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在视察民生实
事项目进展情况座谈会上的讲话
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我们组织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分人大代表,对全县民生实事项目
进展情况进行集中视察,并召开座谈会,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项目推进情况,查找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共同研究解决办法,确保民生实事项目按时高质量完成,真正
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刚才,我们听取了相关部
门的工作汇报,各位代表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项目推进总体顺利,民生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从这次视察和各部门汇
报情况来看,县政府和各责任单位对民生实事项目的推进是下了真功夫的。这些项
目不仅是写在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承诺,更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今年以
来,县政府坚持把民生项目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主要领导亲自调度、分管领导靠
前指挥,形成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特别是在资金保障、用
地审批、施工组织等方面,各部门主动作为、密切配合,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顺利推
进。截至目前,绝大多数项目都能按照年初制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稳步推进,有些
项目甚至跑出了加速度,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备受关注的*道路改造工程,面
对雨季施工难、地下管线复杂等实际困难,项目指挥部创新采用分段施工、错峰
作业的方式,不仅没有延误工期,反而比原计划提前了*个月完成主体工程,让周
边*个村(社区)的群众提前享受到了畅通出行的便利。
(二)个别项目存在短板,需要精准施策加快进度。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
也要清醒地看到,还有少数项目推进不够理想,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
表现在:一是*水利枢纽工程受征地拆迁影响,目前仍有*户未达成协议,导致关
键标段无法全面开工;二是*乡镇卫生院扩建项目因设计变更和材料价格上涨等因
素,建设进度比原计划滞后了*个月;三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虽然主体已完工,但
配套管网入户率只有*%,部分偏远村组尚未通水。分析原因,既有客观条件的制
约,比如个别群众对补偿标准期望值过高、部分建材供应紧张等;也有主观努力不
够的因素,比如有的责任单位存在等靠要思想,主动协调解决问题的劲头不足,有
的施工单位在人力物力投入上打折扣,存在前松后紧现象。对于这些问题,县政府
已经专门召开调度会进行研究,下一步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对征地拆迁
难题,要组建工作专班,坚持一户一策,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耐心细致做好群众
工作;对进度滞后的项目,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必要时增加施工班组,实行三
班倒作业;对资金缺口问题,一方面要加快财政评审和支付进度,另一方面要积极
对接政策性银行争取专项贷款。总之,要坚持问题导向,拿出啃硬骨头的劲头,确
保每一个民生项目都能按时保质完成。
(三)强化长效管理,让民生工程真正惠民利民。民生项目建得好是基础,用
得好才是关键。从以往经验看,有些项目建成后存在重建轻管现象,比如农村道路
缺乏养护出现破损,健身器材损坏后无人维修,公厕卫生状况时好时坏等。这就要
求我们在抓好项目建设的同时,提前谋划运营维护机制。具体来说:一要健全管护
制度,对不同类型的民生项目,明确管护主体、经费来源和考核标准,比如农村饮
水工程可以推行县统管、乡负责、村协管的三级管理模式,市政设施可以探索市场
化运营+政府监管的方式;二要加强资金保障,县财政要设立专项维护资金,同时鼓
励通过村集体收入补充、受益群众适当付费等渠道,形成多元投入格局;三要发动
群众参与,通过门前三包、志愿服务等形式,培养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共同维护好
公共设施。要建立民生项目回头看机制,县人大常委会将定期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
研,重点查看项目使用效益和群众满意度,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每一项工
程都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二、正视问题,增强推进民生实事项目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项目进度不够平衡。虽然大部分项目推进顺利,但仍有少数项目进度滞
后。有的项目由于前期规划不够科学、手续办理不够及时等原因,导致开工时间
较晚,建设周期延长;有的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遇到资金短缺、征地拆迁等问题,影
响了工程进度;有的项目受天气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施工进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延
误。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会影响整个民生实事项目的完成进度,导致
部分群众无法按时享受到项目带来的实惠。
(二)工程质量有待提高。个别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质量监管不到位的情
况,导致工程质量存在一定隐患。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偷工减料、
降低标准,影响了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有的监理单位履职不力,对施工过程中的
质量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和纠正,给工程质量留下了隐患。工程质量是民生实事项目
的生命线,如果工程质量出现问题,不仅会造成资金浪费,还会损害政府形象,影
响群众对民生实事项目的信任和支持。
(三)资金保障压力较大。民生实事项目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虽然县政
府通过财政拨款、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引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