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方向、破难题、固成果 为基层减负提质增
效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整治形式主
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不仅是破解
基层形式主义顽疾的“金钥匙”,更是推动基层治理效能升级的
“施工图”。基层作为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服务群众的前
沿主阵地,唯有以思想铸魂定向、以整治破局除障、以机制固本
培元,方能让基层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让实干精神在基
层沃土扎根结果。
以思想铸魂明方向,拧紧减负“总开关”。思想认识的深度,
决定政策落实的力度。当前基层减负工作中,部分地区存在“上
热中温下冷”、政策执行“打折扣”等问题,根源在于对形式主
义危害的认知不深刻、对减负工作核心要义的理解不透彻。有的
将“过度留痕”等同于“工作扎实”,把“文山会海”看作“高
度重视”,拿“频繁迎检”当成“核心职责”,导致减负沦为“口
号式推进”,甚至陷入“越减越负”的恶性循环。破解这一难题,
关键在于抓好“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各级党员干部尤
其是领导干部,要把学习《若干规定》作为必修课、常修课,通
过专题研讨、案例剖析、实地调研等方式,深刻把握其出台的政
治考量、现实意义与实践要求,清醒认识“减负不是减责、松绑
不是松懈”的本质,牢固树立“群众满意是最大政绩”的导向,
从思想根源上铲除“唯材料”“唯会议”“唯检查”的错误观念,
确保基层减负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稳步推进。
以靶向整治破难题,打通减负“中梗阻”。“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基层减负成效如何,不能只看“纸面数据”,
更要听群众口碑、看实际变化。当前,“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变
种翻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