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烽火战歌” 续写奋进新征程的精彩答
卷
80 年岁月流转,烽火战歌回荡耳畔;80 年精神传承,初心
使命始终在肩。2025 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胜利 80 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特别节目《烽火战
歌》,以抗战旋律为弦、以历史细节为韵、以科技创新为声,让
烽烟岁月在音符中苏醒,让不朽的精神在共鸣中传承。当《义勇
军进行曲》的激昂前奏响起,当《松花江上》的悲怆旋律流淌,
当全息影像里的聂耳与当代合唱团隔空合唱,我们听到的不仅是
跨越时光的歌声,更是一个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精神回响。这
份回响,既是对先烈的告慰,更是对当代人的召唤。对组工干部
而言,每一段旋律都是初心的叩问,每一个故事都是使命的指引。
以旋律为钥,在激昂与悲怆中触摸民族风骨,铸牢爱国信仰。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义勇军进行曲》里的呐喊,不是凭空而来的激昂,而是九一八
事变后东北大地的泣血抗争,是无数仁人志士“宁为玉碎,不为
瓦全”的决绝。当舞台上重现东北义勇军手持大刀冲锋的场景,
当《血盟救国军军歌》的旋律与历史影像交织,我们仿佛看到了
那些“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英雄,他们用生命
诠释了“守土有责,一息尚存,决不敢使寸尺之土沦于异族”的
誓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
遍野的大豆高粱……”当歌者眼含热泪唱出这句歌词,舞台上再
现东北人民背井离乡、衣衫褴褛的场景时,我们读懂了“流亡者
的血泪长吟”中,藏着的不仅是个人的悲怆,更是一个民族“不
愿做奴隶”的觉醒。组工干部当从这些熟悉的旋律中汲取精神力
量,厚植“愿得此身长报国”的家国情怀,把“小我”融入“大
我”,让许党报国成为毕生追求。
以文物为媒,在细节与故事中感悟使命担当,传承英雄气节。
历史的温度,从来不在宏大的叙事里,而在那些带着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