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县农业农村局长在乡村治理工作交流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县农业农村局长在乡村 治理工作交流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乡村治理工作交流会,主要目的是总结 我县乡村治理工作的成效与不足,交流好经验、好做法,凝聚 共识、汇聚力量,推动全县乡村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乡村治 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事关农民群众 切身利益,事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 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扎实推进乡村治理各项工作,取得了 一定成效,但也面临不少挑战。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讲几 点意见。 一、夯实治理根基,筑牢乡村发展之基 根基是事物发展的根本,乡村治理亦是如此。只有把基础打 牢,乡村治理才能行稳致远,乡村发展才能获得坚实支撑。我 们必须从组织、制度、队伍、设施等多个维度发力,全面夯实 乡村治理的根基。 (一)建强基层组织,凝聚治理合力 基层组织是乡村治理的“主心骨”,只有组织有力,才能凝 聚起治理的强大合力。一是强化村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党 组织书记,注重从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退役军人中选 拔,打造一支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群众信赖的“领头雁”队 伍。加强村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 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 是健全村民自治组织。完善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会议等自治 机构,规范议事决策程序,让村民真正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 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加强对村务决策、执行、公开等环节的 监督,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三是发 挥社会组织作用。积极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社、红白理事会、道 德评议会等社会组织,引导它们在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等 方面发挥作用。搭建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平台,建立健全政府 购买服务机制,为社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支持。 (二)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治理行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规章制度是规范乡村治理行为 的重要保障。一是健全村规民约。结合各村实际,广泛征求村 民意见,制定符合本村特点、操作性强的村规民约,对婚丧嫁 娶、环境卫生、邻里关系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引导村民自觉 遵守。二是规范村务公开制度。明确村务公开的内容、时间、 形式和程序,将村级财务、重大决策、惠民政策落实等情况及 时公开,接受村民监督。建立村务公开反馈机制,对村民提出 的疑问和建议及时回应和处理。三是完善矛盾纠纷调解制度。 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明确 调解流程和责任分工。规范调解协议的制作和履行,提高矛盾 纠纷调解的成功率。四是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 乡村治理绩效考核办法,将治理成效与村干部的薪酬待遇、评 先评优等挂钩,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培育骨干队伍,提升治理能力 治理能力的高低,关键在人。培育一支高素质的骨干队 伍,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一是加强村干部培训。 制定村干部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开展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治 理技巧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采 取集中授课、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 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围绕农村特色产业发 展,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让他 们成为带动群众致富、参与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建立农村实 用人才库,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指导等服务。三是吸纳 乡贤参与治理。积极邀请退休干部、企业家、专家学者等乡贤 回乡,发挥他们在人脉、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为乡村治 理建言献策、贡献力量。建立乡贤参事会等组织,搭建乡贤参 与治理的平台。 (四)优化基础设施,支撑治理开展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乡村治理开展的重要支撑,能够为群众生 产生活提供便利,提升治理的效率和质量。一是改善交通条 件。加大农村道路建设投入,实现村村通硬化路、组组通公 路,改善农村出行条件。加强农村道路养护管理,保障道路畅 通安全。二是完善水利设施。修缮和新建小型农田水利设 施,提高农业灌溉能力。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和治理,保障 群众饮水安全。三是健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村级综合服务中 心,整合政务服务、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功能,为群众提供 一站式服务。完善农村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提 升公共服务水平。四是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快农村网络基础 设施建设,实现行政村光纤网络和4G网络全覆盖。搭建乡村治 理数字化平台,推动政务服务、村务管理等事项在线办理,提 高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二、化解矛盾纠纷,营造和谐乡村环境 乡村的和谐稳定是乡村发展的前提,而矛盾纠纷的有效化解 是维护乡村和谐稳定的关键。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化解各类矛盾 纠纷,为乡村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一)健全调解机制,及时化解纷争 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矛盾纠纷调解机制,能够及时有效地化解 各类纷争,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一是完善人 民调解网络。建立县、乡、村、组四级人民调解组织网络,配 备专职人民调解员,实现矛盾纠纷调解全覆盖。加强人民调解 员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培训,提高调解水平。二是加强行政调 解工作。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开展行政调解工 作,对涉及本部门的行政争议和民事纠纷进行调解。建立行政 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机制,形成调解合力。三是 推动司法调解下沉。法院、检察院要加强与乡镇(街道)、 村(社区)的联系,在乡镇(街道)设立法官工作室、检察官 联络室,及时为群众提供司法调解服务。开展巡回审判、就地 办案等活动,方便群众诉讼。四是引入社会力量调解。鼓励律 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参与矛盾纠纷调解,为群 众提供专业的法律帮助。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发挥行业 调解作用,化解行业内的矛盾纠纷。 (二)畅通诉求渠道,倾听群众心声 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让群众有地方说话、有渠道反映问 题,是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前提。一是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健 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及时处理群 众信访事项。规范信访办理流程,提高信访办理效率和质 量,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二是搭建线上诉求平 台。利用微信、政务APP等新媒体平台,搭建线上诉求表达渠 道,方便群众随时随地反映问题。安排专人负责线上诉求的受 理和处理,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三是设立意见箱和热线电话。 在村(社区)、乡镇(街道)办公场所等人员密集的地方设立 意见箱,公布热线电话,方便群众提出意见和建议。定期收集 整理意见箱和热线电话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四是开展 走访调研活动。乡镇(街道)干部、村干部要定期深入群众家 中开展走访调研,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 盼,及时发现和解决群众遇到的问题。 (三)排查风险隐患,防范矛盾升级 定期排查乡村治理中的风险隐患,提前做好防范工作,能够 有效避免矛盾纠纷的发生和升级。一是开展定期排查。各乡 镇(街道)、村(社区)要定期组织开展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 排查活动,重点排查征地拆迁、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等方面的 问题。建立排查台账,对排查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梳理和登记。 二是加强重点领域排查。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环境保 护、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加大排查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存 在的问题。建立健全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机制,防范各类风险事 件的发生。三是建立预警机制。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进行分析 研判,建立预警指标体系,及时发出预警信息。根据预警情 况,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防止风险隐患升级为矛盾纠纷。四 是做好应急处置。制定完善矛盾纠纷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应急 处置队伍,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一旦发 生矛盾纠纷突发事件,能够迅速响应、妥善处置。 (四)加强法治宣传,提升法治意识 提升群众的法治意识,是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重 要途径。一是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宪法宣传 周”“法律进乡村”等活动契机,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法 律讲座、开展法律咨询等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民法典等法 律法规,提高群众的法治观念。二是加强针对性宣传。针对农 村常见的婚姻家庭、土地承包、邻里纠纷等问题,开展有针对 性的法治宣传,让群众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学会运用法律武器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是发挥法治文化阵地作用。建设农村 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墙等阵地,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 围。利用村广播、宣传栏等载体,定期宣传法律知识和法治案 例。四是培育农村“法律明白人”。在每个村培养一批“法律 明白人”,他们既懂法律又熟悉村情民意,能够为群众提供法 律咨询和帮助,引导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 三、加强精神文明,焕发乡村文明新风 精神文明是乡村的灵魂,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能够提升 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焕发乡村文明新风,为乡村治理提 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强化思想引领,筑牢精神支柱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强化思想引领,能够引导农民群众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是加强理论宣传教育。深 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理论宣 讲进乡村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利用新 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阵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 习活动。二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融入村规民约、家庭教育、校园教育等方方面面,通过宣传 栏、公益广告、文艺演出等形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 于心、外化于行。三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利用重大节日、纪 念日等契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组织参观革命历史遗 迹、观看红色电影等,增强农民群众的爱国情怀。四是加强形 势政策教育。及时向农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发展成 就等,让农民群众了解国情、县情,增强对国家发展的信心和 认同感。 (二)丰富文化活动,满足精神需求 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能够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 高生活品质。一是开展传统节日活动。在春节、端午节、中秋 节等传统节日期间,组织开展贴春联、包粽子、赏月等活 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地方特色,举办具有 民族风情的节日活动,增强节日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举办 文体赛事。定期举办农民运动会、篮球赛、广场舞比赛等文体 赛事,激发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增强身体素质。支持农村文 艺团体发展,鼓励他们开展文艺演出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 活。三是建设文化阵地。加强农村文化礼堂、农家书屋、文化 广场等文化阵地建设,完善设施设备,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 供场所。充分利用文化阵地,开展读书分享、文艺培训等活 动,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四是推广数字文化。推动数字文化 资源向农村延伸,为农民群众提供在线阅读、在线观影、在线 学习等服务。利用农村电商平台,销售农村特色文化产品,促 进文化产业发展。 (三)培育文明乡风,涵养乡村气质 培育文明乡风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能够提升乡 村的整体气质。一是开展移风易俗活动。针对农村存在的大操 大办、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 育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文明节俭的观念。制定红白理事会 章程,规范婚丧嫁娶等事宜的操办流程,减轻群众负担。二是 倡导文明行为。通过宣传教育、榜样示范等方式,倡导农民群 众养成文明礼貌、爱护环境、遵守秩序等良好行为习惯。开 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激励群众争当文 明市民。三是加强诚信建设。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开展信用 户、信用村评选活动,引导农民群众诚实守信。加强对农村市 场主体的诚信教育和监管,营造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四是促 进邻里和谐。开展“邻里互助”“结对帮扶”等活动,增进邻 里之间的感情。组织开展邻里节、座谈会等活动,搭建交流平 台,化解邻里矛盾,营造和谐的邻里关系。 (四)树立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 先进典型具有示范引领作用,能够带动更多的人向上向善。 一是评选道德模范。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评选活 动,挖掘和宣传在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方面表现 突出的先进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二是宣传致富能手。 宣传在产业发展、创业致富等方面取得成绩的致富能手,分享 他们的成功经验,激发农民群众的创业热情。支持致富能手带 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形成“一人致富、带动一片”的良好局 面。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