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三夏生产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 “三夏” 生产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
落实国家及省关于农业生产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总结我市今年 “三夏” 生产工作
的阶段性成果,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科学部署下一阶段 “三夏”
生产的重点任务,全力保障夏粮颗粒归仓、秋粮种足种好,为全年粮食丰收筑牢
根基。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各县(市、区)政府分管农业
负责同志,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气象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等相
关部门负责人,以及部分乡镇农业工作负责人和种粮大户代表。刚才,* 县、* 区
和市农业农村局作了汇报发言,既分享了在 “三夏” 生产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也
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内容具体、措施得力,我都同意,大家要结合各自实
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结合全市 “三夏” 生产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全面回顾 “三夏” 生产工作,客观评价当前成效与不足
“三夏” 生产是全年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和
农民增收,历来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今年入夏以来,我
市各地各部门紧密协作、多措并举,“三夏” 生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
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客观分析、精准把握。
(一)“三夏” 生产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
一是夏粮收割高效完成,颗粒归仓目标顺利实现。今年我市小麦自 6 月 13
日开始大规模收获,各地抢抓晴好天气,科学调度农机设备,全力推进小麦收
割工作。截至 6 月 25 日,历时 13 天,全市小麦收割工作基本结束。据农
情调度数据显示,全市累计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 8357 台,其中引进外地收割
机 2100 台,有效保障了收割需求。共收获小麦 129.87 万亩,小麦机械化收
获率达到 100%,较去年持平,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在收割过程中,各地创
新服务模式,* 县设立了 24 小时农机服务热线,及时为农机手提供作业信
息、维修保养等服务,累计接听热线电话 1200 余次,解决各类问题 800 余
个;* 区组织了 50 支应急收割队伍,帮助困难农户和缺少劳动力的家庭抢
收小麦,确保了应收尽收。同时,为应对可能出现的阴雨天气,全市搭建了临
时晾晒场 350 余个,总面积达 85 万平方米,配备烘干设备 230 台,有效预
防了小麦霉变,保障了小麦品质,经检测,今年小麦平均容重达到 780 克 /
升,较去年提高 5 克 / 升,优质麦比例提升至 65%,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
二是夏播工作进展迅速,秋粮播种任务接近完成。在抓好夏粮收割的同
时,我市各地统筹推进夏播工作,推行压茬播种、造墒播种、趁墒播种,实
现了 “上午收、下午种” 的高效衔接。为保障夏播工作顺利进行,市农业农村
局提前制定了《2025 年廊坊市夏玉米生产技术指导意见》《2025 年廊坊市大
豆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等文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
务。截至 6 月 27 日,全市累计投入玉米播种机约 2.5 万台(次),夏播面
积达 165.83 万亩,占计划播种面积的 98.5%。其中,夏玉米已播 160.9 万
亩,占计划播种面积的 99.2%;大豆播种面积 4.93 万亩,占计划播种面积
的 85%。在夏播过程中,* 县积极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组织技
术人员对种植户进行专题培训 30 余场,培训农户 2000 余人次,目前已完成
复合种植面积 1.2 万亩,预计亩产可达玉米 450 公斤、大豆 100 公斤,较
单一种植效益提升 30% 以上。* 镇通过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的方
式,提高了夏播质量,播种均匀度达到 95% 以上,为后期生长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是服务保障措施得力,为 “三夏” 生产保驾护航。为确保 “三夏” 生产顺利开
展,我市成立了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交通运输局、气象局、公安局等八个部门
组成的 “三夏” 生产工作专班,下设综合协调、保通保畅、物资供应、应急处置等 6
个小组,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工作专班先后召开专题会议 15 次,协调解
决跨区域农机调度、农资供应、气象服务等问题 80 余个。在农机保障方面,全
市建立跨区机收作业服务站 45 个,为参与跨区作业的机械发放跨区作业证 193
张,协调石油石化等加油站开辟农机加油绿色通道,保障农机用油供应,累计为农
机加油超 5000 吨。在技术服务方面,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农技专家和技术人员 200
余人,组成 30 支技术服务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累计服务农户 1.5
万余次,解决技术难题 500 余个。在农资供应方面,全市开展在售农资全覆盖检
查,农业执法系统出动执法人员 540 人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主体 202 家次,抽
查农药样品 50 个、肥料样品 3 个,有效打击了假冒伪劣农资产品,保障了农资
质量安全。在气象服务方面,市气象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发布农业气象服务信息
4 期,及时提供雨情、墒情等气象数据,为 “三夏” 生产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是夏管准备工作有序推进,为秋粮生长奠定基础。在抓好夏收、夏种的同
时,我市提前谋划夏管工作,印发了《廊坊市 2025 年玉米、大豆等农作物重大病
虫害防控技术方案》《做好夏玉米田杂草监测防控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为夏管工
作提供了技术指导。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充分利用现有的 120 个监测设备,开
展田间监测调查,及时掌握玉米螟、棉铃虫、玉米南方锈病等重大病虫的迁入、发
生、发展动态,已发布病虫信息 12 期。在 * 开发区,农业部门组织专业化防治
队伍,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试点工作,目前已完成防治面积 5 万亩,防治效果达到
90% 以上。同时,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全市已安装杀虫灯 3000 余盏,布设诱
捕器 5000 余个,有效减少了化学农药使用量,农药利用率预计提高 2 个百分点。
(二)“三夏” 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虽然我市 “三夏” 生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推进过程
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是部分区域夏播进度滞后。受近期局部降雨影响,* 县、* 区部分低洼地
块出现积水,导致夏播工作受阻,目前仍有少量地块未完成播种,若后期再遇降
雨,可能会影响秋粮种植面积。同时,大豆播种进度相对较慢,距计划播种面积还
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是部分农户种植大豆积极性不高,担心产量和收益不稳定。
二是农机作业效率有待提升。虽然全市小麦机械化收获率达到
100%,但在部分地形复杂的地块,农机作业难度较大,作业效率相
对较低。此外,农机老化问题较为突出,全市现有小麦联合收割机
中,使用年限超过 5 年的占比达 40%,部分农机性能下降,影响了作
业质量和效率。同时,农机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操作人
员对新型农机具的操作不够熟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业效率。
三是病虫害防控压力较大。当前,随着气温升高、降水增多,玉米螟、棉
铃虫等害虫进入高发期,玉米南方锈病等病害也存在潜在发生风险。虽然我
市已开展病虫害监测预警,但部分乡镇监测设备不足、监测人员专业水平不
高,导致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有待提升,可能影响病虫害防控的最佳时机。
四是农业基础设施仍有薄弱环节。部分农田排灌设施老化失
修,在近期降雨过程中,* 镇、* 街道等区域的 1000 余亩农田出现
积水,排涝不及时,影响了夏收进度和夏播质量。同时,部分地区的
晾晒场地不足,遇到阴雨天气,小麦晾晒困难,存在发芽霉变的风险。
二、提高思想认识,深刻领会做好 “三夏” 生产工作的重大意义
“三夏” 生产事关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稳定大局,做
好 “三夏” 生产工作,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农业任务,更是一项严肃的
政治任务,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其重大意义。
(一)做好 “三夏” 生产工作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三夏” 生产作为全年粮食生产的关键环
节,直接关系到夏粮丰收和秋粮生产基础。我市作为粮食生产大市,小麦产量占全
市粮食总产量的 40% 以上,秋粮产量占全市粮食总产量的 55% 以上,“三夏” 生产
的成效直接影响全市乃至全省的粮食安全。今年以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粮
食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保障国内粮食供给稳定尤为重要。我们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
和使命感,全力以赴抓好 “三夏” 生产,确保夏粮颗粒归仓、秋粮种足种好,为国
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据统计,今年我市小麦平均亩产预计可达 480 公斤,较去
年增长 2%,总产可达 62.34 万吨,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如果秋粮能实现丰收,预
计全年粮食总产可突破 150 万吨,将为全省粮食产量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二)做好 “三夏” 生产工作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三夏” 生产涉及夏粮收获、秋粮播种等多个环节,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
入。夏粮丰收可以为农民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秋粮种足种好则为秋季丰收奠
定基础,间接增加农民收入。据测算,今年我市夏粮每亩产值可达 1500 元左
右,扣除成本后,每亩净利润约 600 元,全市 129.87 万亩小麦可为农民带来
净利润约 7.79 亿元。同时,“三夏” 生产期间,农机作业、农资销售、粮食加
工等相关产业也能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全市仅农机作业一项就为农机手带来收
入超 2 亿元。抓好 “三夏” 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推广高效种植技术,能
够进一步增加农民的种粮收益,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三)做好 “三夏” 生产工作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三夏” 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节点,也是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新
装备的重要契机。在今年的 “三夏” 生产中,我市大力推广机械化收获、精准
播种、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例如,全市
小麦机械化收获率达到 100%,不仅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还提高了收获速度
和质量;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推广,实现了一地双收、提质增效。
通过 “三夏” 生产,能够进一步推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
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四)做好 “三夏” 生产工作是应对复杂天气形势的现实需要
今年以来,天气形势复杂多变,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给 “三夏” 生产带来
了诸多不确定性。入夏以来,我市先后出现 3 次强降雨天气,局部地区降
雨量超过 100 毫米,对夏收夏种造成了一定影响。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
一个月我市仍可能出现阶段性降雨和高温天气,这对夏播作物的生长和夏管
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做好 “三夏” 生产工作,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
高防灾减灾能力,能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