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
南
今年出版的《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以下简称
《文选》)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 2012 年 11 月至 2024 年 12
月期间关于经济建设最重要、最基本的著作,内容丰富、要
点突出、立意高远,既有总体层面的战略谋划,也有就一系
列重大经济问题提出的实践要求,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
平经济思想提供了权威教材。广大理论工作者和经济各领域
工作者,要把《文选》放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整个理论体系中来领悟;放到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下马克
思主义新发展,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新发展的时代坐标中来认
识;结合新时代我国经济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
变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中深思细悟、贯彻落实。
1.清晰勾画习近平经济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脉络与逻辑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是新时代经济工作的时代背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
要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
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
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
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的历史发展和转换过程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关系全
局的历史性变化,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
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
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主要依据和重要标
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新的时代特征,锚定新时代使命
任务,提出了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新发展阶
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实现高质量发
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等新
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回顾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走过的道路,认识、适应
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是逻辑起点。2015 年 12 月召开的中
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论述了“对新常态怎
么看”和“新常态怎么干”,提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彻
底抛弃用旧的思维逻辑和方式方法再现高增长的想法”。
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在《深入理
解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习近平总书记
结合历史和现实,结合一些重大问题,从理论上、宏观上深
刻阐释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体现了原则与方法、目标
与手段、全局与重点的有机统一,为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实
现高质量发展找到了突破口、创造了条件。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
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比较优
势变化、重塑竞争新优势、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的战略举措。
在《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习近平总书记将加快培育完
整内需体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
级、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牢牢守住安
全发展底线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把握好的重要着力点。随
着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推进,我国经济整体素质持续提升,
为我们应对日益激烈复杂的外部风险和挑战,提供了底气和
实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全
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奋
斗目标。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伟业》中,习近平总书记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五个方面的特色。中国式现代化
的深刻阐释和清晰表述将使我们走出一条更加体现当代人
类文明发展成果、更具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具国际感召力的
社会主义大国现代化道路,显示社会主义中国对发展道路独
特性、立足点的清醒认知。
中国的发展是当代国际格局变化的重要变量,世界与中
国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影响与被影响关系。基于世情国情党
情的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互动中探
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
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理念,以其现实针对性、思想引领性、道义感召性为
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实践成果持续显现,为人类未来发展指
明了方向。
2.深刻阐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
果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经济工作是党的中心工
作。要把新时代我们党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放到丰富和
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推进科学社会主义新发
展的高度来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规
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理论问题的
重要论述,体现出鲜明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以鲜活的实
例呈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政府与市场关系始终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