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研讨发言:深学笃行会议精神 擘画城市发展新图景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研讨发言:深学笃行会议 精神 擘画城市发展新图景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我国城市发展迈向新阶段的重要时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我们在 新时代新征程上做好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这次会议犹如 一盏明灯,照亮了城市发展的前行道路,对推动城市高质量发 展、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具有深远意义。作为市委书记,我深 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下面,我将结合我市实际,围绕学习 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与大家进行深入交流。 一、深研细悟,凝聚思想共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为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会议精神,特别 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把思想和行动 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一)领悟以人为本理念,厚植城市发展根基。习近平总书 记强调,“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十二个字。衣食住行、生 老病死、安居乐业。”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城市发展的根 本目的。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城市发展的奋斗目标。在城市规划建设管 理的各个环节,都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需求,让城市发展成 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无论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还是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无论是改善生态环境,还是加强社会治 理,都要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衡量标准。只有这样,我们才 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为城市发展凝聚强大的力量。 (二)领会高质量发展要义,提升城市发展能级。高质量发 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城市发展 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更 加注重集约高效;转变城市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特色发 展。”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城市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经济增 长上,更体现在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上。要坚持创新 驱动,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 产业体系。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 力。要注重城市特色塑造,挖掘和利用好我市的历史文化、自 然资源等优势,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城市品牌。通过推动高质 量发展,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使我市在区域发展中占 据更加有利的位置。 (三)体悟城市治理要求,增强城市发展活力。城市治理是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 调,“要转变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转变城市工 作方法,更加注重统筹协调。”我们要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为 契机,加强和创新城市治理。要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加强党对 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 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要提升城市治理能 力,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等手段,提高城市治理的精细化、科 学化水平。要加强基层治理,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 沉,充分发挥社区在城市治理中的基础作用。通过加强和创新 城市治理,营造良好的城市发展环境,激发城市发展的内生动 力。 二、对标对表,明确发展路径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的总 体要求和重点任务,我们要紧密结合会议精神,对照我市实际 情况,找准城市发展的着力点,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我市实际的 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一)优化城市体系,促进协调发展。一是强化区域协同联 动。积极融入区域发展大局,加强与周边城市的沟通协作,在 产业协同、交通互联、生态共治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按照 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指示,打破行政壁垒,加强资 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提升区域整体 竞争力。例如,加强与周边城市在产业园区共建、产业链延伸 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共同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 设,实现互联互通,提高区域交通便利性。二是推进县城城镇 化建设。按照分类推进的原则,加大对县城的支持力度,完善 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县城对农业转移人口的承 载能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注重县城的特色化发展,根据不 同县城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打造一批产业兴旺、功能完 备、生态宜居、治理高效的现代化县城。比如,对具有特色产 业的县城,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完善产业配套设施,推动产业 集聚发展;对生态环境优美的县城,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发 展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三是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 展。根据不同城市和城镇的功能定位,合理配置资源,引导产 业和人口合理分布,形成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城市体系。因 地制宜,发挥各城市和城镇的比较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大 城市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提升创新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中 小城市要夯实产业基础,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小城镇要突出特 色,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等。通过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 协调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 (二)建设创新城市,激发发展动力。一是培育创新生态。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吸引高端创新人 才和创新企业入驻。完善创新政策体系,营造鼓励创新、宽容 失败的良好氛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全社会创 新创造活力。例如,建设科技创新园区,为创新企业提供孵 化、研发等服务;出台人才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我市 创新创业;设立科技创新基金,支持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 项目。二是推动城市更新。以城市更新为契机,优化城市空间 布局,完善城市功能配套,为创新发展提供空间载体。通过更 新改造,激发城市内生动力,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在城 市更新过程中,注重保留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忆,打造具有特色 的城市空间。比如,对老旧工业区进行改造,引入新的产业业 态,发展创意产业、科技服务业等;对老旧街区进行整治,完 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三是发挥城 市枢纽作用。利用我市的交通、区位等优势,加强与国内外市 场的联系,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升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辐 射带动能力。积极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提 升城市的国际化水平。例如,加强港口、铁路、公路等交通枢 纽建设,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 地区的经贸合作,拓展国际市场;举办各类国际会议和活 动,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打造宜居城市,提升生活品质。一是优化城市空间结 构。坚持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规划,科学布局生产、 生活、生态空间,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打造舒适便捷的生 活环境。注重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实现城市空间的合 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例如,合理确定城市功能分区,避免功能 混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