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群众路线角度谈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
神体会
金秋十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
次全体会议于 2025 年 10 月 20 日至 23 日在北京胜利闭幕。这次
全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6 周年之际,也是在向第二个百年
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节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
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我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
展擘画了宏伟蓝图。作为一名在 XX 县工作的基层干部,通过对
全会公报和相关精神的深入学习,我心潮澎湃,备受鼓舞。全会提
出的“坚持人民至上”这一根本原则,犹如一道光芒,照亮了我们
前行的道路,也让我对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
感悟。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
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最终都要落脚到为
人民谋幸福上。结合我在 XX 县的工作实际,我认为践行全会精
神,就是要将党的群众路线深深熔铸于情感、工作和作风之中,做
到植根人民,方能枝繁叶茂。
一、情感上“心贴心”,永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群众路线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具体的、实在的情感认同和
价值归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建议》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是
一次生动的群众路线实践。据悉,为了起草好“十五五”规划建
议,党中央广开言路,通过多种渠道征求意见,累计收到了数百万
条网民的建言献策,真正做到了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这启
示我们,与群众“心贴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1.身入基层,更要心入基层。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作为县一级的
干部,我们离群众最近,对群众的感情也应该最深。学习全会精神,
不能仅仅停留在会议室里、文件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农业农村
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走出办公室,
走进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在我们的 XX 县,有几个乡镇的特色
农业发展势头很好,但也面临着技术升级和市场渠道的瓶颈。只
有亲自去看一看、问一问,与种植户坐在一起算算账,才能真正理
解他们对技术培训和电商物流的渴望,而不是简单地根据报告做
决策。同样,对于县城里的老旧小区改造和易地搬迁安置点的后
续帮扶工作,只有常态化地走访,与居民们聊家常,才能发现那些
隐藏在“平均数”之下的个体困难,让政策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
落。
2.问计于民,更要问需于民。
全会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
同富裕”。这一重大部署的落脚点,在于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过去,
我们有些工作习惯于“我们觉得你应该需要什么”,而不是“你
真正需要什么”。这种“大水漫灌”式的服务,有时效果并不理想。
学习全会精神,就要转变思路,把“问计于民”深化为“问需于
民”。比如,我们在规划县里的公共文化服务时,是建一个大而全的
文化广场,还是在几个核心社区多建几个小型的“15 分钟阅读
圈”、嵌入式托育机构?这就需要通过居民议事会、线上问卷等多
种方式,把选择权交给群众。全会强调的“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
相结合”原则也要求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时,更加注重效率和精
准性,把有限的财政资源用在刀刃上,真正办到群众的心坎里。
3.服务群众,更要引领群众。
坚持人民至上,不是无原则地迁就和迎合。我们党不仅是群
众利益的忠实代表,更是群众前进方向的坚定引领者。全会部署
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等战略任
务。在 XX 县,我们拥有良好的生态基底,但在推动绿色发展的过
程中,也可能遇到一些群众的不理解,比如对某些传统高耗能小作
坊的关停,可能会影响一部分人的短期生计。这时,我们不能因为
有阻力就退缩。我们的责任,一方面是做好兜底保障,为受影响的
群众寻找新的出路;另一方面,更要耐心地向群众讲清楚“绿水青
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长远道理,让他们看到绿色转型带来的新机
遇,如生态旅游、绿色农业等,从而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建设美丽XX
的行动中来,将党的宏伟蓝图转化为群众的共同行动。
二、工作上“实打实”,办好惠及人民群众的民生实事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的蓝图再宏
伟,最终也要通过一件件具体的民生实事来体现。对于我们县一
级来说,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就是要将《建议》中的各项部署,特别
是关于民生福祉的内容,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和成果,让
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1.聚焦“急难愁盼”,解决好群众的烦心事。
全会强调,要“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
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将工作重心放在解决
群众最关心、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