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关于申报全国文明村镇的材料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关于申报全国文明村镇的材料 XX 村位于 X 省 XX 县 XX 镇东部,地处乌江百里画廊中段, 拥有 14.4 公里壮美江岸线。1935 年 3 月,中央红军在此抢渡乌 江,梯子岩、大塘等渡口见证了革命历程。近年来,XX 村依托 红色基因、生态禀赋与特色产业,扎实推进全国文明村镇创建, 实现了由昔日闭塞贫困村向今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深刻蝶变。 一、强化组织领导,筑牢文明创建根基 XX 村始终将文明创建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坚持党建 引领,构建“支部主导、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2023 年,入选红色美丽村庄试点,获千万资金支持,高质效完成红军 步道修复、渡口遗址保护、生态停车场建设等 13 个子项目,为 文明创建奠定坚实物质基础。成立由村党组织书记牵头的工作专 班,将文明创建指标分解细化,纳入村组干部年度考核,形成齐 抓共管、层层落实的责任体系。健全村民议事协商机制,通过村 民代表大会、院坝会等形式广泛征集意见,确保创建工作顺民心、 合民意。 二、做强特色产业,夯实共同富裕基石 立足海拔 1200 米、年均气温 22℃、无霜期 300 天的自然优 势,XX 村将特色农业打造成富民强村的支柱产业。茶产业实现 突破性发展,依托被专家认定为有机茶的优质资源,培育天灵茶、 三丈水、乌江紫、乌江红等品种,形成“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的 格局。茶园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周边 650 余 人稳定就业,年产值超 400 万元。村民杨宗芬通过反包租管理两 亩茶山,仅明前茶采摘半月收入即达 4000 余元。订单高粱成为 新增长点,1100 亩有机高粱直供茅台集团,亩产收益较传统玉 米种植翻三倍,成为名副其实的“定制粮仓”。文旅融合激活新 动能。修复梯子岩、大塘渡口等红色遗址,打造红军古井、红色 文化长廊等载体,发展红色研学、休闲垂钓、民宿体验业态。岩 口组沿河旅游项目带动柑橘、黄桃等农产品热销,农家乐、乡村 客栈年接待游客超万人次,村民人均年增收近 3000 元。“渔歌唱 晚”农耕文化体验园收集展示传统农具,建成“农耕活态博物 馆”,成为网红打卡地,红军草鞋编织、推磨等体验项目让游客 深度感受乡土文化。 三、深化环境整治,绘就和美乡村画卷 XX 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 “金山银山”。铁腕治理环境顽疾。2020 年投资 200 万元建成村 级污水处理站,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净化后回用灌溉,彻底告别 “后山臭水沟”旧貌,如今河水清澈可钓鱼,鱼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