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县文化和旅游局“十四五”工作总结暨
“十五五”工作规划报告
一、“十四五”工作总结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
目标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 XX 县文旅产业转
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五年来,XX 县文旅局深入贯
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县委、
县政府“锚定‘四新’主攻‘四化’”的总体部署,聚焦资源、
客源、服务三大核心要素,以“水墨云山・中国 XX”品牌为引
领,深耕公共服务、非遗传承、文旅融合、品牌塑造四大领域,
全力推动资源型城市向文旅强县转型,构建起“龙头引领、全域
联动、业态融合、服务优化”的文旅发展新格局,圆满完成“十
四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文旅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增长
的重要支柱、民生增收的重要渠道、展示 XX 形象的重要窗口。
(一)品牌塑造持续深化,影响力显著提升
五年来,我们始终将品牌建设作为文旅发展的核心引擎,以
精准定位为基础,以多元传播为支撑,让“水墨云山・中国
XX”品牌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品牌定位精准锚定。立足 XX 县喀斯特地貌、非遗文化、民
俗风情等核心资源,持续深化“水墨云山・中国 XX”品牌内涵,
明确“自然山水康养地、非遗民俗体验区、全域旅游示范县”的
品牌定位,让品牌形象更具辨识度和吸引力。通过系统梳理品牌
故事、设计品牌视觉形象体系,在景区标识、宣传物料、新媒体
平台等全渠道统一品牌呈现,形成“看到山水就想到 XX,提到
非遗就关联 XX”的品牌联想。
节会赛事引流赋能。坚持“以节为媒、以节促游、以节引
流”,创新推动“非遗+节庆”“非遗+旅游”“非遗+乡村振兴”
深度融合,常态化举办系列品牌节会活动。其中,春节龙灯展演
成为县域春节期间最具人气的民俗活动,吸引周边县市群众纷纷
前来观赏;水韵贵州・中国 XX 独木龙舟节凭借独特的民族特色
和竞技魅力,成为省级乃至区域性的知名节会 IP,被评为“贵
州省十大民族节庆活动”之一。此外,“云海越野”登山赛、云
海围棋赛等“世遗地+体育”特色赛事,让云台山景区从单一观
光地转变为运动体验热门目的地,相关赛事话题多次登上省级新
媒体热搜,累计曝光量超 5000 万人次。
宣传推广多维发力。构建“线上+线下”“省内+省外”全方
位宣传矩阵。线上,运营官方微信、视频号、抖音号等新媒体平
台,发布原创宣传视频、图文稿件 2000 余条,其中《云海中的
越野盛宴》《独木龙舟竞渡阳河》等 10 余条视频播放量破百万,
抖音账号粉丝量突破 10 万人;与主流媒体、旅游达人合作,开
展“跟着达人游 XX”“云游水墨云山”等直播活动 50 余场,单
场最高观看人数达 80 万人次。线下,积极参与中国国际旅游交
易会、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等国内外大型文旅展会 30 余次,
发放宣传资料 10 万余份;在成渝、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
点客源地城市投放户外广告、地铁广告 20 余处,举办“水墨云
山・中国 XX”文旅推介会 15 场,有效扩大品牌省外影响力。
(二)业态融合创新突破,旅游品质全面升级
五年来,我们打破传统旅游模式局限,以业态创新为突破口,
推动旅游从“单一观光”向“多元体验”转变,满足游客多样化、
个性化需求。
传统景区提质增效。以云台山、阳河、黑冲等核心景区为重
点,实施景区品质提升工程。云台山景区新增登山步道 15 公里、
观景台 8 个,打造“云海越野”特色赛事场景,配套建设赛事服
务中心、补给站等设施,成功创建国家 5A 级景区;阳河景区优
化游船线路,新增“非遗文化游船体验”项目,让游客在欣赏山
水风光的同时感受非遗魅力;黑冲景区打造露营基地、研学实践
基地,新增丛林穿越、星空观测等体验项目,成为年轻人青睐的
网红打卡地。截至 2024 年底,全县拥有 5 个 A 级景区,其中 5A
级景区 1 个、4A 级景区 2 个、3A 级景区 2 个,景区品质和吸引
力显著提升。
“文旅+”跨界融合提速。大力推动文旅与体育、农业、非
遗、研学、康养等领域深度融合,培育一批新业态、新产品。“文
旅+体育”方面,除常态化举办登山越野跑、围棋赛外,新增自
行车挑战赛、徒步大会等赛事活动,年均举办各类体育旅游活动
10 余场,吸引参赛选手和观赛游客超 20 万人次;“文旅+农业”
方面,依托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重点镇资源,打造田园综合体、
采摘园、农家餐馆等 100 余家,推出“乡村采摘+农事体验+民宿
住宿”一体化旅游产品,带动乡村旅游收入年均增长 15%;“文
旅+非遗”方面,开发非遗手工艺品 20 余种,建设非遗体验馆 5
个,推出“非遗技艺学习+民俗表演观赏”旅游线路 3 条,让非
遗文化可看、可学、可体验;“文旅+研学”方面,打造地质研学、
非遗研学、红色研学等基地 8 个,开发研学课程 12 套,年均接
待研学团队超 5 万人次;“文旅+康养”方面,利用优质生态资源,
建设康养度假酒店 3 家、森林康养步道 20 公里,推出“山水康
养+中医理疗”度假产品,吸引中老年游客群体前来休闲养生。
夜间经济蓬勃发展。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打造夜
间旅游消费场景。在县城核心区域建设非遗美食街、文创夜市,
汇聚本地特色美食、非遗手工艺品、文创产品等,入驻商户 150
余家;阳河景区推出“夜游阳河”项目,配套灯光秀、民俗表演
等内容,年接待夜间游客超 30 万人次;部分民宿推出“星空露
营+篝火晚会+民俗体验”夜间套餐,丰富夜间旅游体验。夜间旅
游的蓬勃发展,让游客“留下来、住下来”,有效延长旅游产业
链。
(三)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旅游体验持续优化
五年来,我们紧盯“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全链条,以游客需
求为导向,持续优化服务品质,让游客在 XX 的旅行更舒心、更
安心、更开心。
基础设施逐步健全。投入资金超 5 亿元,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建设。交通方面,升级改造景区连接道路 30 公里,开通县城至
各核心景区的旅游专线车 10 条,实现“半小时旅游圈”内交通
无缝衔接;在景区、县城主要路段设置旅游标识牌 200 余块,方
便游客出行。配套方面,各景区新增停车场 12 个,新增停车位
3000 余个;建设旅游厕所 50 座,全部达到 A 级标准;在景区、
游客集散中心配备充电桩、母婴室、医疗服务点等便民设施,提
升游客舒适度。智慧旅游方面,建设 XX 县智慧旅游平台,实现
景区门票预约、实时客流查询、导览讲解、投诉举报等功能“一
键直达”;4 个核心景区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