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中国铁建“十四五”助推区域协调发展综述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中国铁建“十四五”助推区域协调发展综述 区域,国家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和经济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 大国经略发展格局的主要依托。“十四五”时期,中国铁建作为 中国基建领域的国家队、排头兵,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沿着 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跻身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棋局,从基础 设施“硬联通”到产业协作的“软协同”,再到城乡共享的“深 融合”。5 年来,中国铁建立足自身优势,明确定位、找准方位, 始终在践行国家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担纲主力,为推动高 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不断贡献“铁建力量”。 一、交通先行,绘就区域协调发展新图景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长江入海口,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开启穿江作业,最 大开挖直径 16.64 米的“江海号”盾构机缓缓推进。 伶仃洋上,深中通道通车一周年,总车流量超 3155 万车次, 绘就湾区融合发展新图景。西南腹地,渝昆高铁渝宜段开通运营, 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区域协调发展,交通运输先行。勾勒“八纵八横”高速铁路 网、编织纵横交错高速“大动脉”、连通星罗棋布城市群 5 年来, 中国铁建积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在编织大地经纬中彰显“共和 国长子”和“国家队”的使命本色, 不断跑出向新力和加速度, 助推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加速形成,不仅撑起了中国速度、中国 质量,也托起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幸福生活的新期盼。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 区域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京津冀到粤港澳,从长江之 滨到成渝地区,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为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也为中国铁建带来前所未 有的发展机遇。 “雄安站是雄安新区的交汇车站,要进一步完善联通雄安站 和雄安新区的交通‘微细血管’,提升人流物流聚集和疏散的效 率。”2023 年 5 月 10 日,习近平总书记乘高铁前往雄安新区, 抵达后首先考察了雄安站的建设运行情况。 在京津冀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中,雄安新区以千年大计 的历史和现实 S 意义为世界瞩目。雄安新区设立八年来,中国铁 建牢记“国之大者”,深度参与雄安新区建设,依托全产业链优 势构建起立体化的服务版图,匠心打造的宜居宜业新城、绘就的 蓝绿交织生态底色既是服务雄安新区建设的坚定体现,也是中国 铁建交出的一份“服务大局”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答卷。 ——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京张、京雄、京唐、津兴等多 条铁路线路开通运营,“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形成。 ——沪苏湖、池黄、宣绩、杭温等高铁开通运营,长三角 “同城化”效应不断扩大,各地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出差变得 像通勤一样方便。 ——黄茅海跨海通道、深中通道等高速公路项目建成通车, 梅龙高铁、广深港高铁、赣深高铁、广汕高铁顺利通车。粤港澳 大湾区建设向纵深推进,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 ——银昆高速、眉太高速等全线通车,为乡村振兴铺就坦途。 西延、西十、宝中等重大铁路工程加快建设,新时代的钢铁动脉 激活西部春潮。 从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到助力长三角一体化推进,从推动粤 港澳大湾区腾飞到加快长江经济带建设,从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 护和高质量发展到成渝双城经济圈加速融合,再到海南自贸港等 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5 年来,中国铁建将企业自身的高 质量发展与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融为一体,同向发力、同题共 答,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汇聚着强大力量。 二、产业引领,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陕西黄池沟配水枢纽,汩汩汉江水穿过近百公里的秦岭输水 隧洞,冲进关中平原的怀抱,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的最大支 流——汉江与渭河,第一次穿越秦岭“牵手”相会。 中国联通宁夏中卫云数据中心项目 4 号智算机房楼顺利交 付,将对外提供高效的算力服务,支撑国家大数据、人工智能产 业发展,助力宁夏打造“算力之都”。 青海德令哈光伏发电站,犹如一片蓝色的海洋,戈壁荒滩成 了绿色电源, 将无尽的阳光转化为清洁的电能,照亮了千家万 户。 “南水北调”“东数西算”,中国铁建在“当惊世界殊”的重 大工程建设中,聚智汇力、聚链成势,越千里山川,通四方之利, 在破解我国资源供给区域与需求区域不平衡、改善人民生活、推 动产业升级中始终担纲主力、破浪前行。 5 年来,中国铁建紧跟时代大势,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以重大项目为“总牵引”,精准落子,优化产业布局,发展新兴 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