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例文】“无心者公,无我者明。”无心即不掺加个人私心
杂念,站在公义的立场上处理问题,体现的是一种崇高的官德
人品。由此,才能将“去私存公”视为为政的根本。(中国纪
检监察报《无心者公 无我者明》)
【典故】出自清代金缨《格言联璧·处事类》,谋人事如己
事,而后虑之也审;谋己事如人事,而后见之也明。无心者
公,无我者明。
【释义】意思是,没有成见的人,对人对事公正;没有私心
的人,做人做事清正廉明。
【赏析】古人讲,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
之间尔。自古以来,公私分明就是贤士大夫所推崇的人格修养
和为官道德。“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为政的根本在
于公正,公正的前提在于“无心”,在于“去私”,先把自己
心中的主观成见排除,不让私见偏见损害自己的心性,不以个
人好恶去评判人和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客观、全面、辩证地
看待问题,不至于出现“以邪损正、以私害公”的情况。《晋
书》记载,西晋开国元勋羊祜,“其嘉谋谠议,皆焚其草,故
世莫闻。凡所进达,人皆不知所由”。羊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