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 促进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 求。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水平直接关系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 裕的实现程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作出“优化文化服务和 文化产品供给机制”的重要部署,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指明方向; 同时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机制,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等系列举措,为公 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框架指引。 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已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各地也积极探索创新路径,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绘就 多彩的文化发展新画卷。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群众文化需求日益 呈现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特征。因此,公共文化服务亟须从 “供给主导”转为“需求驱动”,实现文化资源精准供给。 首先,转变传统供给理念,由“政府端菜、群众吃饭”转为 “群众点单、政府配菜”的需求驱动模式。建立常态化文化需求 调研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等方式,精准把握不同区域、 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北京市朝阳区开展的“文化需求地图”调 查,对社区人群文化需求进行精细化分析,为资源配置提供科学 依据。其次,优化文化供给结构,根据不同人群需求特点,策划 设计个性化、定制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上海的“市民艺术夜校” 采用“需求导向+专业打造”模式,精心设计适合不同年龄段、 不同文化基础群体的艺术课程,赢得市民广泛好评。此外,用 科技为精准供给赋能。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破解公共 文化服务难点问题,提升服务精准性和有效性。杭州市通过“城 市大脑·文化惠民”场景,运用大数据分析市民文化需求,动态 调整公共文化场馆开放时间,推出“一键预约”系统,预约使用 率达到 90%以上,大幅提升服务便捷性。 当前,文化资源在城乡、区域和不同群体间仍存在分布不均 衡问题,因此,亟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打通下沉 “最后一公里”。 健全文化资源配送体系,构建从国家、省、市、县到乡镇、 村(社区)的多级联动机制,形成上下贯通、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