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XX 市委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委专门召开这次会议,主题非常明确,就是聚焦不动
产“登记难”这一历史遗留的“硬骨头”,听取进展、分析症结、
压实责任,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全力打好这场化解攻坚战。不动产
登记工作,一头连着政府治理,一头连着百姓民生。每一本产权证
书,承载的不仅是人民群众对“有恒产者有恒心”的朴素期盼,更
是对党委政府施政能力和公信力的直接检验。这个问题解决得好
不好,直接关系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直接影响着
我市的营商环境和社会稳定大局。因此,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
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彻底清除这个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民生
领域里的“老大难”。
下面,围绕这项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深刻认识化解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与
紧迫性
推进不动产“登记难”问题化解工作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
导下,全市上下特别是自然资源、住建、税务等部门,付出了艰辛
努力,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尤其是在去年,我市全
面启动并完成了 2024 年度的集中整治行动,通过挂图作战、销号
管理,成功化解了一批时间跨度长、牵涉范围广、群众反映强烈
的突出问题。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化解历史遗留问题项目
超过百个,为近万户家庭解决了产权登记难题,有力维护了社会和
谐稳定。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充分肯定。
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剩下的都是“难
中之难、坚中之坚”。从各方面反馈的情况看,我市的不动产“登
记难”问题,依然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形势。一是存量问题基数仍
然不小。据初步摸排,全市目前仍有数十个项目、数千户居民的
产权登记问题悬而未决。这些问题成因极为复杂,往往涉及用地
手续不完善、规划核实困难、消防验收未通过、开发主体灭失、
税费欠缴等多种情形交织叠加化解难度极大。二是个案处置难度
持续攀升。早期遗留的问题,很多存在于政策法规的“模糊地
带”,一些项目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早已超越了单
纯的技术或流程问题,演变成了需要运用政治智慧和高超治理艺
术才能破解的综合性难题。三是新增风险隐患依然存在。一些房
地产开发项目在建设、销售环节仍然存在不规范行为,如果不能
从源头上加强监管,就可能一边化解旧账,一边产生新账,使我们
陷入“前清后欠”的被动局面。
面对这样的形势,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从三个维度进一步深
化认识,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第一,这是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不动产“登记难”问题,表面看是经济纠纷、法律问题,根子上却
是执政理念问题、群众立场问题。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思想,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要体现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的具体行动中。产权不明、办证无门,群众的合法权益就得不到
保障,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就会受到侵蚀。因此,必须把化解“登记
难”问题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试金石和检验主题教育成果的实践
场,下定决心、排除万难,给人民群众一个负责任的交代。
第二,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发展硬仗。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基石。一个地区的不动产登记效率和便利度,是衡量
其营商环境的核心指标之一。如果大量的房产无法登记、无法正
常流转、无法实现其应有的价值,不仅会抑制消费、影响金融稳
定,更会严重削弱外界对我市投资兴业的信心。反之,高效、规范
的登记服务能够有效盘活存量资产,激发市场活力,为经济社会高
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因此,解决“登记难”,就是稳预期、强
信心,就是优环境、促发展。
第三,这是一次必须通过的治理大考。不动产“登记难”问
题的形成,既有历史原因,也暴露了过去城市建设管理中存在的短
板和漏洞,比如部门协同不畅、信息共享壁垒、全过程监管缺失
等。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就是对全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
次全面检验和系统重塑。必须坚持系统思维,通过化解一个问题,
带动一片治理,最终实现从“被动清欠”到“主动创稳”的根本
性转变,推动城市治理走向精细化、现代化。
二、精准施策,协同攻坚,以超常决心和力度破解历史遗留问
题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既要敢于担当、勇于碰硬,又要讲究策略、
善于作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运用系统化、法治化、精细化的
方法,确保每一个问题都能得到稳妥、彻底的解决。
第一,实施清单化管理,做到分类施策、精准拆弹。化解工作
的前提是底数清、情况明。要立即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最后一
次、最彻底的一次全面摸排,由市化解办牵头,各区(县、市)、各
相关部门通力配合,对所有存量问题进行拉网式排查,确保不漏一
栋楼、不落一户人。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问题清单、任务清单、
责任清单“三张清单”台账。这个台账不仅要记录项目的基本信
息,更要对问题的成因进行精准画像。要参照先进地区的经验,将
问题系统归类,比如,可以划分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手续不全、用
地手续不完善、房屋实测面积与预测面积不符、开发建设主体灭
失或缺位、欠缴土地出让金及相关税费、已设定抵押或查封等几
大类型。
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必须制定差异化的“政策工具包”。要
始终遵循“尊重历史、面对现实、依法依规、群众受益”的核心
原则。对于因政策变动或历史条件限制导致的手续不全,要在守
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简化程序、
容缺办理;对于开发商原因造成的欠缴税费等问题,要依法加大追
缴力度,必要时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