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全镇城市社区党建上半年工作成效
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镇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会,主要
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 X 市关于“精治小区·幸福家园”建设的
指导精神,全面总结上半年我镇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成效与经验,
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对下半年的重点任务进行动员和
部署。刚才,几位社区的党委书记、小区党支部书记分别作了交
流发言,谈成绩、讲问题、谋思路,晒出了实实在在的业绩,展
现了锐意进取的担当,听了之后很受启发,也倍感振奋。今年以
来,在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始终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聚焦基层治理的核心任务,各项工作取得了
显著进展,社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
持续增强。在此,我代表镇党委,向辛勤奋战在基层一线的全体
社区工作者、小区党支部书记和党员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
诚挚的问候!
一、党建引领成效显著,幸福家园根基更牢
上半年,我们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这条主线,攻
坚克难,真抓实干,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半年答卷”。
一是党建引领的“主心骨”作用更加凸显。我们坚持把党的
领导贯穿于社区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各社区党委切实履行主
体责任,通过深化“五方办”工作模式,有效统筹了居民议事会、
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网格员及联建单位等多方力量,
形成了治理合力。我们着力推进“一小区一支部一阵地”建设,
将党组织体系延伸至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有效推动了小区
党组织与业委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打造了一支群众信得
过的“红色管家”队伍。这种组织上的深度融合,确保了党的路
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为社区发展注入了强大
的“红色动力”。
二是便民服务的“供给链”体系更加完善。我们始终将满足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镇级便
民服务中心功能持续优化,全年受理事项预计超 3000 件,办结
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达到 100%。我们积极探索政务服务新模式,
通过“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核”,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
后一米”。在民生保障方面,我们精准施策,上半年新纳入低保
52 户 65 人,发放各类救助、补贴资金超过 400 万元,让困难群
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我们还创新服务载体,在 X 社区
等地建设了“一元餐厅”,为超过 70 名老年人提供了质优价廉的
就餐服务和日间照料,解决了老年群体的“食”事烦恼。同时,
我们每月定期举办的公益市集,涵盖了理发、义诊、政策宣讲等
多个项目,将贴心服务直接送到了居民家门口。
三是平安建设的“防护网”体系更加牢固。安全是民生之本,
是社区治理不可逾越的底线。我们创新性地开展了“精治小
区·三巡行动”,由小区党组织书记带队,每周组织物业、业委
会和居民代表,对物业问题、民情民意、安全隐患进行拉网式
巡查。仅今年 5 月以来,就通过此项行动排查出楼道堆物、电动
车违规充电等各类安全隐患 45 处,并已高效完成其中 39 处的整
改工作,有力保障了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依托全要素网格
化管理体系,上半年共上报并处置各类隐患事件超过 7 万条,其
中涉及社会治安稳定和安全生产隐患的近 4.6 万条,真正做到了
防患于未然。面对即将到来的主汛期,我们未雨绸缪,完善了防
汛应急预案,完成了 6 项专项预案的编制,组建了 144 人的应急
队伍,并对救生衣、编织袋、抢险车辆等 40 余种防汛物资进行
了全面盘点和补充,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
二、深挖根源明症结,靶向施策定方向
成绩值得肯定,但问题更需正视。当前社区治理中存在的短
板,并非孤立现象,而是资源配置、机制建设、理念创新等多方
面矛盾的集中体现。唯有深挖根源、找准症结,才能为下半年整
改提升提供精准靶向,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一是社区发展不均衡,特色品牌培育“发力不均”。从实际
情况看,X 社区“胜凯智治”、X 社区“一元餐厅”等品牌项目
成效显著,但仍有 4 个社区因资源倾斜不足、创新意识薄弱,陷
入“按部就班”的困境——如部分老旧社区仅完成基础治理任务,
未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服务模式。根源在于资源分配存在“重重
点社区、轻普通社区”倾向,上半年社区专项经费中,重点社区
占比达 60%,普通社区仅占 40%;同时,部分社区干部存在“路
径依赖”,习惯沿用传统治理方法,对“一社一品”的培育缺乏
系统规划,导致特色亮点难以凸显。下一步需建立“资源统筹+
差异化指导”机制,对普通社区加大经费与人才支持,同时开展
“品牌创建培训”,引导社区结合居民需求打造特色项目。
二是智慧社区建设“起步慢、应用浅”,数字赋能存在“堵
点”。目前全街道仅 20%的小区搭建了基础智慧平台,且多局限
于“信息发布”功能,未实现安全监测、便民服务等深度应用。
深究原因,一方面是资金投入分散——上半年智慧建设经费分散
在政务、综治等多个部门,未形成集中发力的态势;另一方面是
技术与需求“脱节”,前期引入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