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系统推动海洋文化传承发展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系统推动海洋文化传承发展 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对人类社会生 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7 月 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 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中国是一个兼具农耕、草原和海洋等多种文化样态的国家,无论 是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是完成建设海洋强国、文化强国 的使命任务,都离不开对海洋文化的传承发展,走具有中国特色 的向海图强之路。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孕育了灿烂而深厚的海洋文化。史前时 期,中华先民便学会“结绳而为网罟”,通过采猎鱼贝获取蛋白 质。浙江跨湖桥遗址出土的独木舟,彰显了 8000 年前先民跨江 过海、开拓进取的弄潮精神。秦汉时期,琅琊台的修筑,印证了 陆海多元文化的统一融合;《汉书·地理志》详细描绘了从华南 沿海至印度洋的海上航路,展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成为 “一带一路”文明互鉴的经典标识。隋唐宋元时期,更为广泛的 海上航线开辟,中外海洋交流更为繁盛。泉州九日山祈风石刻、 市舶司遗址、石湖码头等古迹,见证了古代中国与世界海洋商贸 交流的繁盛,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明清时期,海内外民间层 面的经贸和文化交流未曾中断。15 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宣扬 了和平友好、相互尊重的理念。梁启超言,“海也者,能发人进 取之雄心者也”。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 和平性”的突出特性,在我国海洋文化中都得到了充分而生动的 体现。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收回海关主权,彻底改革海关制 度,终结了西方把持中国海关的百年耻辱。面对海上威胁,中国 人民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独立自主建设“海上长城”。第 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隐功埋名 30 年,抛家舍业,一生 奉献祖国,践行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 的核潜艇精神。王继才守岛卫国 30 余年,把全部青春年华奉献 祖国海防事业,其爱国奉献精神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 青年科学家王成海、叶立勋献身海洋事业,在海洋资源调查时壮 烈牺牲,其事迹体现了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革命精 神。郝振山 30 余载扎根海上一线,坚守“我为祖国献石油”初 心,刻苦钻研,成为半潜式钻井平台中国第一人,以“海上铁人” 精神打造海上钻井铁军。一代代南沙官兵,克服恶劣自然环境、 艰苦生存条件,传承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英勇作战、艰 苦创业、团结协作”的南沙精神,坚定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 权益。向海图存、不畏艰险、不懈奋斗,构成了海洋文化的重要 特征。 当前,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海洋经济总量已 突破 10 万亿元,对国民经济贡献突出。党的十八大作出“建设 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开启了海洋事业新篇章,持续推动海 洋文化繁荣发展。海洋领域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不断取 得重大突破,“雪龙 2”号、“奋斗者”号等大国重器相继问世, 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