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应对连续阴雨天
气三秋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应对连续阴雨天气“三秋”生产工作会
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
食安全的重要论述,认真领会农业农村部和全省"三秋"农业生
产工作视频会议精神,深刻分析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全面部
署防灾减灾保丰收各项任务。近期的持续阴雨天气给秋收秋种
工作带来极大挑战,秋粮抢收、晾晒烘干、农田排涝等工作刻
不容缓。我们必须从政治高度充分认识抓好"三秋"生产的极端
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和省
委工作要求上来,把应对连阴雨天气、抓好"三秋"生产作为当
前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全力以赴确保粮食颗粒归仓、秋
种适时进行,坚决守住人民群众的"粮袋子"和农民的"钱袋
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三秋"生产的极端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
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
动"。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三农"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
中的基础性地位。当前,我市"三秋"生产正处在关键时期,连
续阴雨天气给秋收秋种带来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
到,抓好"三秋"生产不仅关系到全年粮食丰收和农民增收,更
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顺利实施。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
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应对连阴雨天气、抓好"三秋"生产作
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充分估计困难风险,科学制定
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千方百计保障农业生产安
全,全力以赴打赢这场防灾减灾保丰收的硬仗。
(一)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粮食安全
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有十三亿人
口,如果粮食出了问题谁也救不了我们,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
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这一重要论述精辟阐述了粮
食安全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意义。我市作为重要的粮食生
产基地,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使命,抓好"三秋"生
产既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也是我们必须完成好的硬任
务。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刻认识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
性,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坚决
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切实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
治责任。要把抓好"三秋"生产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
重,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全力以赴打好打赢这场硬仗,确保
全年粮食生产目标顺利完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应有贡
献。
(二)准确把握当前"三秋"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入秋以
来,我市遭遇持续阴雨天气,土壤水分饱和,农田出现不同程
度积水,农机下地作业困难,秋粮收获进度受到严重影响,部
分已收获作物无法及时晾晒,面临发芽霉变风险,秋冬种工作
也因农田湿涝而推迟。这种异常天气状况给我市"三秋"生产带
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应对自然
灾害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部分乡镇农机具配置不均
衡,烘干设备数量不足,仓储设施容量有限,农业抗灾减灾能
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面对这种复杂严峻的形势,我们既要增强
忧患意识,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又要坚定信心,积极应对,科
学施策,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各级各部门要深入田间地
头,实地了解情况,精准掌握灾情,因地制宜制定应对措
施,牢牢把握"三秋"生产主动权。
(三)充分认识抓好"三秋"生产对于农民增收的重要意
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
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是"三
农"工作的中心任务,而"三秋"生产直接关系到农民一年的劳动
成果能否顺利转化为实际收入。如果因连阴雨天气导致秋粮减
产或品质下降,将直接影响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增收大局。
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保障农民
利益放在首位,千方百计帮助农民解决"三秋"生产中遇到的实
际困难,确保粮食应收尽收、应烘尽烘、应储尽储,切实维护
好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同时,要密切关注农产品市场行情,积
极协调收购收储,畅通销售渠道,确保农民种粮收益,调动农
民群众生产积极性,为明年农业生产奠定良好基础。
二、聚焦关键环节,全面落实防灾减灾保丰收各项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
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这些关键点要一个一个抓落
实、抓到位"。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抓好农业生产指明了方向和
路径。面对当前连阴雨天气给"三秋"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我
们必须紧盯关键环节,精准施策,全力以赴抓好秋粮抢收、粮
食烘干、秋种准备等各项工作。既要立足当前,采取应急措施
解决突出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
防灾减灾能力。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抓住天气转
晴的有利时机,集中人力物力,突击开展抢收抢烘工作,确保
秋粮颗粒归仓,同时科学安排秋种生产,为明年夏粮丰收打好
基础。
(一)强化农机统筹调度,打通抢收快收主动脉。一是加强
农机具精准调度和应急调配。要全面摸排全市农机具保有量和
分布情况,准确掌握各地区农机具供需状况,建立精准的农机
需求清单和调配方案。针对雨后农田泥泞湿滑、常规农机难以
下地的问题,要重点调度履带式收割机等适应湿涝环境的农业
机械,充分发挥其作业优势。要建立农机应急调度机制,在全
市范围内统一调配农机资源,重点向受灾严重、农机具短缺的
地区倾斜,确保农机具科学配置、高效利用。要积极联系周边
地区,做好跨区作业机械的引进和对接工作,形成"本地储
备+跨区调配"的双保险机制,切实解决农机具不足问题。二是
做好农机服务保障和维修支持。要设立24小时机收服务热
线,及时解答和解决农机手在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组织
农机产销企业和维修网点,加强专用装置与配件供应,确保农
机具维修及时、正常运转。要在重点区域设立农机服务站
点,提供油料供应、配件更换、简单维修等一站式服务,减少
农机手往返时间,提高作业效率。要协调石油石化企业保障农
用柴油供应,在重点区域设立流动加油车,开展送油到田服
务,确保农机作业不停顿、不间断。同时要加强农机手培
训,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发挥农机作业效率。
三是大力推进机收减损和技术指导。要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
产"的理念,把机收减损作为抢收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要针对
当前作物倒伏、籽粒水分大等特殊情况,指导农机手合理调整
机械参数,优化作业方式,努力降低收获损失。要组织农机技
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推广适用于湿涝
环境的收割技术和操作规程,提高抢收质量和效率。要加强农
机安全生产监管,排查整治安全隐患,防止发生安全事故,确
保"三秋"农机作业安全有序进行。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技术指
导,力争将机收总损失率控制在最低水平,实现丰产丰收、颗
粒归仓。
(二)全力推进抢烘晾晒,筑牢粮食安全防护墙。一是充分
挖掘烘干设备潜能和利用效率。要全面排查统计全市现有烘干
设备数量和分布情况,准确掌握烘干能力现状。要督促所有烘
干中心(点)全面启动,所有烘干机满负荷运转,充分挖掘现
有设备潜能,提高利用效率。要建立烘干设备共享机制,鼓励
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向社会开放烘干服务,提高设备利用率。
对于烘干能力不足的地区,要及时调配移动式烘干设备,增加
临时烘干点,扩大烘干覆盖面。要协调电力部门保障烘干设备
用电需求,确保烘干作业连续稳定进行。通过多种措施,最大
限度发挥烘干设备作用,解决湿粮干燥问题。二是多渠道开辟
晾晒场所和科学储藏。在充分发挥烘干设备作用的同时,要积
极开辟各类晾晒场所,利用一切可用场地进行粮食晾晒。要开
放机关大院、文化广场、学校操场、企业厂房等公共场所,方
便农民就近晾晒粮食。要鼓励引导农民利用自家庭院、房前屋
后等空间开展晾晒,形成多点开花的晾晒格局。要组织技术人
员指导农民科学晾晒,根据粮食水分含量和天气情况,采取合
适的晾晒方法,防止粮食霉变发芽。对于已经达到安全水分的
粮食,要指导农民科学储藏,做好防潮防霉工作,避免产后损
失。要通过多种方式的有机结合,确保收获的粮食能够得到及
时处理和妥善保管。三是优化粮食收储服务和市场调控。要协
调粮食收储企业及早开秤收购,适当放宽对水分含量的限
制,对不符合入库标准的粮食提供整理服务,帮助农民解决销
售问题。要引导粮食加工企业扩大收购规模,增加市场收购能
力,缓解农民卖粮压力。要加强粮食市场监测和调控,稳定粮
食市场价格,保护农民种粮收益。要积极推进"粮食银行"等创
新服务模式,为农民提供代储存、代烘干、代销售等服务,解
决农民后顾之忧。要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严格
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切实维护粮食市场秩序和农民利益。
(三)科学谋划秋种工作,夯实明年丰收基础。一是全面落
实"四补一促"抗湿晚播技术。针对秋种推迟的情况,要大力推
广以种补晚、以密补晚、以好补晚、以肥补晚和以促为主的"四
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