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XX 镇第四季度安全稳定专题调度会上的讲
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镇第四季度安全稳定专题调度会,
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安全稳定工作的系列部署,复
盘总结前三季度的实践经验,精准研判当前面临的风险挑战,并
对第四季度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再部署。本次会议至关重
要,事关全年工作的圆满收官,事关全镇发展大局的持续向好,
更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希望大家集中精力,
深刻领会,并将其转化为捍卫一方平安的坚定决心与务实行动。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思想认识,精准把握当前安全稳定的复杂严峻形势
今年以来,在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有效应对了多重
风险考验,安全稳定基本盘总体保持稳固。回顾前三季度的工作,
我们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参照历史数据,例如在 2023 年,
全镇累计排查企业单位超过 4500 家次,发现并推动整改各类安
全隐患 3000 余项,整改率达到了 98%以上这充分说明我们的常
态化排查整治工作是有力的、高效的。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成绩属于过去,风险就在眼前。这些数据背后,也反映出隐患的
存量依然不小,风险的变量持续存在,安全稳定的根基尚需进一
步夯实。
进入第四季度,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交织叠加,安全稳
定工作的复杂性、严峻性和紧迫性愈发凸显。全镇上下必须时刻
保持“越是临近年底,越要警钟长鸣”的高度警觉。这种警觉,
不仅源于传统风险的周期性抬头,更来自于一些新型风险的渗透
与演化。
第一,要看清宏观环境变化带来的传导性风险。当前,全球
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发展也面临新的下行压力。这种压力会
不可避免地传导至基层。企业经营困难可能引发劳资纠纷集中爆
发,项目建设资金紧张可能带来工程款拖欠问题,这些都是潜在
的社会稳定风险点。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加速演进,
由 AI 驱动的虚假信息、网络谣言等开始呈现出新的传播特性,
其煽动性、迷惑性更强,对社会情绪和舆论场的冲击不容小觑。
这些新兴领域的风险,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考验着我们的治理能
力和应急反应速度。
第二,要认清季节性与周期性规律交织的叠加性风险。第四
季度历来是各类事故的高发期。一方面,天气转冷,用火、用电、
用气量剧增,火灾风险急剧攀升;另一方面,临近年终,各类生
产经营单位为了“冲业绩、赶订单”,容易出现超能力、超强度、
超定员生产的现象,安全生产措施很可能被置于次要位置。加之
冬季多发大雾、冰冻等恶劣天气,对道路交通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这些在往年四季度风险提示中反复出现的重点领域在今年同样
不容有失,甚至可能因为经济压力而变得更加突出。
第三,要正视自身工作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通过前期的
摸排和上级的督查反馈,我们必须承认,一些领域的安全监管还
存在短板。例如,部分小作坊、小加工厂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
仍不到位;农村自建房、群租房的消防和燃气安全隐患排查尚未
实现真正的“全覆盖、无死角”;一些非景区的网红“打卡点”
处于安全监管的灰色地带。这些问题如同潜藏在水面下的冰山,
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应急管理部曾指出地方在防范化解重
大风险中存在的责任落实不到位、隐患排查不深入等四大突出问
题,我们必须对号入座,深刻反思,举一反三。
因此,全镇各级干部必须彻底摒弃任何麻痹思想、侥幸心理
和松劲心态,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用最周密的部署、
最严格的措施、最扎实的作风,全力以赴投入到第四季度的安全
稳定攻坚战中。
二、聚焦关键领域,以系统化思维筑牢安全发展防线
做好第四季度的安全稳定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
点,精准发力。要紧紧围绕源头新闻稿中提到的“人、事、地、
物”四个维度,构建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风险防控体系,确保
工作落实不打折扣。
首先,在管住“人”的方面,要抓住责任主体这个关键。安
全的堤坝,最终要靠人来守护。一是要压实企业主体的第一责任。
要督促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真正把安全生产扛在肩上、
抓在手上,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加大安全投
入,强化员工培训,完善应急预案。对于发生事故的单位,必须
依法严肃追究其主体责任,形成强大震慑,参考“6·17”物体
打击事故调查报告所揭示的教训,强化警示教育。二是要管住重
点岗位的从业人员。要加强对危化品运输驾驶员、特种设备操作
工、建筑施工人员等重点人群的资质审查和安全教育,严禁无证
上岗、违章作业。三是要做好重点人员的稳控服务。对于信访重
点人员、生活困难群众等,要带着感情和责任做好思想疏导、政
策解释和帮扶救助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
其次,在管住“事”的方面,要紧盯风险环节这个核心。必
须把功夫下在平时,把防范措施想在事前。一是深入推进安全生
产治本攻坚。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要
求加快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要
聚焦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工贸、燃气、特种设备等高危行业
领域开展拉网式、起底式的大排查大整治,对发现的重大事故隐
患必须建立台账、挂牌督办、限期销号,并健全统计分析机制。
二是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要建立健全劳资纠纷常态化排
查化解机制,主动介入、提前调处,严防因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