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陕西省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陕西省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 1月 15日在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 次会议上 陕西省省长 刘国中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 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周年,是全省上下砥 砺奋进的一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我们坚持以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领导下,坚 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 字方针,紧扣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推动高 质量发展,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 险、保稳定,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生产总值增 长 6%,财政收入增长 2%,城镇登记失业率 3.2%,调查失 业率 5.5%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8%和 9%,CPI涨幅 2.9%。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经济实现企稳回升。一手抓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手抓逆周期调节,建立工作、项目 责任“三个清单”,紧盯不放、逐一推动。出台工业稳增 长促投资 23条措施,对 150户重点企业强化监测分析和稳 产促销,精准实施错峰生产,对 342户企业实行差异化减排 管理,303个新增产能项目投产达效。对煤炭产业实施“增 优促中限低”措施,新增优质产能 1800万吨。规上工业增 加值增长 5.2%。 推动建筑业提质增效,建筑业总产值增长 10.7%。出台 稳投资 10条措施,开展项目问题专项整治,开工重点项目 4337个,机场城际、西安地铁 1号线二期建成运行,西安 火车站改扩建、19条高速公路等项目加快建设,固定资产 投资增长 2.5%。实施促消费 26条措施,扎实推进放心消费 创建工作,体育、健康、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规模继续 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7.4%。加大金融服务实体 经济力度,存贷比提高 2.36个百分点。 (二)毫不动摇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得到优 化。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国家科技奖获奖数量、综合科技 创新水平指数、技术合同交易额继续位居全国前列,新增 两院院士 6名,实施重点产业创新链 32个、关键技术创新 点 289个。持续加大“双创”力度,各类孵化载体达到 1451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首次突破 1000家。加快传统产 业转型升级,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 127个,13户企业获 国家级绿色工厂认定。淘汰煤炭落后产能,清理取缔“明 盘”“炮采”3700多万吨。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奕斯伟 硅材料、华天集成电路等重大项目进入设备调试阶段,新 舟 700飞机全面试制,C919中机身数字化装配生产线首架 机下线,百度云计算中心、华为中国区运营商总部项目落 户,5G网络建设和规模化商用稳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 增加值增长 8%左右。7家企业成功上市,其中科创板居中 西部第一。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预计规上文化企业营 业收入增长 20%,境内外游客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 12.2% 和 20.3%。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开展“大棚 房”整治,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稳步推进,粮食产 量 1231万吨,新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2个,设施农业面 积增加 29万亩,苹果新增和改造面积 83万亩,奶山羊存栏 增长 20%,生猪存栏 795 万头,恢复到常年存栏数的 93.1%,奶牛、肉牛、肉羊、禽类养殖稳步发展。 (三)集中力量打好三大攻坚战,重点任务取得关键 进展。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扎实整改各 项反馈问题,对标对表中央政策,梳理工作举措,完善措 施办法,加大力度推进。深度贫困地区扶贫资金投入增长 39.3%,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建设全部完成,旧宅基地腾退 率超过 80%。实施产业扶贫项目 1.5万个,57.88万贫困人 口脱贫,29个贫困县即将摘帽。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 土、青山保卫战,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 2%,国省控 断面 I—III类水体上升 3.9个百分点,治理矿山地质环境 1 万余亩,治理沙化土地 105.39万亩,完成营造林 806.4万亩, 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启动。持之以恒推进秦岭保护,违建别 墅和“五乱”整治持续深化。加强经济社会风险防范,完 成隐性债务化解任务,政府违规举债得到遏制,不良贷款 率稳定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 (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日益增强。 以“放管服”改革为重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网通 办”取得积极进展,600项省级事项实现“掌上可办”,企 业开办时间压减至 3个工作日,21处省界收费站全部取消 顶格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新增减税降费超过 600亿 元。新增市场主体 126万户,增长 39.1%。加快推进国资国 企改革,竞争类企业混改面达到 60.4%,国企利润增长 16.4%。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设立中小企业技术改 造专项奖励资金、民营企业纾困基金,普惠小微贷款余额 1533.9亿元,较年初增长 22.6%,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 244.87亿元,民间投资增长 6%。“三个经济”发展提速, 新增国际客货运航线 26条,过境免签停留时间延长至 144 小时,开通国际第五航权客货运航线,西安咸阳机场货运 增速位居全国十大机场首位,西咸空港、宝鸡两个综合保 税区获批,保税航油业务正式启动,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 2133列,增长 70%。自贸试验区 12项创新案例在全国复制 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主要功能覆盖率达到 100%。 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建设有效推进。着力 稳外贸稳外资,积极应对中美经贸摩擦,丝博会、农高会 成果丰硕,精心组织参加进博会,进出口总额 3515.6亿元, 增长 0.1%,实际引进内外资分别增长 10.4%和 12.9%。 (五)统筹优化发展布局,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 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稳步推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取得 积极进展,西部创新港建成投用,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 揭牌,渭南、韩城入选国家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陕 北资源转化、产业转型、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加快,煤炭分 质利用、煤油气综合利用等一批优质项目加快建设,榆林 象道国际物流园区等项目建成投运,延安革命纪念地景区 获评国家 5A级。陕南绿色循环发展势头良好,生物医药、 装备制造、绿色有机食品、生态康养等产业链水平不断提 升,安康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高于全省,汉中、商洛成功创 建国家森林城市。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全省完成重点示 范镇、文化旅游名镇投资 163.72 亿元,城镇化率达到 59.4%。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行政村实现光纤全覆盖。 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新改造农村公路 1.2万公里,新建 农村卫生厕所 80.1万座,农村垃圾治理扎实推进,创建美 丽宜居示范村 640个。 (六)尽心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福祉得到增进。 出台有力措施稳就业,城镇新增就业 45万人。为 1.08万劳 动者追讨工资 1.26亿元,农民工欠薪案件及金额大幅下降。 协调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超过 80%,义 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标准化高中占比 达到 81.7%,8所职业学院进入国家重点建设计划,高校 “四个一流”建设稳步实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取得积极成效。加快建设健康陕西,持续深化综合医改, 成立地方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治疗大骨节病等地方病患 者 6.44万人,发放高龄补贴 25亿元、计生扶助金 5.9亿元。 持续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养老金提标并按时足额发 放,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 5%和 8%。城乡居民基本医保 和大病保险制度实现整合,17种抗癌药平均报销比例达到 60%。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加快建设,保障政策积极落实。 棚户区改造新开工 10.77万套,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启动。投 资 14亿元支持 500余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话剧《平凡的 世界》《柳青》,小说《主角》等一批精品力作获国家大 奖。“十四运”筹办工作进展顺利。汲取“1·12”煤矿事故 教训,集中开展安全生产五项攻坚行动,事故起数、死亡 人数同比减少 265起、98人,分别下降 26.1%、14.4%。防 汛抗旱、消防救援和森林防火工作成效显著。扫黑除恶专 项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 94.8%。信访 形势全面向好,安保工作为新中国成立 70周年大庆作出积 极贡献,全省社会和谐稳定。 民族、宗教、外事、人防、地震、气象、测绘、档案、 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过去一年,省政府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 精神,坚持刀刃向内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 积极帮助市县解决各种难题。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 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 10件,制定修订政府规章 4部,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796件建议、960件提案 全部办结。落实政府过紧日子举措,省级“三公经费”压 减 20%。 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 导的结果,是省委带领全省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是海内 外各界人士长期关心、大力支持的结果。我代表省政府, 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向驻陕部 队官兵,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支 持陕西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和崇高的敬意! 陕西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部分指标低于预期,稳增 长压力加大,产业结构不优,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 业体量偏小,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发育不足,科技创 新及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营商环境仍需优化, 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 安全生产基层基础薄弱等等。对此,我们一定切实加以解 决。 二、2020年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实现“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尽管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 依然严峻复杂,但我国经济稳定向好、长期向好,我省发 展机遇大于挑战的总体形势没有改变。只要我们保持战略 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只争朝夕,毫不懈怠,一步一个脚 印把每项具体工作谋深、抓实、干好,就一定能够在高质 量发展中迈出追赶超越的新步伐。 2020年工作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 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 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 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认真践行“五个 扎实”要求,全面落实“五新”战略任务,推动高质量发 展,大力发展“三个经济”,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 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 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 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推动新 时代追赶超越有新气象新作为。 经济社会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 6.5%左右, 财政收入增长 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 38万人,城镇调查失 业率和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 5.5%、4.5%以内,城乡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7%和 8%左右,CPI涨幅 3.5%左 右。 (一)持续发力稳增长,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千方百计稳工业。扎实抓好能源工业,确保煤炭、原 油、天然气稳产增产。加快延长靖边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 咸阳国能煤矸石发电、陕北至湖北输电工程及配套电源等 项目建设,争取中科煤制油等重大示范转化项目落地。加 快发展非能工业,支持企业扩产促销,推动吉利、比亚迪 二期、法士特缓速器等项目投产达效。继续对重点企业和 项目实施动态监测、精准服务,新增规上企业 700户,规上 工业增加值增长 7%。 聚焦重点促投资。完善稳投资制度,实施稳投资计划, 调整优化土地、能耗等政策,强化要素保障,推行“专项 债券+市场化融资”,引导资金投向先进制造、民生建设、 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全年完成省级重点项目投资 5000亿 元以上。加快西安咸阳机场三期建设,支持榆林、宝鸡等 支线机场改扩建,建成安康新机场。继续推进西安地铁和 西延、延榆、西十、西康高铁建设,建成西银高铁。建成 太白至凤县、清涧至子长、安康至岚皋、平利至镇坪等 12 条高速公路。加快引汉济渭、东庄水利枢纽、古贤水利枢 纽、泾河综合治理、榆林“马镇引黄”等水利工程建设。 加强 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一批人防重点项目。 优化供给扩消费。优化供给结构和消费环境,促进消 费升级。加快便利加油站建设,促进汽车、家电等消费, 推进城市步行街改造提升,扶持发展假日经济和夜间经济 拓展全域旅游格局,推进旅游景区提质扩容,推出一批文 化旅游演艺精品项目。抓好 100个城乡商贸服务项目建设, 发展更多品牌连锁便利网点和标准化农产品市场,扩大电 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发展流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限上 企业培育工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7.5%。 (二)竭尽全力攻坚克难,坚决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 题,尽锐出战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确保剩余 18.34万贫困人 口全部脱贫。强化扶贫治本措施,继续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推进消费扶贫,扩大贫困人口就业,深入开展扶智扶志。 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入住、旧宅基地腾退、后续帮扶等 工作。深化苏陕扶贫协作和定点扶贫,完善大扶贫工作格 局。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认真开展脱贫攻坚普查 加强对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帮扶,探索建立 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汾渭平原大气污染联 防联控,狠抓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完成关中地区剩 余 70余万户散煤治理任务,巩固“散乱污”企业整治成果, 深化工业炉窑、机动车尾气专项治理,实施钢铁行业超低 排放改造。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推进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和 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成效。 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处置和固体废 物整治。落实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完成总体规划修编 切实提升网格化监管能力,深入开展“五乱”问题整治, 依法推动矿业权和小水电有序退出。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压实各级政府责 任,确保完成年度隐性债务化解任务,落实政府举债融资 负面清单,杜绝无预算项目,严禁违规新增政府债务。防 范化解扶贫领域小额信贷逾期风险,实现高风险农合机构 “摘帽”。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推进问题突出 网贷公司风险出清。加快建设监测预警平台,严厉打击各 种非法金融活动,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 1000户以上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加快龙钢改造升级、西凤 酒扩能提质等重点技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 支持铜川建材产业绿色化发展。培育 20户省级智能制造示 范企业,推动 20户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彻标准。巩固 去产能成果,加快落后产能出清。发展壮大新兴产业。依 托工业互联网拓展“智能+”,加大核心基础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