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深学笃行作风建设精神以过硬作风赋能
某某高质量发展
同志们: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围绕深入贯彻中央作风建设精神进行
专题学习。这既是一次触及灵魂的思想淬炼,更是一次赋能发展
的作风整训。中央作风建设,是我们党自我革命的“徙木立信”
之举,是管党治党的铁规矩、硬杠杠。其精神内核,是回归党的
初心使命,重塑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某某作为党中央、国
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科技城,肩负着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
区、打造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时代重任。特殊的地位意味着特殊的
担当,特殊的使命呼唤过硬的作风。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作风
问题绝非小事小节,而是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事业成败、关系科
技城建设全局的重大政治问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
要自觉把这次学习教育作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
个维护”的具体行动,作为锤炼党性、改进作风、提升能力的宝
贵契机,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把中央作风建设精神内化于
心、外化于行,为某某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注入澎湃的作风
动能。
一、深刻领悟“徙木立信”的政治意蕴,在深化思想认识中
筑牢作风根基
中央作风建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们共产党人必须终身坚
守的政治承诺和永恒课题。其核心要义在于以“小切口”推动
“大变局”,以以上率下的实际行动,破除沉疴积弊,赢得党心
民心。我们必须从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其极端重要性。
常怀“赶考”清醒,永葆自我革命的政治定力。作风问题具
有顽固性、反复性,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在某某科技
城建设爬坡过坎、创新突破的关键时期,任何作风上的懈怠、任
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滋生,都可能成为阻碍我们攀登科技高峰、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我们必须摒弃“闯关过关”的思
想,坚决克服“疲劳综合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
醒和坚定。要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拧紧作风建设这根弦,让
中央作风建设精神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市纪委监委要紧
盯隐形变异新动向,对顶风违纪行为露头就打、反复敲打,持续
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不断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
生态。
深学“精神实质”,补足理想信念的精神之钙。贯彻落实中
央作风建设精神,不能停留在学条文、记要求的浅层次,必须深
学细悟其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领会其中所体现
的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当前,某某正处在
国家科技创新先行区建设的关键期,面临的都是“硬骨头”、新
课题。少数干部身上存在的“路径依赖”思想、“盆地意识”、创
新锐气不足、攻坚克难决心不大等问题,根子都在于理想信念这
个“总开关”拧得不够紧。我们要把学习教育作为一次深刻的思
想洗礼,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解决好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深刻认识“我是谁、为了
谁、依靠谁”,自觉把个人追求融入科技城建设的宏伟事业,把科
学家精神(特别要弘扬传承好“两弹一星”精神)和务实担当作
风作为价值坐标,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在遵规守纪
的框架内大胆探索、改革创新。
坚守“人民至上”,厚植为民造福的公仆情怀。中央作风建
设精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
人民。某某作为科技城,既要追求“顶天”的科技创新,更要做
好“立地”的民生保障。群众期盼的,是干部能真正扑下身子解
决他们的急难愁盼。我们要把转作风的成效,最终体现在一件件
具体的民生实事上。要聚焦科技工作者、产业工人、社区居民、
农民等不同群体的现实关切,比如:解决科技人才安居、子女入
学、医疗保障的后顾之忧;提升产业园区公共服务配套水平;加
快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更新;推动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要拿出“啃硬骨
头”的劲头,建立民生项目清单,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
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成效,让某某的发展更有温度,让群众
的幸福更有质感。
强化“制度硬杠”,织密规范权力的监督之网。作风问题的
背后,往往存在制度漏洞和监督乏力。贯彻中央作风建设精神,
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要结合科技城建设和某某实际,
持续完善配套制度,特别是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扶持、
重大项目等关键领域。在权力运行上: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
改革,优化科研项目评审、经费管理、成果评价机制,赋予科研
单位和人员更大自主权的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绩效评估,
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管权力不失控”。在资金管理上:强化
科技专项资金、产业发展基金等财政性资金的全过程监管,完善
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严肃查处挤占挪用、虚报冒领、利益输送等
行为,确保宝贵的创新资源用在刀刃上,“管资金不失位”。在资
源配置上: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国有技术类无形资产交易等平台
和规则,推动公开透明、规范高效运作,严防暗箱操作和国有资
产流失,确保“管资源不失效”。让制度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
线”和管用的“铁笼子”。
二、精准聚焦“四风”顽疾靶向施治,在激浊扬清中锤炼过
硬作风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纠治“四风”一刻不能松、半步不能
退。当前,在某某,一些“四风”问题穿上“隐身衣”、躲进“青
纱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是阻碍发展的最大障碍。我们必
须以“眼里揉不得沙子”的坚决态度,精准亮剑、靶向治疗。
向“形式主义”开刀,让实干担当成为科技城的最强音。形
式主义是科技创新的天敌!在某某,一些地方和领域形式主义问
题依然突出:有的落实上级创新政策,热衷于搞“口号式创新”、
“盆景式创新”,重“包装”轻实效;有的抓工作重“痕”不重
“绩”,让科研人员、基层干部陷入填表报数、迎检迎评的“事
务主义”泥潭;有的调查研究“蜻蜓点水”,到企业、院所“打
卡式”走访,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有的推动项目落地,前期“锣
鼓喧天”,后期“偃旗息鼓”,导致一些好的科技成果“躺在纸
上”、“锁在柜中”。例如,某区在推动某项科技成果转化时,签
约仪式搞得轰轰烈烈,但后续在土地、资金、配套政策落实上迟
迟不到位,导致项目“难产”。我们必须拿出“刮骨疗毒”的勇
气,坚决破除形式主义枷锁。要大力倡导“一线工作法”,推动
干部深入实验室、车间、田间地头,听真话、察实情、解难题。
要大幅精简面向科研院所、企业的各类检查、评比、报表,切实
为创新主体松绑减负。要改革考核评价体系,突出创新实效、成
果转化、产业贡献等硬指标,让那些真抓实干、锐意创新的干部
有舞台、受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