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不可撼动的精神力量(关山远)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不可撼动的精神力量 1953年 7月,中朝两国军队发动对敌的最后一战——金城战役,歼 敌 5万余人,迫使侵略者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这是志愿军某集团 军坦克部队在战前宣誓。新华社发 70年前,1950年 10月 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 绿江,踏上朝鲜战火燃烧的土地,准备迎击强大的敌人。   人们说,抗美援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战”。 原因何在?   历史已经给出答案——不经历伟大斗争,哪里会有一 个伟大的国家?支撑伟大斗争的,不仅需要物质力量,更 需要精神力量。精神上强,才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   一   初入朝鲜战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以轻步兵为主,他 们面临的是一场实力悬殊而又非常陌生的立体战争。38军是 第一批入朝作战的部队之一,时任该军副军长的江拥辉在 回忆录《三十八军在朝鲜》一书中写道,刚入朝鲜时,遇到 了奇怪的景象:白天路上非常平静,一切似乎都在沉睡, 但是到了晚上,公路上突然恢复了生机,人流汹涌,车辆 拥挤,仿佛置身于热闹的市街,吵吵嚷嚷,难得宁静。   这奇怪的现象,都是因为白天美军飞机十分嚣张,见 人就炸,江拥辉写道:   “逃难的群众中夹杂着三五人一伙、十多人为伍的小股 人民军,他们见到我们很高兴,询问我们的第一句话就是 ‘东木(同志),边机以梭(有飞机吗)?’他们最关心 的是我们有没有飞机参战,似乎靠步兵武器是打不胜这一 仗的。看来美国空军的淫威,正在摧毁北朝鲜的交通、城镇, 而且也正在摧毁人们心中的防线……”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人民军队,此前不 是没有经历过敌军空袭,但是,朝鲜上空的美军飞机,凶 悍无比,给志愿军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美军步兵的武器,也 比志愿军领先一个时代,大海里,还有他们的军舰巨炮。   这是一场极不对等的战争。但是,“专打精锐,专收王 牌,专治不服”,志愿军战士打出了让对手百思不得其解 的“谜一样的东方精神”。他们迸发出的勇气、智慧和英雄 主义,击破了敌人的海空优势,粉碎了“大炮主义”“飞 机迷信”,酣畅淋漓地打败了一百年来西方世界对中国的 傲慢与偏见。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伟大胜利,不仅极大地激励了国人 更让整个世界对新中国刮目相看,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曾 回忆说:他当时在东欧参加“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志愿 军取得“清长大捷”收复平壤的消息传来,几千名世界各 国与会代表集体鼓掌,为新中国高声欢呼,时间竟长达十 余分钟,实为国际会议中极其罕见的景象。在沈阳接受改造 的日本战俘,一些此前拒绝接受改造的顽固分子,开始变 得老实了。而在日本,朝野上下,对中国多年的“支那”蔑 称,一夜之间消失了。   感受最为深刻的,当属扬言要“饮马鸭绿江,回家过 圣诞”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即使在志愿军取 得第一次战役胜利后,他仍然不相信中国敢出兵。朝鲜一役 后,麦克阿瑟的心理阴影,估计比朝鲜半岛还大,晚年的 时候,他发出这样的警告:“谁要想跟中国陆军打仗,那 他简直就是有病!”   是的,经历朝鲜战争之后,世界看到了:新中国,再 也不是那个一百年来畏畏缩缩的中国了,再也不是那个在 幻想与侥幸中挣扎的中国了,再也不是那个一百年来西方 一瞪眼就会打哆嗦的中国了。   二   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 史》一书中统计了从公元纪元开启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的GDP 估计值,分为 10个时间点:公元 0年、1000年、1500年 、 1600年、1820年、1870年、1913年、1950年、1973年、1998年。 1950年,中国GDP仅占世界 4.5%,是 10个时间点中最低 的。而 1950年,美国GDP占世界比例高达 27.3%,超过当 时亚洲与非洲总和,是稳居世界第一的“巨无霸”。   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无法理解:70年前的中国, 那个长期积贫积弱、正值百废待兴的中国,那么艰难困苦、 压力巨大的中国,为什么会拥有在朝鲜战场与一个超级大 国硬撼的勇气?   精神力量,弥补了中国物质力量的不足。   耐人寻味的是,中国GDP占世界比例最高的时间点, 出现在 1820 年,高达 32.9%,超过整个欧洲之和 (32.3%)。但是,仅仅 20年后,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大 清帝国,居然被远道而来的英国的一支并不庞大的舰队, 打得满地找牙,不得不割地赔款,也由此开启了耻辱的中 国近代史。   对十九世纪上半叶的大清帝国来说,“落后就要挨 打”,这六个字并不全面,至少在物质方面,占据全球 GDP榜首的清朝并不落后——落后的,是精神力量。   短短几十年,大清帝国就从极度自大走向极度自卑, 起初乾隆皇帝接见英国派来的马戛尔尼使团,无视英国工 业革命的成果,却以“天朝上国”身份自居,纠缠于英使 是否跪拜之“礼节”。旋即英国军舰打上门来,清军溃败, 从此落下“恐洋症”。   时任江苏巡抚的梁章钜亲历了 1842年 6月 16日吴淞之 战,清军占据地利,炮台极其坚固,双方装备差距,亦无 后人想象之大,但是,英军一开炮,清军主帅、两江总督牛 鉴吓破了胆,脱掉朝服,抱头鼠窜,守军跟着一哄而散。梁 章钜在《炮说》中感叹道:英军“桅顶之飞炮”一响,“统 军者惊奔,众无不溃矣……今日军中全中此病。”他坚定认 为:双方有武器的差距,但武器的差距,并不是胜负决定 因素,导致清军大败的,是“此病”——“恐洋症”。   “恐洋症”注定了即使GDP世界第一的大清帝国,只 是“虚胖”,看似庞然大物,其实孱弱不堪。   这个病,很难治。   1931年 9月 18日晚上,沈阳北大营,面对日军的进攻, 那些年轻力壮的国民党士兵却接到这样的命令:“不准抵 抗,不准动,把枪放在库房里,挺着死。”他们被日军用刺 刀一个个挑死,他们用毫无价值、充满耻辱的死亡,在中外 战争史上堆砌成了一个罕见的“弱”字。这是中国人历史上 空前的精神孱弱,中国人的血性,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在 这一个晚上以及接下来的日子,沉沦到了历史最低谷。   “九一八”之后,日军仍然步步紧逼,国民党还在步 步退缩,当权者幻想西方干涉,不相信中国有能力对抗日 本,并且秉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围剿红军。即使在卢 沟桥事变后,全民族抗战爆发,蒋介石国民政府也一直未 对日宣战,一边抵抗,一边秘密谈判,心存幻想,直到珍 珠港事件后,美国对日宣战,国民政府才跟着对日宣战… …汪精卫曾问冯玉祥:“大家都说抗战到底,这个‘底’ 在何处?”冯玉祥说:“日本无条件投降便是底。”汪精卫 居然嘲弄说:“这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