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陈金龙:新时代提升人民凝聚力的三重向度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新时代提升人民凝聚力的三重向度 发表时间:2020-10-14来源:人民论坛网 陈金龙 人民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概念,人民凝聚力以人民为主体,民族凝聚力以民族为主 体,而人民作为政治身份分属不同民族,不同民族的总体 构成中华民族。相对于人民凝聚力,民族凝聚力指代的范 围更广,既包括各民族的凝聚,又包括更高层次的中华民 族凝聚。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民族凝聚力关注较多,对 于人民凝聚力关注不够。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也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人民的凝聚力如何,直接关系国 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成 败。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以提升凝聚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发 展的必然选择,是新时代提升人民凝聚力的政党诉求,也 是新时代提升人民凝聚力的思想基础。 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除了人民利益之 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 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谋幸福是党的根本使命。中 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人民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作出 的这一庄严承诺,彰显了党的执政追求。新时代提升人民 凝聚力,要求党的组织、党员干部践行党的宗旨,心里时 刻装着人民,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解人民之所 困,尽力满足人民合理的利益诉求。 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确立,与对人民力量的确认密 不可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 底气,也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 造者,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回顾历史不难发现, 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人民书写的,中华文明是人民创造的, 中华民族精神是人民培育的,人民群众是中国历史的创造 者。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赢得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 靠的是人民的支持,人民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主体 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力量支撑。新时代提升人民凝聚力, 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 性,汇聚各方面力量,以发挥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设事业中的主体作用。 人民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智慧,是 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智慧源泉。改革开放的 实践是人民的实践,人民智慧及其作用的发挥在改革开放 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改革开放过程中不少举措,包含 人民的探索和创造,人民在实践中大胆创造经过实践检验 之后,成为指导全国改革的方案和举措,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的推行、乡镇企业的创办就是如此。邓小平同志在南 方谈话中指出,“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 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 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激发群众的创造活 力,总结提升群众的实践智慧,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行动策 略。新时代提升人民凝聚力,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虚心 向人民学习,从人民的实践中汲取营养,以解决经济社会 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进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人民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实践者,也是党的工 作的最终评判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 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执政党制定的路线方针 政策是否反映了人民诉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施是否 给人民带来了实惠,人民最有发言权,应由人民来评价。 习近平总书记将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 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体现 了人民在党的工作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新时代提升人 民凝聚力,要求倾听群众呼声,站在人民立场制定党的路 线方针政策,以人民利益作为评判标准和尺度,并依据人 民评价适时调整、完善党的政策,以更好实现人民利益。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提升凝聚力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才有获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人民凝聚力的提升才能成为现实。新时 代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推动民主政治、先进文 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的发展,应对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多样化的诉求,才能切实提升人民凝聚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依据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生活 需要层次和影响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对我国社 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判断,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 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 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要求 密切关注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变化,把握人民美好生活需 要变化的节奏,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谋发展、促发展 适时调整发展的目标、策略与方法,以精准对接人民日益 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新时代提升人民凝聚力奠定坚实 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美好 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 求日益增长”。这一论断涵盖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 需要的主要方面,界定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 基本构成,也为新时代提升人民凝聚力指明了方向。新时 代人民的物质生活需要开始由追求量的满足转向追求质的 提升,从有形物质产品消费转向更多服务消费。不论人民 生活需要如何变化,经济发展是基础,离开经济发展,满 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就是空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 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 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 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以满足人民高质量的美好生活需 要。 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断言:“人是天生的政治动 物。”这就是说,人天生离不开政治生活。事实上,随着 物质生活需要的满足与升级,人民政治生活的需要与日俱 增。民主法治体现了人民高层次的政治生活需要,是人民 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新时代提升人 民凝聚力,要求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发展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