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工出“细活” 让基层“车”“马”相适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
决定》明确提出:“制定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健全
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近年来,由于事多人少、责大权小、重
形轻效等多方面原因,一些基层负担越来越重,“小马拉大车”
现象比较突出。如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成为改革发展路
上的重要问题。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以慢
工出“细活”的态度,厘清基层职责、建立长效机制,让“车”
更轻、让“马”更壮,努力做到“车”“马”相适,为基层真减
负、减真负。
加强源头治理,列好“职责清晰、边界明确”的事项清单,
让“车”更轻。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最后一公里”落地生根,群众日常生
产生活的切身利益在基层汇聚。乡村振兴、秸秆禁烧、信访、禁
渔禁捕、平安建设……基层干部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锤炼品格、
收获成长。可偏偏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作祟,频繁
迎检、过度留痕、“千分制”考核等问题层出不穷,叠加基层条
块交织,权责难以厘清,既卸了干部谋事创业的“心力”,还严
重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基层这辆“车”难免负重前行。基
层编制少、任务重是客观事实,轻装上阵要重点关注“权”于
“责”,挂了摘、摘了又挂的“牌子”背后,是基层权责不清和
上级有关部门任务转嫁的生动写照,要耐心梳理基层中心工作,
规范乡镇(街道)权责事项,哪些是履职事项?哪些是协助办理?
仔细清理压在基层许久却摆错位置的“石头”,科学规范“属地
管理”,让基层干部真正做到明明白白履职,种好“责任田”,干
好“分内事”,以“轻”车走稳基层“熟”路。
跟紧制度建设,健全“增强约束、标本兼治”的长效机制,
让“马”更壮。“病有千状,药有万方”。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
负,想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