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XX市2025年教育创新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 XX 市 2025 年教育创新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在第 41 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共 同召开 XX 市 2025 年教育创新发展大会。这既是一次总结过往、 表彰先进的庆功会,更是一次锚定目标、擘画未来的动员会。首 先,我谨代表 XX 市委、市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和帮助 XX 教育事业发展的 XX 省委省政府、XX 省教育厅、创新人才教育 研究会,以及社会各界的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向奋战在全 市教育战线的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离退休老同志,致以节日 的诚挚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城市强。一个地区的发展,短期靠 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人才,而人才的根基在于教育。XX 市作 为拥有千万级人口的大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必须肩负起的 历史责任,是推动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跃升的战略抉择,更是回 应百万家庭殷切期盼的民心工程。刚刚播放的工作汇报片,集中 展现了过去几年全市教育事业取得的丰硕成果,令人振奋,倍感自 豪。一批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受到表彰,他们是全市教育战线的 杰出代表,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与担当。 在此,对获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回顾过去五年,是 XX 教育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在 XX 同 志、XX 会长等专家前辈的倾心指导与帮助下,全市教育系统高举 “爱、尊重与奉献”的旗帜,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奋斗激情,推动教 育事业发生了格局性、深层次的变革。可以说,XX 教育的面貌 焕然一新,内生动力被彻底激活,正昂首阔步地从“教育大市”向 “教育强市”迈进。 这种变革,是发展信心的历史性重塑。曾几何时,优质生源外 流、本地教育信心不足是困扰发展的痛点。通过壮士断腕的改革, 特别是“1530”工程的强力牵引,成功激活了全市教育改革发展 的“一池春水”,让广大干部群众看到了教育振兴的希望,坚定了 办好家门口好学校的信心。 这种变革,是发展格局的系统性优化。过往“乡弱城挤”“公 弱民强”的失衡局面得到有效破解。学前教育,从供给结构失衡 迈向了“普及普惠、安全优质”的新阶段;义务教育,通过集团化 办学、学区制改革等举措,有效破解了“择校热”难题,实现了从 “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的坚实跨越;高中教育,一举扭转了 多年的“徘徊低迷”,呈现出“全面崛起”的强劲态势,高考成绩 连年攀升,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职业教育,在阵痛中完成了“浴火 重生”,正朝着类型特色鲜明、服务能力卓越的方向加速转型;高 等教育,稳中求进,在服务地方发展中的战略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这种变革,是发展理念的革命性焕新。全市上下对教育的认 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再 仅仅是文件上的一句话,而是转化为真金白银的投入、真心实意 的举措。从教育工作者到各级干部,都深刻认识到,抓教育就是抓 发展,谋教育就是谋未来。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 障机制等一系列改革,都贯穿着先进的教育理念,推动 XX 教育走 上了内涵式发展的快车道。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些成果的取得,根本在于以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 育重要论述的科学指引,是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关心厚爱的结 果,是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等专业机构倾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 上下,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的结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标党中央、省委 的要求,对照人民群众对“好上学、上好学”的迫切愿望,对标建 设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的目标,XX 教育仍面临不少挑战。教育优 质均衡的根基还不够牢固,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差距依然客 观存在;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仍有待提升,结构性、区 域性缺编问题需要持续破解;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深度广度还 有待拓展,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尚需进 一步增强;教育评价体系改革仍需深化,破除“五唯”顽瘴痼疾任 重道远。这些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烦恼,必须以更大 的决心、更实的举措,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同志们,朋友们, 当前,XX 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上下正 围绕建设现代化新 XX 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新的征程,对教 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须把教育作为城市发展的“硬脊 梁”,以超常规的力度,推动教育事业实现新的跨越。锚定“六年 大改观”的宏伟目标,就是要实现基础教育质量、“三支队伍”建 设水平、产教融合深度、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等方面的根本性、 全局性改观。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第一,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筑牢思想根基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办好教育,首要解决的是“培养什 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必须始终把立 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 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一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 堂、进头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融入日常,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 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要充分利用 XX 丰富的红色文 化资源,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 传。 二要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要坚决扭转应试教育倾向,树立科 学的成才观。在抓好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大力加强体育、美育 和劳动教育。体育方面,要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 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教会学生一至两项终身受益的运动 技能。美育方面,要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升学生的审美和 人文素养。劳动教育方面,要让学生们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 锻炼、磨炼意志,培养他们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品质。 三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要将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 在第一位。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配齐配强心理健康教师, 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