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主题会议讲话材料汇编
(4 篇)
目录
1.在全县“十五五”规划编制专题工作会上的讲话...................2
2.在全市“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专题会议上的讲话...............7
3.在“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7
4.在全市“十五五”规划编制座谈会上的讲话.........................21
在全县“十五五”规划编制专题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十五五”规划编制专题工作会,主要任
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
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十五五”规划编制的重要指示要求,
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关于规划编制的决策部署,系统谋划我县“十
五五”发展蓝图,确保完成“十四五”的高质量收官和开启“十五五”
高起点的征程。刚才,县发改局汇报了“十五五”规划编制进展,
各位分管领导结合各自领域提出了务实建议,讲得很实在、很有
针对性。下面,我围绕“怎么谋、谋什么、如何干”,讲三点意见。
一、紧扣根本遵循,把准规划编制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五年规划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
全党全社会共同的行动纲领”。“十五五”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既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深
化期,也是我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我们必须把总书记重
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第一遵循”,把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第
一指针”,确保规划编制不偏航、不走样。
一要对标中央部署“补短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深化
改革的重大举措,其中涉及我县的有 xx 项(如能源结构调整、
文旅融合提质等),需要逐项梳理、逐项落实。近年来,中央和
省市委围绕高质量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比如支持特色产业
(如小杂粮加工、新能源)发展的专项扶持政策,我们要逐条
研究、逐条对接,把政策“含金量”转化为发展“加速度”。特别要
聚焦“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发现的 xx 项未达预期指标(如第三
产业占比、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等),在“十五五”规划中明确突
破路径,确保全面完成“十四五”目标、为“十五五”打牢基础。
二要立足县域实际“强特色”。我县作为传统农业县、能源县,
既有独特区位优势,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有“小杂粮之乡”“光
伏示范县”的产业基础。“十五五”规划要突出“三个结合”,即与
农业强县定位结合,重点谋划小杂粮全产业链升级(全县小杂粮
种植面积 xx 万亩,要打造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xx 标志品牌
推广(目前市场占有率 x%,目标提升至 x%);与“能源转型”趋
势结合,推动煤炭产业“减优绿”(现有煤矿 x 座,力争 x 年内完
成智能化改造)、新能源“扩增量”(目前风电光伏装机容量 x 万
千瓦,规划新增 x 万千瓦);与“文旅名县”目标结合,依托现有
经典文化资源,打造专题旅游线路(今年已接待游客 x 万人次,
目标“十五五”末突破 xx 万人次)。
三要统筹发展安全“守底线”。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我县地处
生态脆弱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问题(如水土流失治理、
农业面源污染)尚未彻底解决;民生领域还有短板(城乡居民收
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规划编制要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既要
谋划产业升级、项目建设,也要聚焦防汛抗旱、生态治理、就业
养老等群众关切,提出具体“民生清单”(如新建 x 所乡镇卫生院、
改造 x 个老旧小区),切实把规划写在群众的“心坎上”。
二、深入研判态势,明确规划定位方位
编制规划不能“闭门造车”,必须立足当前谋长远,既要看到
“时与势”的变化,也要把握“危与机”的转化,切实找准我县在区
域发展格局中的定位。
一要从“全局视野”看机遇。当前,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黄
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我县作为连
接晋陕蒙的交通节点(境内有 x 条国省干线),区位优势进一步
凸显;省委产业转型战略为我县特色产业(小杂粮、文旅)提供
了政策红利;市委整体发展布局(如能源革命、文旅融合)与我
县产业基础高度契合。这些都是“十五五”规划的“天时”。
二要从“现实基础”看挑战。近年来,我县“十四五”规划实施
取得积极成效:GDP 年均增长 x%,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增长 x%,
脱贫人口人均收入增长 x%,但也要清醒看到:产业结构仍偏传
统(煤炭占比 x%,新兴产业仅占 x%),产业链条短(农产品加
工转化率 x%,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创新能力弱,高新技术企业
和研发投入强度仍然不够突出;基础设施短板明显(农村公路硬
化率低于全市 x 个百分点)。这些问题必须在“十五五”规划中重
点破解。
三要从“群众需求”看导向。规划编制的核心是“为民”。近年
来,我们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收集到的群众诉求,其
中“就业难”“上学远”“看病贵”等问题反映最集中。这次规划编制
要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开展“规划进万家”活动,重点围
绕“产业增收、公共服务、生态宜居”三大领域,梳理群众“急难
愁盼”事项,确保规划“写满民意”。
三、把握总体要求,推动规划落地见效
规划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关键在“实”。要坚持战略性与操作
性相统一、前瞻性与落地性相结合,确保规划既“接天线”又“接
地气”,真正成为引领我县未来五年发展的“施工图”。
一要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