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用典】一介不取
【例文】“一介不取”是历代仁人志士的价值取向。苏东坡
在文章中写道“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在他看
来,天地之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
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明代薛瑄在《从政录》中将
廉者分为三重境界:最低者“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中等
者“尚名节而不苟取”,至上者“见理明而不妄取”。(中国
纪检监察报《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
【典故】出自元代脱脱、阿鲁图《宋史·朱熹传》,诸生之
自远而至者,豆饭藜羹,半与之共。往往称贷于人以给用,而
非其道义则一介不取也。
【释义】意思是,对于不符合道义的钱财,哪怕再少也不接
受。
【赏析】古代先贤视“道义”为安身立命之根本,以生命与
名节守护“一介不取”的廉洁底线,为后人所敬仰。宋代官员
陈襄在《州县提纲》中说:“一陷贪墨,终身不可洗濯。故可
饥可寒,可杀可戮,独不可一毫妄取。”时刻提醒自己对私心
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