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正确践行三观,书写教育强县担当
今天,能有机会和全县教育战线的同志们面对面交流,我倍感亲切。教育是国
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复兴的基石,而在座的每一位教职工,正是这块基石的
砌筑者。刚才教育局的同志介绍了我县教育发展的近况,有成绩更有期盼。结合中
央部署和全县教育实际,我以“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事业观”为主题,与
大家作一次深入探讨,既是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的具体行动,也是推动我县教育“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有机衔接的思想动员。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三观”建设的教育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明确要求,督促党员、干部坚决反
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树牢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这一重要论述为教育
工作者指明了思想方向。对我们县域教育系统而言,“三观”不是抽象的理论概念,而
是融入日常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行为准则,与县委县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群众对
优质教育的期盼紧密相连。
(一)权力观,回答“教育权力为谁用”的根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就是“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教育领域的权
力,从来不是个人私器,而是人民赋予的责任。校长手中的办学自主权,是为了让
学校办出特色、育出人才;教师手中的教学管理权,是为了让每个学生得到成
长;招生、采购、职称评定等岗位权力,是为了维护教育公平正义。
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十四五”期间累计投入教育资金XX亿
元,新建改建学校XX所,新增学位XX个,推动49所公办中小学全部完成党组织领导
的校长负责制改革。这些投入赋予我们的,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权力,更是沉甸
甸的责任。如果把学籍审批权当作人情交换,把教辅采购权当作谋利工具,把评优
评先权当作私人恩惠,就是对人民赋予权力的背叛,必然会受到纪律严惩。
(二)政绩观,明确“教育政绩为谁树”的核心导向
为官之道,首在政绩观;育人之道,首重真业绩。教育的政绩,从来不是短期
的升学率排名,不是华丽的硬件设施攀比,而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成长轨迹,是教师
专业提升的职业收获,是群众发自内心的教育满意度。
“十四五”期间,我县教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高考本科上线率连年提
升,XX名学子考入清华北大等名校;职教高考本科上线率实现大幅增长;培育出特
级教师、正高级教师XX名,建成名教师工作室XX个。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我们树
立正确政绩观的生动体现。但我们必须警惕“唯分数论”的政绩误区,坚决反对为了短
期排名牺牲学生全面发展、为了应付检查搞形象工程等错误做法,真正把为民造福
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三)事业观,践行“教育事业为谁干”的初心使命
党的一切工作都要为老百姓利益着想,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教育事业
关乎每个家庭的未来,关乎县域发展的根基。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既是教书育人的
职业选择,更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事业担当。
当前,《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
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要打造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体系
等八大体系。这为我们指明了奋斗方向。作为县域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事业就是要
让农村孩子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绽放独特光彩,让
教育真正成为我县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量。
二、锚定发展坐标,在教育实践中践行“三观”要求
树立和践行正确“三观”,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要落实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
行动中。要紧密结合我县教育实际,把“三观”要求融入政策执行、教学管理、队伍建
设全过程,以实际成效回应群众期盼。
(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夯实“三观”建设的保障基础
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这既是践行正确政绩观的直
接体现,也是支持教育工作者践行“三观”的坚强后盾。“十四五”期间,我们主要做了
三件事:
一是投入真金白银。累计投入XX亿元用于学校建设,实施中学改扩建、XX实验
幼儿园新建等重点项目,全县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历史性改善。通过“互联网+智慧教
育”项目让农村学生也能走进智慧课堂,用4.2万农村娃受益的免费午餐诠释教育温
度,我们也建成了XX个农村学校周转房项目,解决了XX名乡村教师的住宿问题,让
大家安心从教。
二是政策精准发力。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实施
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程,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目前全县已培育省级
以上骨干教师XX名,县级学科带头人XX名,形成了引得进、留得住、教得好的教师
队伍建设格局。
三是改革上持续深化。深化义务教育学区制治理,组建XX个教育集团,推动优
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扎实推进“双减”落实落细,建设XX个课后服务特色社团,惠及
学生XX万人次;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建成县域智慧教育平台,共享优质课
程XX节,让教育公平看得见、摸得着。
(二)积极回应群众期盼,找准“三观”建设的实践路径
教育高质量发展是践行“三观”的最佳检验。当前,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
益迫切,从有学上向上好学的转变更加明显。我们必须聚焦群众关切,破解发展难
题,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人民。
破解均衡难题,让公平底色更鲜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农村学
校提质工程,通过城乡互助、校际联盟机制,选派XX名城区优秀教师到乡村支
教,带动乡村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十四五”期
间累计资助学生XX万人次,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就像我们XX镇XX小学,通
过与城区XX小学结对帮扶,三年间教学质量从全镇倒数跃升至前三,这就是均衡发
展的生动实践。
破解质量瓶颈,让育人成效更突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五育并举育
人体系。在德育上,打造红色文化进校园特色品牌,建设XX个校外德育实践基
地;在智育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广高效生本课题;在体育美育上,开展校园
足球联赛、艺术节等活动,我县学生在省级以上体育艺术比赛中获奖XX项;在劳动
教育上,建设XX个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劳动中强身健体。
破解服务短板,让教育温度更暖心。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多的现状,依托少年宫
组织教师志愿者提供课业辅导和兴趣培养服务,惠及留守儿童XX余人。推进家校社
协同育人,建成XX所家校社协同育人示范校,组建家长学校XX所,形成育人合力。
(三)筑牢纪律防线,守住“三观”建设的底线要求
教育系统的作风形象,直接关系群众对教育的信任度,关系“三观”建设的成效。
必须以纪律规定精神为遵循,以集中整治为抓手,持续净化教育生态。
深化纪律规定学习教育,筑牢思想防线。将纪律规定精神纳入教师培训、校长
研修的必修内容,通过典型案例剖析、廉政党课、警示教育片等形式,让全体教职
工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今年以来,已组织全县教育系统开展警示教育XX场
次,覆盖教职工XX余人次,引导大家把纪律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查突出问题。聚焦教育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
题,开展招生考试、教辅材料征订、校服采购、食堂管理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今
年已查处违规有偿补课案件XX起,处理教师XX人;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