管。
(四)激发发展活力,经济增长成效显著。一是村集体经济
组织收入大幅增长。全区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从2018年的326.17
万元跃升至 2024 年底的 13519.9 万元,增长超 40 倍,年均增长
率达 577.86%.2024 年,村集体经济组织平均收入达 73.08 万元,
所有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均突破 10 万元。二是村集体经济组织
收益持续提升。全区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从 2022 年的 1615.86
万元增长至 2024 年的 2431.9 万元,年均增长 16.83%。其中,
经营性收益 10 万元以上的村达 164 个,占比 88.6%;村均经营
性收益 13.15 万元,173 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享受到了收益
分红。三是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各地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X 镇 X 村集体经济组织与研学旅行公司
合作,共建 X 实践教育基地,在实现收入分成的同时,带动周
边民宿、餐饮、乡村旅游等产业协同发展;X 镇、X 乡积极发展
红薯种植,并开展苕粉加工,村集体经济增收同时,有效带动周
边农户发展产业增收;X 镇村集体经济组织组建劳务公司承接工
程项目,2024 年收入突破 100 万元,为村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
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发展动能不足。一是管理人才稀
缺。全区 185 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理事长学历层次普遍偏低,
仅 22 人具有本科学历,58 人为大专学历,兼具农业知识、农村
工作经验、经济管理能力和市场运作思维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
二是财务管理力量薄弱。现有财务管理人员多为“半路出家”,
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难以满足财务核算、风险管控等工作要求,
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不高。三是龙头带动不足。
全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小、实力弱,数量少,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