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XX市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座谈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 XX 市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座谈会 上的讲话 同志们: 昨天,我们用一天的时间,围绕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 全这一重大课题,进行了深入的学习研讨,听取了各地各单位的 情况汇报。大家准备充分、思考深入、发言务实,既讲了成绩, 也摆了问题,更提出了有价值的思路和举措。今天的会议,主要 是在昨天讨论的基础上,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再强调、再部署。下 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在发展与安全的深刻变局中把握正确方向 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全是第一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 平总书记围绕统筹发展和安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 了两者辩证统一的关系,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走好高质量发 展之路、建设高水平平安之城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当前, XX 市正处在综合实力加快实现新跃升的关键时期,深刻理解和 把握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和紧迫。 回顾过去的一年,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展现出强大的韧 性和潜力。根据统计,2024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XX 亿元, 同比增长 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XX 亿元,增长 3.7%;第 二产业增加值 XX 亿元,增长 3.5%;第三产业增加值 XX 亿元, 增长 3.4%。尤为可喜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 10.7%的较快 增长为长远发展积蓄了宝贵动能。我们展望 2025 年,更是提出 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5%左右的预期目标这充分彰显了全市上下 奋力赶超的决心和信心。 然而,成绩面前,我们更需保持一份清醒和冷静。越是高歌 猛进,越要警钟长鸣。发展之路从来不是一马平川,前进的道路 上布满了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 安全的底板一旦不牢,发展的成果就可能毁于一旦。从近两年的 数据来看,全市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20XX 年,全市发 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109 起,造成 87 人死亡。到了 2024 年,虽 然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至 87 起和 75 人,显示出我们工 作的初步成效,但每一个冰冷的数字背后,都是一个破碎的家庭 和血的教训。这警示我们,安全生产的弦一刻也不能松。 同时,XX 市地处沿海,是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 地区。历史和现实都反复告诫我们,防灾减灾能力的强弱,直接 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相关数 据显示,在 2022 年,XX 市的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一度占到 全省总损失的 97%,这是一个极为触目惊心且必须高度重视的信 号。此外,经济领域的金融风险、产业链供应链的脆弱环节、社 会领域的矛盾纠纷、公共卫生领域的突发事件等,都是我们必须 应对的现实考验。 因此,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牢固的底线思维和极限思 维,深刻认识到“发展是硬道理,安全是硬任务”。必须坚持发 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这不 仅是方法论,更是关系 XX 市未来的重大原则问题。推动高质量 发展不能有丝毫停步,维护高水平安全不能有半点放松。 二、以新质生产力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 推动高质量发展,根本出路在于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面 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只有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 鼻子”,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才能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 赢得主动,从而为高水平安全提供最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一,要全力推进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核 心是产业的高质量。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 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要立足 XX 市 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大做强绿色能源产业集群。目前,我 市绿色能源装机容量已具备相当规模,要继续大力推进中广核 XX 三山岛五海上风电场等标志性项目建设,加快培育风电装备 制造等重点产业链条构建从研发设计到生产运维的全产业链生 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不可撼动的产业优势。同时,要积极布局 和引进短流程不锈钢冶炼深加工等先进制造业项目,提升产业链 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避免在关键领域受制于人。 第二,要持续扩大精准有效的投资。项目是发展的生命线, 投资是增长的发动机。必须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一切 围绕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2025 年,全市共安排了 168 项 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高达 XX 亿元,年度计划投资 XX 亿元。 这批项目覆盖了基础设施、产业工程、民生保障等多个领域, 是支撑 XX 未来发展的“四梁八柱”。各地各部门要拿出超常规 的力度和举措,强化土地、资金、能耗等要素保障,全力推动 XX 高铁 XX 北站智能交通枢纽工程、XX 水资源配置工程等一 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早日建成投用。这些项目不仅能直接拉动经 济增长,更能从根本上提升城市的承载能力、运行效率和安全韧 性,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双重目标。 第三,要深入实施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发展的短板在农村, 潜力也在农村。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市的现代化; 没有农民农村的安全,就没有全市的安全。要以实施“百千万工 程”为总抓手,统筹推进城乡在产业发展、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