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管局长在市容环境
卫生整治部署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市容环境卫生整治部署会,主要任务是深
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城乡环境整治的决策部署,分析当前我县
市容环境卫生存在的突出问题,安排部署下一步整治工作,动
员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压实责任、狠抓落
实,全面提升我县市容环境卫生水平,为群众创造更加整洁、
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近年来,我县在市容环境卫生整治方
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群众的期盼、与建
设美丽县城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乱堆乱放、乱贴
乱画、垃圾清运不及时、占道经营等问题依然突出,这些问题
不仅影响了县城的形象,更影响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因此,开
展这次市容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势在必行、刻不容缓。下面,我
就做好此次整治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强化清扫保洁,筑牢市容环境基础
清扫保洁是市容环境卫生整治的基础性工作,是保持县城整
洁有序的第一道防线。只有把清扫保洁工作做细做实,才能从
根本上改善县城的卫生状况。我们要以“全覆盖、无死角、常
态化”为目标,全面提升清扫保洁水平。
(一)细化城区清扫,不留卫生死角
城区是我县的核心区域,其环境卫生状况直接代表着我县的
形象。我们要下足“绣花”功夫,对城区进行全方位、精细化
清扫。一是主次干道精细扫,保持路面洁净。实行“一日两清
扫、全天保洁净”的作业模式,每天清晨和傍晚对主次干道进
行全面清扫,清除路面垃圾、落叶、尘土等。白天安排专人进
行巡回保洁,及时捡拾路面垃圾,确保路面始终干净整洁。二
是背街小巷彻底清,消除卫生盲区。背街小巷是环境卫生整治
的薄弱环节,也是容易滋生卫生问题的地方。要组织专门力量
对背街小巷进行彻底清理,清除积存垃圾、杂草、乱堆乱放的
杂物等。对小巷内的污水沟、下水道进行疏通,防止污水横
流。三是公共场所全面洁,提升环境品质。公园、广场、车
站、市场等公共场所人员密集,环境卫生状况备受关注。要加
大对这些场所的清扫保洁力度,增加清扫频次,及时清理垃
圾、痰迹、烟头等。定期对公共场所的公共设施进行清洗和消
毒,确保设施干净卫生。
(二)抓好乡镇清扫,提升乡村颜值
乡镇环境卫生是全县市容环境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
广大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要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
标,扎实推进乡镇清扫保洁工作。一是集镇区域重点扫,打造
整洁窗口。集镇是乡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要把集镇区
域作为清扫保洁的重点,实行专人负责、定时清扫、全天候保
洁。清理集镇街道上的垃圾、杂物、乱摆乱放的摊位等,规范
集镇秩序。二是村庄内外全面扫,改善居住环境。组织村民对
村庄内外的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清理,清除房前屋后的垃圾、杂
草、污水等。建立村庄环境卫生保洁制度,配备专职保洁
员,负责村庄的日常清扫和垃圾清运工作。三是道路沿线及时
扫,保障通行环境。对乡镇辖区内的主要道路和乡村道路沿线
进行及时清扫,清除路面垃圾、抛洒物等。定期对道路两侧的
绿化带进行修剪和清理,保持道路沿线的整洁美观。
(三)加强重点区域清扫,凸显整治成效
重点区域的环境卫生状况直接影响整治工作的整体成效,我
们要集中力量对重点区域进行清扫整治。一是施工工地周边勤
清扫,减少扬尘污染。施工工地是扬尘污染的主要来源之
一,要加强对施工工地周边的清扫保洁,增加清扫频次,及时
清理工地出入口的泥土、灰尘等。督促施工单位落实扬尘防治
措施,设置围挡、覆盖裸土、洒水降尘等。二是河流湖泊沿岸
常清理,保护水体环境。河流湖泊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
分,要定期对河流湖泊沿岸进行清理,清除岸边的垃圾、杂
草、漂浮物等。严禁向河流湖泊排放污水、倾倒垃圾,保护水
体环境。三是城乡结合部彻底清,消除卫生死角。城乡结合部
是环境卫生管理的难点区域,容易出现垃圾积存、乱搭乱建等
问题。要组织力量对城乡结合部进行彻底清理,清除积存垃
圾、拆除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等。建立健全城乡结合部
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反弹。
(四)规范清扫人员管理,提高工作质量
清扫人员是清扫保洁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其工作质量直接关
系到环境卫生状况。我们要加强对清扫人员的管理,提高他们
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一是明确岗位职责,压实工作责任。
制定清扫人员岗位职责说明书,明确每个清扫人员的工作范
围、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和工作责任。将清扫保洁工作任务分
解到个人,实行定岗、定人、定责管理。二是加强业务培
训,提升技能水平。定期组织清扫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培训内
容包括清扫保洁操作规程、安全防护知识、应急处理措施等。
通过培训,提高清扫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工作水平,确保清扫保
洁工作规范有序进行。三是完善考核机制,激发工作动力。建
立健全清扫人员考核机制,将清扫保洁工作质量、群众满意度
等作为考核指标,定期对清扫人员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
果,实行奖惩制度,对工作表现优秀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
作不力的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激发清扫人员的工作动力。
二、规范垃圾处理,提升环境治理效能
垃圾处理是市容环境卫生整治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环境
质量和生态安全。我们要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
标,规范垃圾处理全过程管理,不断提升环境治理效能。
(一)完善垃圾收集体系,确保应收尽收
建立健全垃圾收集体系是规范垃圾处理的前提和基础,我们
要进一步完善垃圾收集设施和网络,确保垃圾能够及时、有效
地收集。一是合理设置收集点,方便群众投放。根据人口密
度、居住分布等情况,合理设置垃圾收集点。在城区,要在居
民小区、主次干道、公共场所等地方合理设置垃圾桶、垃圾中
转站等设施;在乡镇,要在集镇、村庄等地方设置垃圾收集
点,方便群众投放垃圾。二是规范垃圾收集行为,防止二次污
染。垃圾收集人员要按照规定的时间、路线和方式收集垃
圾,做到日产日清。在收集垃圾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
施,防止垃圾散落、泄漏,造成二次污染。对收集的垃圾要进
行分类整理,为后续的垃圾处理打下基础。三是加强收集设施
维护,保障正常运行。要定期对垃圾收集设施进行维护和保
养,及时修复损坏的设施。对垃圾桶、垃圾中转站等设施要定
期进行清洗和消毒,保持设施的干净卫生,防止滋生细菌和异
味。
(二)优化垃圾运输环节,提高运输效率
垃圾运输是垃圾处理的中间环节,其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垃
圾处理的整体效果。我们要优化垃圾运输环节,确保垃圾能够
及时、安全地运输到处理场所。一是合理规划运输路线,缩短
运输时间。根据垃圾收集点的分布和垃圾处理场所的位置,合
理规划垃圾运输路线,避免迂回运输和重复运输,缩短运输时
间,提高运输效率。二是加强运输车辆管理,保持车辆整洁。
定期对垃圾运输车辆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车辆性能良好。运
输车辆要保持整洁卫生,运输过程中要采取密闭措施,防止垃
圾散落和异味扩散。严禁运输车辆超载、超速行驶,确保运输
安全。三是规范运输作业流程,确保运输安全。制定垃圾运输
作业流程和操作规程,明确运输人员的职责和工作要求。运输
人员要严格按照作业流程进行操作,装卸垃圾时要注意安
全,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三)提升垃圾处理能力,实现无害化处理
垃圾处理是垃圾管理的最后环节,我们要不断提升垃圾处理
能力,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一是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增强
处理能力。加大对垃圾处理设施的投入,建设和完善垃圾填埋
场、焚烧发电厂、垃圾堆肥厂等处理设施。根据垃圾产生量和
处理需求,合理规划设施的规模和布局,确保垃圾能够得到及
时处理。二是规范垃圾处理流程,确保处理达标。严格按照垃
圾处理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无
害化处理。加强对垃圾处理过程的监管,确保处理设施正常运
行,处理后的污染物达标排放。三是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提
高利用水平。积极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对可回收垃圾进
行回收利用,对有机垃圾进行堆肥处理,对焚烧垃圾产生的热
能进行回收利用等。通过资源化利用,减少垃圾排放量,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
(四)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倡导绿色生活
垃圾分类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手
段,我们要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引导群众养成绿色生活习惯。
一是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分类知识。通过电视、广播、报
纸、网络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分类方
法和相关政策法规。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
进机关等活动,提高群众的垃圾分类意识和参与率。二是完善
分类设施建设,方便群众分类。在居民小区、公共场所、单位
等地方设置分类垃圾桶,标明垃圾的种类和投放要求。合理布
局分类垃圾收集点和中转站,为群众分类投放垃圾提供便利。
三是建立分类奖惩机制,促进分类落实。建立垃圾分类奖惩机
制,对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分类效果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和奖励;对不按规定进行垃圾分类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批评教育
和处罚。通过奖惩机制,调动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促
进垃圾分类工作的落实。
三、完善设施建设,夯实环境整治根基
完善的市容环境卫生设施是开展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保
障,我们要加大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完善设施布局,提高设施
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一)合理布局垃圾处理设施,提高处理能力
垃圾处理设施的合理布局是提高垃圾处理能力的关键,我们
要根据全县的垃圾产生量和分布情况,科学规划垃圾处理设施
的建设和布局。一是建设大型垃圾处理场,增强集中处理能
力。在县城周边或交通便利的地方建设大型垃圾处理场,采用
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提高垃圾的集中处理能力。确保垃圾处
理场的建设符合环保要求,对周边环境影响降到最低。二是设
置小型垃圾中转站,方便垃圾转运。在城区和乡镇的适当位置
设置小型垃圾中转站,负责周边区域的垃圾收集和转运工作。
垃圾中转站要配备必要的垃圾压缩设备和运输车辆,提高垃圾
转运效率。三是配备垃圾收集容器,满足群众投放需求。在居
民小区、主次干道、公共场所等地方合理配备垃圾收集容
器,根据人流量和垃圾产生量确定容器的数量和规格。垃圾收
集容器要定期进行清洗和维护,保持干净整洁。
(二)完善公共厕所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公共厕所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
或缺的公共设施。我们要加大公共厕所建设力度,完善公共厕
所布局,提高公共厕所的服务水平。一是合理规划公厕布
局,方便群众使用。在城区的主次干道、公园、广场、车站、
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乡镇的集镇区域,合理规划公共厕
所的建设位置和数量。确保公共厕所的布局科学合理,方便群
众就近使用。二是提升公厕建设标准,改善如厕环境。按照国
家有关标准建设公共厕所,做到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干净卫
生、通风良好。公厕内部要配备洗手池、镜子、卫生纸、洗手
液等设施,为群众提供舒适的如厕环境。三是加强公厕日常管
理,保持整洁卫生。建立公共厕所日常管理制度,配备专职管
理人员,负责公厕的清扫保洁、设施维护和管理工作。定期对
公厕进行消毒和除臭处理,确保公厕内无异味、无污渍、无蚊
蝇。
(三)健全市政环卫设施,保障市容整洁
市政环卫设施是维护市容整洁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加强市政
环卫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设施正常运行。一是完善道路清
扫设施,提高清扫效率。配备足够数量的道路清扫车、洒水
车、高压清洗车等设备,提高道路清扫的机械化水平。定期对
清扫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性能良好,提高清扫效
率。二是加强排水设施建设,防止积水内涝。对城区和乡镇的
排水管网进行全面排查和疏通,对老化、破损的排水设施进行
维修和更换。加快推进排水设施建设,提高排水能力,防止出
现积水内涝现象。三是设置果皮箱等设施,方便垃圾投放。在
主次干道、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合理设置果皮箱,方便群众
投放果皮、纸屑、烟头等小型垃圾。定期对果皮箱进行清理和
维护,保持设施干净整洁。
(四)推进绿化美化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
绿化美化设施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举
措。我们要加大绿化美化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城市的绿化
覆盖率和美化水平。一是建设公园绿地,提供休闲空间。在城
区和乡镇合理规划建设公园、绿地,增加公共休闲空间。公园
绿地要注重植物的搭配和景观的营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园
林景观。二是加强道路绿化,打造绿色走廊。对城区和乡镇的
主次干道进行绿化美化,在道路两侧种植树木、花卉等植
物,打造绿色走廊。定期对道路绿化进行修剪、浇水、施肥和
病虫害防治,确保绿化植物生长良好。三是开展庭院绿化,营
造宜居环境。鼓励居民、单位开展庭院绿化,在房前屋后、庭
院内种植花草树木,营造优美的居住和工作环境。对庭院绿化
效果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