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筑牢组织根基 赋能高质量发展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
强调,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科学遵循。这一重要讲话,犹如明灯照
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作为市委副书记,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
光荣。只有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才能更好地将其贯彻到实际工
作中,为推动我市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深刻领会,把握要义,筑牢思想根基
(一)坚持党的领导,把稳发展之舵。“党政军民学,东西
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
代党的组织路线的根本目标。从革命战争年代党带领人民浴血奋
战,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再到改革开放以
来党引领人民走向繁荣富强,历史充分证明,党的领导是我们战
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定海神针。在我市发展进程中,无论是重大项
目建设,还是民生福祉改善,都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我们要不
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
保全市上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党
的领导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把
稳航向。
(二)强化理论武装,补足精神之钙。“理论上清醒,政治
上才能坚定。”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
本任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
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
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我们要以此次
学习为契机,推动全市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这一思想,通过开展专
题培训、理论研讨、宣讲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党员干部读原著、
学原文、悟原理,深刻领悟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
实践要求,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
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让真理之光照亮我市发展之路。
(三)健全组织体系,夯实执政之基。“欲筑室者,先治其
基。”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党的中央
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都坚强有力、充分发挥作用,党的组
织体系的优势和威力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我市在推进基层党组织
建设过程中,要突出政治功能,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加强城市基层党建,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加强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领
域党建工作,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同时,要加强党员教育
管理,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充分发挥党员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先
锋模范作用,让党的组织体系的经脉气血畅通起来,把党员组织
起来,把人才聚集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为我市发展凝聚强大
合力。
二、对标对表,精准发力,提升组织效能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后,关键在于对标对表,
精准发力,切实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贯彻落实到组织工作各方
面、全过程,不断提升组织效能,为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
坚强组织保障。
(一)强化政治建设,提升组织引领力。一是坚定政治信仰。
组织全市党员干部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
夫,通过开展主题教育、专题培训、理论研讨等活动,引导党员
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
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二是严守政治纪律。
加强纪律教育,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
训重要内容,通过案例警示、纪律宣讲等形式,让党员干部知敬
畏、存戒惧、守底线。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
对搞“七个有之”、破坏政治生态的坚决予以清除,确保党的政
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三是提高政治能力。
注重在重大任务、重大斗争中锤炼党员干部政治能力,选派干部
到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信访维稳等一线实践锻炼,让干部在应
对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
治执行力,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确保
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二)优化干部队伍,提升组织战斗力。一是坚持德才兼备
选人。严格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任人唯贤,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深入考察干部的政治忠诚、
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同时,注重干部的
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围绕我市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社会治理
等重点工作,选拔一批懂经济、善管理、有担当的干部,打造一
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干部队伍。二是强化培养锻炼育人。加
强干部教育培训,根据干部不同层次、不同岗位需求,精准制定
培训计划,开展专业化培训,提升干部履职能力。建立健全干部
实践锻炼机制,有计划地选派干部到上级部门挂职锻炼、到基层
一线蹲苗历练、到艰苦地区攻坚克难,让干部在实践中经风雨、
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三是完善考核评价用人。建立科学合
理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突出考核工作实绩,注重在改革发展主
战场、服务群众最前沿考察识别干部。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
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问责追责挂钩,推动形成能
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充分调动干部干事
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汇聚人才资源,提升组织创造力。一是完善人才政策
体系。立足我市发展实际,围绕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发展需求,
制定出台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在人才引
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加大
对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