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0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府工作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 5月 13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十四届人民 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州人民政府州长 龙晓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 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政府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 70周年,也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在 州人大、州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落实州委“542”发展思 路,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推进稳增长 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较 好地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收官打下了决定性基础。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实现生产总值 705.7亿元, 增长 7.2%;规模工业增加值 79.9亿元,增长 7%;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 337.5亿元,增长 9.7%;完成财政总收入 126.81 亿元,增长 5.61%;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868.4亿元,增长 18.7%;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6756 元、 10046元,分别增长 8.2%、9.4%。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 民间投资增长 14.5%。地方财政收入、金融机构贷款、农村 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多项指标增速 高于全国及周边地区。 ——基本消除千年绝对贫困。全州剩下的 7个深度贫困 县全部脱贫摘帽,236个贫困村出列,8.95万贫困人口脱贫, 贫困发生率降至 0.65%,脱贫攻坚取得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 就,困扰我州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基本消除。 ——承接产业转移走在前列。以产业“四区”为载体, 精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发达地区,全 年落地招商项目 142个,引进外资增长 129.7%,到位省外 境内资金增长 27.8%,增速均位居全省第一,充分发挥了承 接产业转移“领头雁”作用。 ——绿色湘西名片更加响亮。全州 31个地表水控制断 面达标率 100%,空气质量指数位居全省第一。我州被国家 林草局誉为“南湘西、北延安”两个绿色发展典范城市, 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是全省唯一的国 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民生福祉显著改善。省定 12件和州定 20件民生实 事全部办成。泸溪教育改革经验在全国全省推介。机关企 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乡村教师、退 役军人和困难弱势群体待遇普遍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过去一年,我们重点做了七个方面工作。 (一)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攻克最后贫困堡垒。始终 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精准脱贫“十项工程” 为抓手,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决胜年”活动,向深度贫困 堡垒发起决战。“两不愁、三保障”总体实现。开展脱贫 攻坚问题“三大清零”行动,进一步推动政策落实、责任 落实、工作落实。“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 8.16万人喜迁新居,“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全部完成, 保障了贫困群众住有所居;资助家庭困难学生近 18万人, 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失学辍学;全州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 和大病保险参保率达到 100%,“四类人群”住院医疗费用 报销比例提高到 87.4%;新建成农村供水工程 508处,巩固 提升 42.78万人安全饮水;对 4.8万户 12.2万人兜底保障对 象做到了应兜尽兜、应保尽保。脱贫质量稳定提升。巩固 提升产业扶贫成果,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全州农村人均产 业面积达到 1.5亩,每个贫困村组建了 1个以上专业合作社, 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 5万元以上。巩固提升就业扶 贫质量,全州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稳定在 23万人以上;新 建成扶贫车间 119家,总量达到 221家,带动贫困群众就近 就业。出台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补齐非贫困村和非贫 困户短板弱项政策,探索建立了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积 极开展扶贫协作和对口扶贫,济南市和省辖 6市援助力度加 大,89个协作项目全部建成,有力助推了我州脱贫攻坚。 基层治理全面加强。全面推广“互助五兴”基层治理模式 基层班子和骨干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深入开展扶贫领域 “五个一”专项治理,用好“湘西为民”村级微信群,线 上线下广泛接受群众监督,有效解决扶贫领域突出问题。 首倡之地向党中央和全州人民交出了脱贫攻坚的优异答卷 我州脱贫攻坚工作被列为全省优秀行列。 (二)抓住机遇发展产业,实体经济不断壮大。深入 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扎实推进承接产业示范区 建设,有力促进了产业提质升级。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统 筹推进“135”工程升级版,工业园区完成投资 104.6亿元, 新建标准厂房 93.1万平方米,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 施配套不断完善。矿业经济通过整治整合,实现恢复性增 长,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 6.4个百分点;以酒鬼酒公 司为龙头的白酒业重新走上发展振兴轨道,占规模工业增 加值比重达到 16.4%。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 增长 96.2%,高新技术企业增长 47.6%,新兴产业占规模工 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升至 50%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 222%,国家级众创空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新技术产 业基地建设实现零突破,湘西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率先在武 陵山片区获评国家级基地。申报国家级高新区已进入科技 部排队名单。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 5720 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526 亿元,分别增长 13.3%、19.3%,以文旅、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为主的营利 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至 28.2%,申报世界地质公 园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理事会表决通过。特色农业提 质发展。永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龙山省级农业科技园 成功获批。新增州级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 8家、家庭农场 200个、农民合作社 509家。新增“三品一标”52个,“湘 西香伴”农产品公共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大宗农产品实 现产销两旺。要素保障更加有力。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 政策,减税降费 11亿元。新增开发性金融贷款 13亿元,为 企业提供“无还本续贷”25亿元,首次以承贷主体争取到 亚行拟贷资金 2亿美元。设立企业应急转贷资金,组织开展 “百名行长联千企”行动,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实体经 济正在逐步成长壮大,成为我州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三)扩大投资促进消费,内需潜力充分释放。充分 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作用,促进经济平稳健 康发展。有效投资稳步扩大。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及其配套 工程建设,黔张常铁路建成通车,结束了我州没有快速铁 路的历史;张吉怀高铁(州内段)完成投资 54亿元,湘西 机场和机场道路完成投资 7.8亿元。11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 资 31.2亿元,5个纳入省“五个 100”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 资 21.2亿元,228个州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455.8亿元,151 个州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 262.6亿元。积极对接国省政策, 全年争取转移支付 242.26亿元,新增地方政府债券、置换 债券和再融资债券 112.75亿元,土地出让及增减挂钩收入 64亿元。消费持续提挡升级。顺应消费需求的新变化,多 渠道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旅游、文体、教育、娱乐 健康、网络等新兴消费快速增长。消费网络体系不断健全 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 66.6亿元, 增长 37.5%,邮电业务总量增长 77.2%。农村消费提质提速,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提高到 26.2%。 (四)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加快 推进新型城乡建设,全州城镇化率达到 47.8%。着力提升城 镇品质。启动州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基本完成第三次国 土资源调查,完成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国土开发适宜性两 项评价和空间规划实施评估。吉首、凤凰、古丈、永顺、 龙山高铁新城加快建设,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8县市、湘 西经开区城镇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品质 不断提升。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小镇,凤凰国际文化艺术旅 游小镇、永顺松柏猕猴桃小镇、龙山洗洛百合小镇等纳入 全省特色产业小镇名单。持续开展美丽湘西建设,加大 “两违”建筑、违建别墅、户外广告标语标牌整治力度, 擦亮了美丽湘西新形象。大兴寨大型水库前期工作取得重 大突破,今年将开工建设,有望彻底解决州府吉首防洪安 全和城市供水问题。积极推进乡村振兴试点。完成乡村振 兴规划编制,坚持示范带动,涌现出花垣十八洞、凤凰菖 蒲塘、古丈龙鼻嘴、保靖陇木峒等一批乡村振兴典型。加 强古城古镇古村保护与利用,建立历史文化保护利用长效 机制。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全力推进中央、省生态环保督 察及其“回头看”交办、反馈问题和污染防治攻坚战、 “夏季攻势”任务整改,加强涉矿污染、露天矿山、河道 垃圾、城镇黑臭水体、园区污水处理、农村人居环境、养 殖污染、扬尘污染整治,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夏季攻势” 年终考核名列全省第二。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完成 人工造林 15.6万亩,绿色生态已经成为湘西最亮丽的名片。 (五)深化改革优化环境,发展活力日益增强。聚焦 重点难点痛点问题,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 “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在全省率先出台全州统一的四 级政务服务导则,州、县、乡、村四级政务实体大厅基本 实现全覆盖。“互联网+政务服务”和“智慧湘西”建设应 用处在全省前列,搭建了全州统一的数据共享服务平台, “云聚武陵”大数据中心实现与国家 19个部委 41个信息系 统的数据资源共享。在州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优惠政策和 人才服务专门窗口,有效打通服务企业和群众“最后一公 里”。重点改革有序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合理 划分州、县(市)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强化预算绩效管 理,财政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高。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 制改革,巩固三明药品耗材采购联盟,药品价格平均下降 33.8%,“三医”联动改革和分级诊疗持续推进,医共体建 设取得新进展。商事制度、国资国企、供销合作社、社会 信用体系、金融、社会治理、投融资、生态文明等基础性 关键领域改革有序推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在全省率先 开展营商环境现场评议和第三方评估。全面清理规范各类 涉企收费,取消 72项行政许可事项。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 材料精简一半。企业开办时间缩短至 3个工作日以内,企业 办理工商登记时间压缩在 1.5天内,市场主体登记全程电子 化数量位列全省第三。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减至 100个工 作日以内,不动产一般登记压缩至 5个工作日以内。湘西海 关开关运行。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荣获全国标准化平台服 务示范单位。 (六)尽心尽力改善民生,民生保障显著提升。聚焦 群众所需所急所盼,大力兴办民生实事,着力补齐民生短 板,全州民生支出达 22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 64.3%,人 民群众的获得感持续增强。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实施就业 优先政策,注重做好贫困户、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 点群体就业工作,全州转移就业 86万人,新增城镇就业 2.6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 3.6%。完成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工作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优抚、低保等标准持续 提高。全面实施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孕前优 生健康免费检查、孕产妇产前免费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 率先在全省开展困境儿童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救助工作, 残疾人“两项补贴”惠及所有符合条件人员。及时启动社 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困难群众基 本生活得到保障。教育卫健事业持续提升。出台实施教育 优先发展的政策意见,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新增学位近 1.2万个,消除 56人以上大班额 1278个,29所 农村学校推行课间营养餐试点。古丈、永顺、龙山芙蓉学 校投入使用,34所农村公办幼儿园开工建设,基本实现幼 有所托。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全国民运会上夺得 7个一等 奖(金牌)、7个二等奖和 9个三等奖,金牌数占省代表团 的 70%,创历史最好成绩。卫生健康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 强,全州县市二甲医院、建制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行政 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所有乡镇街道均有 1所以上公办 卫生院,配备了 1名以上全科或助理全科医生。民族医药事 业加快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公 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入, 公民思想道德水平全面提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进 展。民族宗教、统计、机关事务、粮食和物资储备、供销 烟草、农机、移民、保险、住房公积金、气象、水文、档 案、修志、红十字会、工会、共青团、妇联、外事、侨联 文联、残联、科协、老科协、老龄、关工委等各项工作取 得新成绩。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国防后备力量、双拥优 抚安置工作持续加强,州、县、乡、村四级退役军人服务 保障体系基本建成。驻州部队、武警官兵和广大民兵预备 役人员为全州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七)着力加强自身建设,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深入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守初心、担 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各方 面,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和区域发展。认真贯彻全面从严 治党要求,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自觉遵守 宪法和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自 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 主监督,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办理人 大代表建议 164件、政协提案 200件。依法出台加强政府管 理的 34个规范性文件,实施效能评估,强化审计监督,政 府治理法治化、民主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牢固树立 行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思想,全州财政一般性支出压 减 10%以上,政府债务率、金融不良贷款率实现双下降, 融资平台整合转型为 16家,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大力 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开展“四不两直”调查研 究,推动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落实安全生 产责任,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加强消防能力建设,全州未 发生较大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无自然灾害 引起人员死亡。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加强信 访维稳和司法调解工作,平安湘西建设取得新进展。全面 加强重点项目、重要工作、重大政策落实,全州真抓实干 成效明显,12个方面工作受到省政府激励表彰。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州委 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级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 的结果,是全州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努力奋斗的结果。在 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 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同志们,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州建设 发展的各级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 挚的感谢! 今年以来极不寻常,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人民 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我们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 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 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和州 委的坚强领导下,竭尽全力打好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 总体战、阻击战。经过全州人民的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取 得了阶段性胜利。全州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全省第 2少、清零 全省第 2快、治愈率 100%,6个县市无确诊病例,吉首市 是省内和四省市边区唯一无确诊病例的市州府所在地。我 们选派了 58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 在“湖北保卫战”中展现出大爱情怀,贡献了“湘西力 量”! 我们根据疫情形势的积极变化,及时调整防控策略,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做到了两手抓、两不 误。及时出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 43条政策,全面梳理国 省帮助企业纾难解困政策,成立推进政策落实的工作专班 为企业减免税费和兑现政策资金 3.88亿元,帮助企业渡过 难关。选派了 517名干部任驻企防疫联络员,对 1376家企 业开展“蹲点”服务。开展百名行长联千企行动,361名银 行领导联系 1805家企业,上门提供一对一金融服务。加强 重点项目推进,174个在建州级项目全部复工。两次集中开 工了 27个项目,总投资达到 188.2亿元。利用疫情造成的 旅游“空档期”,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完 成旅游投资 6亿多元。组织开展“湘西人游湘西”活动,促 进我州旅游市场逐渐回暖。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春播春种, 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全州农村经济形势好于往年。在全省 率先开通“返岗直通专列”和“返岗直通班车”,47.6万春 节务工回乡人员全部实现转移就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 提下,推动学校有序开学复课。谋划上报新增中央预算内 投资项目 301个,199个项目入围省报国家项目“笼子”。 上报专项债券项目 188个,省已下达债券额度 36.7亿元, 位居全省第八位。争取易地卷烟税扶贫政策支持,从 5月份 开始全面落实到位,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通过综合施 策,精准服务,把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程度。 当前,我州生产生活秩序逐步回归正常,经济社会发 展呈现加快恢复态势。虽然我州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出现 较大幅度下滑,但多数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及周边地区。在 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广大医 务工作者和干部群众,向积极配合参与疫情防控的全州人 民,向关心支持我州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朋友们, 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思危方能居安。当前我州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爬坡过坎 期、高质量脱贫巩固提升期、高效能治理提升攻坚期,特 别是这次新冠疫情给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困难和 挑战。一是稳增长压力空前加大。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国 际国内产业链和实体经济遭遇严重困难,对我州经济产生 较大影响。我州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和消费结构调整优化 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必须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复杂严峻环境 的准备。二是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我州产业园区和实体 经济仍然比较弱小,基础设施尚未完善,加快发展的任务 十分繁重。三是各领域风险因素增多。新冠疫情可能引发 的次生风险不容忽视。与此同时,受自然条件和历史影响 我州防灾减灾救灾基础仍然薄弱,在安全生产、生态保护 自然灾害防治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短板。四是治理能力仍 有待提升。“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仍然处在攻坚克 难的关键时期,治理能力和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我 们一定直面问题和挑战,竭尽全力做好工作,决不辜负全 州人民的期望! 二、2020年主要目标任务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 ,也是“十三五”规 划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 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统 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 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542”发展思路,大力开 展脱贫攻坚巩固、产业项目推进、基层治理提升“三年活 动”,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担当作为,扎实做好“六 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定不移打好三大攻 坚战,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确保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为加快建设 美丽开放幸福新湘西,打造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打下 坚实基础。 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 5%左右;地方财政收 入增长 6%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 6%左右;固定资产 投资增长 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7%左右;城 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7%和 8%左右;城镇调查 失业率控制在 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 3.5%左右;完 成省下达节能减排任务。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挑战多,要求高。我们要 坚定信心,克难攻坚,积极作为,全面完成目标任务。重 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把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动权。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 控,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把握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的主动权。 一是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 弦,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因时因势完善外防输 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加强对来自疫情严重国家和地区 人员信息登记、健康监测、生活服务、应急处置,全力切 断疫情传染源。加强学校、景区、商场、养老院、福利院 监狱等重点场所的疫情防控,做好防控应急预案,切实消 除聚集性疫情风险。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创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群众风险防控意识,引导群 众做好必要的个人防护,让健康生活习惯常态化。 二是抢抓机遇化危为机。抢抓国家发行抗疫特别国债、 大幅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大幅 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等重大政策机遇,争取获得更多的 资金、政策和项目支持。抢抓国家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 中部崛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推动 我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抢抓国家加快实施土地、 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重大改革机遇,用改革的办 法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抢抓国省加大基础设施补短 板的机遇,大力推进以 5G、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 以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技术开发等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 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抢抓国省支持实体经 济发展的机遇,坚决兑现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持续帮助企 业纾难解困,推动更多企业从“复工复产”到“达产超 产”,稳住经济发展的基本盘。抢抓国省规划编制机遇, 科学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及各项专项规 划,做好各项规划有效衔接,争取一批重大项目、重大政 策进入上级规划“笼子”,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 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 三是多措并举补齐短板。围绕这次新冠疫情暴露出来 的问题,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 系建设,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巩固联防联控机制 扎实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工作。加强传染病、地 方病、慢性病和职业病防治,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 常备不懈,织密织牢第一道防线。加快推进州级公共卫生 救治中心、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州县两级妇幼保健机构能 力建设,抓好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 积极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健全医疗服务体系,提升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完善应 急物资保障体系。积极参与三明联盟城市非一致性评价药 品带量采购,实时跟进三明医用耗材联合限价结果,大力 推进分级诊疗,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制定民族医药发展规 划,加快民族医药基地、品牌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级、省 级区域中医民族医医疗中心。加强市场监管,依法取缔和 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 共卫生风险。 (二)全力以赴打赢三大攻坚战,兜牢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关键底线。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精准 施策,全力攻坚,高质量打赢三大攻坚战。 一是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巩 固年”活动,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按照“四个不摘” 要求,全面落实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特困群众兜底等 政策,严格实行挂牌督战,切实推进脱贫质量“回头看” 和脱贫攻坚普查工作,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全面 提高脱贫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 利。深化产业扶贫,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巩固提升农村产 业扶贫质量;继续抓好就业扶贫,确保贫困劳动力转移就 业稳定在 23万人以上,新建 20个“扶贫车间”,吸纳不能 外出的贫困群众就近就业;落实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 政策,确保“稳得住、能致富”。继续深入开展结对帮扶 “六看六查”,加强动态监测,对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 人口及时纳入帮扶。统筹推进非贫困村和非贫困户发展, 持续推进农村“五通五有”微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 活条件。继续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加强行业 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联动,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 力。深入推进“互助五兴”基层治理模式,继续深化扶贫 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 历史检验。加强脱贫攻坚宣传,浓墨重彩传播好新时代精 准扶贫首倡地脱贫攻坚的壮阔实践和摆脱贫困的历史成就。 二是纵深推进污染防治。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如期完成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及其“回头看”交办、反 馈问题整改和省定考核任务。巩固扩大蓝天保卫战成果, 重点抓好扬尘污染、燃煤锅炉、餐饮油烟、柴油货车等污 染治理,全州城区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全部达到“六个 100%”,城区全面取缔规模以下燃煤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