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 2025 年民政工作总结和 2026 年工作计划
2025 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民政部门的精
准指导下,X 乡镇民政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紧紧围绕“保障基本民生、创新基层治理、优化社会服务”三大
核心职能,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狠抓政策落实,深化服务创新,
全力以赴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现
将全年工作总结及 2026 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2025年工作总结
2025 年,全镇民政系统主动作为、攻坚克难,以高标准、
严要求推动各项民生事业发展,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得到持续提升,为全镇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贡献了坚实的民政力量。
(一)社会救助体系更趋精准,兜底保障坚实有力。我们坚
持“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的原则,不断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
助体系,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制度性保障。一是动态管理
实现精准识别。全面应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结合
“大数据筛查、网格员走访、干部入户核查”三位一体工作模式,
对全镇困难群众进行常态化排查与动态管理。同时,通过定期复
核和数据比对,依规清退不再符合条件的对象,实现了救助资源
的精准投放。我们建立了覆盖全镇易返贫致贫家庭的动态监测预
警台账,对存在风险的家庭实行“一户一策”跟踪帮扶,成功为
12 户家庭化解了突发性致贫风险,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
底线。二是救助资金发放规范高效。严格执行社会救助资金管理
办法,依托“一卡通”系统,确保各类救助资金及时、足额、精
准发放到每一个救助对象手中。未发生一起截留、挪用、冒领
等违纪违规问题,资金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三是专项救助
服务协同增效。我们积极推动“资金+物质+服务”的综合救助模
式,深化与相关部门的协作联动。联合镇卫生院、学校等单位,
为困难群众提供医疗救助,有效减轻了大病重病患者的医疗负担;
成功资助困难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
协助住房困难家庭申请危房改造及住房救助,圆了他们的“安居
梦”。此外,精心组织了“寒冬送温暖”“夏日送清凉”等季节性
专项救助行动,累计为流浪乞讨人员、高龄独居老人、困境儿童
等特殊群体发放棉被、取暖器、防暑药品等物资,让他们在寒冬
酷暑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二)养老服务体系日臻完善,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我们积
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
为目标,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
有所依、老有所乐”。一是养老服务设施网络不断织密。坚持“城
乡统筹、均衡布局”原则,持续加大养老基础设施投入。2025
年,我们成功新建了村级互助养老服务点,并对乡镇敬老院进行
了全面的适老化和功能性改造升级,新增专业护理型床位,配备
了智能护理床、康复训练器、助行器等康复辅具。至此,全镇村
(社区)均已建成养老服务设施,初步形成了“乡镇有院、村村
有点”的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同时,我们全面优化了敬老院内
部管理,制定了餐饮服务、健康管理、安全巡查等一系列标准
化服务流程。二是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质扩面。通过政府购买服
务的方式,引入专业社会组织,为全镇高龄、独居、失能半失能
老人提供“菜单式”居家养老服务,涵盖助餐、助浴、助洁、助
医、助行等多个方面。我们开通了养老服务热线,建立“15 分
钟响应圈”。此外,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泛组织志愿者开
展“情暖夕阳”系列活动,为老人们提供读报、义诊、文艺表演、
心理慰藉等服务,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各项
养老惠老政策全面落实。我们确保各项养老补贴政策不折不扣地
落实到位。全年为全镇 80 周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津贴;为符合
条件的经济困难失能老人发放养老服务补贴。为破解养老服务人
才短缺瓶颈,我们联合卫健、人社等部门,组织开展了养老护理
员专题培训班,有效提升了全镇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综
合素养。
(三)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特殊群体关爱精准到位。我
们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激发社会活力,同时聚焦特殊
群体,提供更加精细化、人性化的关爱服务。一是基层民主自治
效能显著增强。顺利完成全镇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依法选举产生新一届村(居)委会成员,班子结构得到优化,整
体功能得到增强,实现了“选出好班子、换出新气象”的目标。
我们严格执行村(居)务公开制度,督促各村(社区)每月至少
公开财务收支、惠民政策落实、重大项目建设等信息,切实保
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大力推广“村民议事厅”
“社区协商会”“百姓说事点”等民主协商模式,引导群众有序
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管理,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二是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有力有效。我们持续加强对困境儿童的保
障工作,为全镇困境儿童逐一建立了“一人一档”成长档案,实
行动态跟踪管理。联合团委、妇联等部门开展“点亮微心愿”活
动,成功帮助困境儿童实现了学习用品、课外书籍等微小愿望。
我们高度关注残疾人群体的生产生活,积极链接资源,为残疾人
适配了轮椅、假肢等辅助器具,组织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参加电
商、手工编织等技能培训,成功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或居家灵活
创业,有效增强了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三是民政专项社会事务
有序开展。我们不断优化婚姻登记服务,在登记过程中,积极提
供婚前辅导、家庭关系调适等服务 50 余次,引导群众树立健康
的婚姻家庭观念。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殡葬改革,广泛宣传文明
节俭、生态环保的殡葬新风尚。为解决群众“逝有所安”的实际
需求,我们在 X 村规划并建成了一处高标准的村级公益性公墓,
有效引导了丧葬习俗的转变。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标新时代民
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
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
(一)社会救助的精准度和深度有待提升。一是对象识别仍
有盲区。虽然应用了大数据技术,但在一些偏远村组,由于信
息壁垒、群众信息化水平不高等原因,信息采集仍不够全面、及
时,导致少数处于贫困边缘、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隐性”困难
群众未能第一时间被发现和纳入救助范围。二是救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