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全市十五五时期重大项目谋划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全市十五五时期重大项目 谋划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十 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就如何谋划好、编制好未来五年全市的 重大项目进行专题研究和动员安排。刚才,几个部门和县区作了很好的 交流发言,听了很受启发,说明大家对这项工作是有思考、有准备的。 “十五五”时期,上承我国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下 启**市加快建设**副中心、全力打造**先行区的攻坚突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 义的关键时期。历史的接力棒交到手中,能否跑出一个好成绩,关键在于今天的谋 划与布局。而项目,正是规划的筋骨,是发展的脊梁,是检验一切工作的最终落脚 点。可以说,一部高质量的五年规划,本质上就是一本高质量的项目报告书。全市 上下必须牢固树立“抓规划就是抓项目、谋项目就是谋未来”的理念,以重任在肩的 使命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敢想敢谋的责任感,共同擘画好**未来五年发展的宏 伟蓝图,以高质量的项目矩阵撑起**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下面,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把握机遇,深刻认识谋划“十五五”重大项目的极端重要性 谋划“十五五”时期的重大项目,绝不能简单地就项目论项目,必须胸怀“国 之大者”,站在时代前沿,置于发展大局中去审视和考量。这要求必须具备 战略眼光,既要抬头看天,看清宏观大势;也要低头看路,摸清自身家底。 首先,从宏观层面看,这是顺应国家战略、抢抓政策窗口的必然要求。当 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 国家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构建以国内大 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五五”时期,必将是国 家重大战略部署密集落地、重大政策红利集中释放、重大生产力布局加速调整 的五年。一系列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基建、能源安全、粮食安 全、社会民生等领域的支持政策和专项资金将陆续出台。能不能敏锐捕捉到这 些战略信号,把国家的政策导向、资金投向与**的发展方向紧密结合起来,策 划生成一批符合上级要求、契合**实际的大项目、好项目,直接决定了**在未 来区域竞争格局中的位势和能级。抓不住这个窗口期,就可能错失一个时代。 其次,从自身发展看,这是破解发展难题、实现转型突破的迫切需要。回顾“十 四五”以来的发展历程,成绩有目共睹,挑战也同样严峻。2023年,全市经济在压 力下稳健前行,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43.1亿元,增长了2.8%。到了2024年,经济 恢复态势更加明显,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到5.6%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但与此同 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数据显示,2023年,全 市三次产业结构为8.5:57.5:34.0工业占比依然很高。而到了2024年,产业结构 发生了显著变化,调整为9.1:41.8:49.1第二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三产业比重 快速上升。这种剧烈的结构变动,一方面反映出服务业的加速发展,另一方面 也敲响了警钟,传统工业的支撑作用正在减弱,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空前巨大。 旧的动能难以为继,新的动能尚未形成有效接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 突出,产业链条不够长、创新能力不够强、基础设施存在短板、优质公共服务 供给不足等问题,都是摆在面前必须翻越的山丘。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坐而论 道,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项目去填补空白、补齐短板、锻造长板。 最后,从未来愿景看,这是奠定长远优势、实现宏伟蓝图的坚实根基。市 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副中心、打造**先行区的目标,不是轻轻松松、敲 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宏伟蓝图的实现,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实体支 撑。未来五年,**能不能在区域发展中脱颖而出,能不能在产业竞争中占据 一席之地,能不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归根结 底要靠一批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来驱动和保障。今天谋 划的一个重大产业项目,可能就是五年后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今天布局的一 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可能就是未来发展的一条生命线;今天建设的一个重要 民生项目,可能就是千万群众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石。因此,谋划“十五五”重大 项目,是为**的明天打基础、利长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战略性工程。 二、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全面提升“十五五”重大项目谋划的战略准度 谋划项目,不能“撒胡椒面”,必须突出重点、精准施策。要紧紧围 绕国家和省上的战略部署,立足**市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阶 段,在七个关键领域集中发力,策划、储备、生成一批高质量的项目。 (一)在产业转型升级上求突破,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新支柱。产业是 经济的命脉。必须把做强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一方面,要改造提升传统 优势产业。针对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工业等传统长板,要围绕高端化、 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谋划一批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模式创新的项目,推 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另一方面,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 业。要瞄准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氢能等新赛道,谋划布局一批 具有前瞻性和颠覆性的产业项目,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要围绕产业链的“断 点”“堵点”,精心策划一批强链、补链、延链项目,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 和安全水平。尤其要借鉴学习省级“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 金”等政策导向谋划一批能够提升本地产业基础能力和现代化水平的核心项目。 (二)强化创新驱动上求突破,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新高地。创新是引领发展 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谋划 建设一批高能级的创新平台,如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 等,形成强大的创新策源能力。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谋划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 关项目,力争在“卡脖子”领域取得突破,并将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 大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谋划建设一批中小企业科创孵化园、加速器,培育 更多掌握独门绝技的“小巨人”和“单项冠军”,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良好生态。 (三)在完善基础设施上求突破,夯实高质量发展新支撑。基础设施是经济社 会发展的“骨骼系统”。要适度超前布局,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在“新基建”方 面,要谋划布局5G网络深度覆盖、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算力中心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