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宣城市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宣城市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宣城市林业局 2020 年 8 月 前言 I 前言 十三五以来,宣城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把 发展林业作为建设优良生态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扎实推 进,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把好山好水保护好,建设绿色江淮美 好家园”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安徽省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为契 机,以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成果和持续推进国家绿 化模范城市创建为抓手,全面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四旁四 边四创活动”和林长制改革五绿工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促进生态 惠民,取得了显著成绩。 十四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关 键时期,林业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作用日益突出。宣城市 积极响应安徽省委、省政府以建立林长制为核心的一系列决策部署, 结合《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 年)》、《宣城市推进林长 制总体规划(2019-2025 年)》等规划,以推进林长制改革为重要抓 手,编制了《宣城市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着力健全宣城市现代林 业治理体系,聚力将宣城市打造成“林业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先行区、 林业特色产业联动发展样板区、林业发展制度体系建设创新区和林业 生态文化融合发展实验区”,为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 宣城示范样板。 规划编制组 2020 年 8 月 目录 i 目录 1 十三五林业建设现状 ................................................................................................ 1 1.1 取得的成就 .......................................................................................................... 1 1.2 存在的问题 .......................................................................................................... 9 1.3 林长制改革 ........................................................................................................ 11 2 十四五林业发展的背景与机遇 .............................................................................. 13 2.1 发展背景 ............................................................................................................ 13 2.2 发展新机遇 ........................................................................................................ 15 3 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 17 3.1 指导思想 ............................................................................................................ 17 3.2 规划原则 ............................................................................................................ 17 3.3 建设目标 ............................................................................................................ 18 4 总体布局 .................................................................................................................. 21 4.1 林业功能区划 .................................................................................................... 21 4.2 总体布局 ............................................................................................................ 23 5 建设任务 .................................................................................................................. 25 5.1 健全森林生态网络 ............................................................................................ 25 5.2 提升森林生态健康 ............................................................................................ 27 5.3 发展森林生态产业 ............................................................................................ 32 5.4 繁荣森林生态文化 ............................................................................................ 37 5.5 加强森林支撑保障 ............................................................................................ 41 6 示范建设工程 .......................................................................................................... 54 6.1 强基护绿工程 .................................................................................................... 54 6.2 提质增绿工程 .................................................................................................... 56 6.3 高效管绿工程 .................................................................................................... 58 6.4 全面用绿工程 .................................................................................................... 60 目录 ii 6.5 改革活绿工程 .................................................................................................... 72 7 保障措施 .................................................................................................................. 75 7.1 落实规划实施责任 ............................................................................................ 75 7.2 完善林业投入体系 ............................................................................................ 75 7.3 加强科技创新推广 ............................................................................................ 76 7.4 健全林业机构队伍 ............................................................................................ 76 7.5 强化规划实施监督 ............................................................................................ 77 附图: 1. 森林资源分布图 2. 总体布局图 3. 造林绿化规划图 4. 森林生态廊道建设规划图 5. 森林生态健康规划图 6. 森林旅游规划图 7. 森林生态文化示意图 附件: 宣城市林业发展十四五建设任务表 1十三五林业建设现状 1 1 十三五林业建设现状 “十三五”期间,宣城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的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 实际行动深刻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高度重视持续推进林业 建设工作,把发展林业作为建设优良生态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 抓手,确定了“生态立市”战略,紧紧围绕“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 “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和“四旁四边四创行动”,坚持把城乡造林绿 化、湿地保护与修复、林业产业发展等林业建设内容列入政府重要议 事日程,并以长防林、退耕还林、森林长廊、森林城镇、森林村庄等 林业生态工程为重点,大力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 绩。宣城市先后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 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文明城市等荣 誉称号。 2017年以来,宣城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作出的 “要把好山好水保护好,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重要指 示,响应安徽省委、省政府推进林长制改革的号召,把推进林长制改 革作为全市贯彻“两山”理论的关键之举和“生态立市”战略的内 在要求,全面推进林长制改革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林业发展步 入了新的更高阶段。 1.1 取得的成就 1.1.1 持续推进国土绿化提升,森林资源稳步增长 1十三五林业建设现状 2 十三五期间,宣城市积极开展各项生态修复和国土绿化工作,实 施了“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四旁四边四创活动”,全面深入推进 林长制改革,并通过了国家森林城市的复查验收,全市森林覆盖率和 森林资源稳步增长,至十三五末,市域森林覆盖率达到59.46%,林木 绿化率63.35%,林地总面积77.26万hm2,活立木蓄积总量为3275.85 万m3,森林资源分布更加均匀。 1.1.1.1 国家森林城市建设通过复查验收 2012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宣城市委、市政府立足全市生态 建设基础,积极倡导“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发展理 念,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彰显绿色生态优势,促进绿色经济发展,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2015年,经宣城市委、市政府对照国 家相关要求和标准自查、总结,通过了国家林业局审查、核验,获得 “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十三五期间,宣城市委、市政府牢固树 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 列重要讲话精神,用实际行动深刻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高 度重视持续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工作,坚持把城乡造林绿化、湿地保护 与修复、林业产业发展等森林城市建设内容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 2019年,经自查总结,通过了国家林草局的复查验收。 1.1.1.2 林长制改革稳步推进 2017年初,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 神,安徽省委、省政府决定建立林长制,提出在合肥市、安庆市和宣 城市3市先行试点林长制改革。宣城市围绕构建立意新、框架新、模 1十三五林业建设现状 3 式新的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体系,全面推行林长制改革,筑牢绿色发 展根基,走绿色发展新路,绘制了绿色发展的宣城新答卷,呈现出“林 长制、林长治,不砍树、能致富”的良好势头。根据创建全国林长制 改革示范区的要求,紧扣创建皖南生态文化创新示范区目标,坚持 “以制度为引领、以科技为支撑、以工程为载体、以项目为抓手、以 文化为灵魂”的改革思路,积极打造林长制改革“宣城样板”。科学 编制了《宣城市推进林长制总体规划(2019-2025年)》和《宣城市 推进林长制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 制定了《宣城市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行动方案(2019-2025 年)》,明确打造林业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先行区、林业特色产业联动 发展样板区、林业发展制度体系建设创新区和林业生态文化融合发展 实验区任务,推进林业治理体系现代化。 1.1.1.3 实施了林业增绿增效行动 宣城市根据安徽省的安排部署,自2017年起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 动,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快推进国土 绿化,以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植树增绿相结合,实施了长江防护林 和新一轮退耕还林等国家林业重点生态工程;针对公益林、天然林等 加强了森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不断提升森林质量;加快发展了一批 特色经济林、工业原料林、森林旅游等绿色富民产业,促进带动了区 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脱贫增收。 1.1.1.4 开展了四旁四边四创活动 1十三五林业建设现状 4 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 施意见》(皖发〔2018〕1号)、《中共安徽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建 立林长制的意见》(皖发〔2017〕32号)精神,省绿化委员会决定在 全省开展“四旁四边四创”绿化提升行动。宣城市结合自身实际,努 力构建覆盖全面、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乡村绿化体系,重点开展了 农村宅旁、村旁、路旁、水旁绿化,有效提升了乡村人居环境和村庄 绿化水平,全市村庄绿化达标率达到65%;进一步提升了道路河流两 旁、单位(居民小区)周边、城镇周边和景区周边绿化;开展森林城 镇、森林村庄、森林长廊创建活动,巩固提升森林城市创建成果。 1.1.2 深入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护绿管绿水平显著提升 宣城市十三五末全面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以建立具有宣城 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为目标,努力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 真性;同时不断提升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水平,完善相关基 础设施、设备;采取严格监管措施,严厉打击涉林违法行为,严格保 护古树名木,全市护绿管绿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1.1.2.1 自然保护地全面启动整合优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下发了《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 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到2025年,健全国家公 园体制,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归并优化,初步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 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总体目标。根据《指导意见》的相关要求,自 然资源部和国家林草局2020年2月联合印发《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范 围及功能分区优化调整前期有关工作的函》,为解决自然保护地交叉 1十三五林业建设现状 5 重叠等历史遗留问题,开展全国范围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安 徽省和宣城市配套制定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方案,及时启动全境 范围内各自然保护地评估和优化调整工作。目前宣城市自然保护地整 合优化工作正在编制相关预案、整合数据库。整合优化后,全市将形 成以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主体,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边界、 权属清晰,保护目标、保护对象明确,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 息地、重要的自然风景、自然遗迹得到有效保护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1.1.2.2 森林防火成效明显 宣城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森林防火工作当作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 环境的重要内容,全面实施森林防火责任制,加大宣传力度,严格火 源管理,加大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森林火灾监测和扑救 能力,有力保障了全市的森林资源安全。十三五期间,全市没有发生 重大以上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森林火灾受害率在 0.5‰以内。 宣城市近期着力提升了重点林区、自然保护区等地的森林防火能力, 目前已建成了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 8 套,瞭望塔 59 座,物资储备 库 47 个,防火检查站 11 个。组建了全年常备化的各级森林消防专业 队伍 15 支,专业队员 339 人,建设营房建筑总面积 1297m2;森林消 防半专业队伍 84 支,半专业队员 1597 人;群众森林消防队 376 个, 消防队员 5356 人。 1.1.2.3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效果良好 十三五期间,宣城市以松材线虫为代表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作为 林业的一项重点工作,纳入目标考核,落实防治责任,投入专项资金, 1十三五林业建设现状 6 采取多种措施,认真制定松材线虫病综合治理方案,通过实行分区监 测、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等,并组织开展松材线虫病疫木检疫执法专 项行动,有效遏制了松材线虫病扩散蔓延的势头,松材线虫病发生面 积、病死树、乡镇疫点数量得到有效控制,全面完成省下达的林业有 害生物防治目标管理“四率”指标。松毛虫、松墨天牛、竹林病虫害、 山核桃病虫害等,均得到了有效控制,未造成大面积灾害。至十三五 末,全市已建成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点 7 个,其中国家级测报点 4 个, 省级测报点 1 个,区县测报点 2 个。 1.1.2.4 严格监管,严厉打击各类涉林违法犯罪 十三五期间紧紧围绕“创建平安林区”这条主线,全市对涉林违 法行为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开展多次专项行动严查涉林违法犯罪案 件,维护林区治安和谐稳定。严格规范使用林地审批审核,执行林地 用途管制、分级保护、分类管理和占用征收林地定额管理制度,优先 保障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基础设施项目、民生项目,严厉打击未批 先占、少批多占等违法占用林地行为。 1.1.2.5 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 重视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健全保护制度,定期开展古树名木 资源普查,完善档案资料,设立古树标志牌并进行了统一编号,全市 共计古树名木3622株,其中一级古树103株、二级古树340株、三级古 树3175株、名木4株。明确责任单位与责任人,财政资金足额保障; 全市古树名木管护措施到位,古树名木保护率达到100%。 1.1.3 以规模化林业产业发展思路灵活用绿,不断擦亮绿色招牌 1十三五林业建设现状 7 灵活用绿,促进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林长制改革推进中的重要 工作内容,宣城市坚持以自身资源实际出发,结合乡村振兴、脱贫攻 坚等工作,加快促进形成林业产业集群效应,实现规模化发展。 1.1.3.1 龙头企业带动,特色林业产业蓬勃发展 十三五全市新增1家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35家企业获评省级 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2个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现有国家级林 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全市基本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木本油料、 特色经济林和林下中药材种植为主的三大特色林业产业发展布局,其 中旌德县被评为“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绩溪县两个山核桃基 地被评为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绩溪县、旌德县利用中央财政林下经 济项目,新增林下中药材基地667hm2,带动全市1.13万hm2林下中药 材产业发展。全市年林业产值超过600亿元,位居全省第二。 1.1.3.2 森林休闲、森林康养产业快速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宣城市林业十三五将发展森林休闲康养与乡村旅游作为国家森 林城市建设以及林长制改革用绿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良好的森林资 源基础优势,找准生态优势与休闲旅游发展的结合点,结合脱贫攻坚 工作的需要,积极发展乡村休闲、采摘、观光等生态旅游。全市近年 来累计新开发生态旅游项目63个,带动4.6万农民就业。年均森林休 闲和旅游人数达到125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00亿元。全市A级景 区总量达61家、三星级以上农家乐达208家、优秀旅游乡镇37个、省 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5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46个。全市七个县(市、 1十三五林业建设现状 8 区)全部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其中宁国、绩溪、泾县 3个为国家级示范县。 1.1.3.3 生态扶贫全面覆盖,助力脱贫攻坚 全市实施贫困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生态扶贫项目全覆盖,努力抓 好贫困人口生态岗位就业,吸纳贫困户作为生态护林员(信息员、管 护员),其中530名中央财政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指标全部落实。精 准落实国家和省级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贴等项目资金, 1.1.4 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活绿,不断加强组织领导 1.1.4.1 坚强的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全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2016年在全省率先推行落 实“林长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全面建立市、县、 乡、村四级林长联动体系,形成了市县林长抓示范、乡村林长抓实施、 “民间林长”抓经营的生动局面,统筹推进各项林业工作的开展。同 时,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各项工作的需要, 先后出台了《宣城市城区大树移植管理办法》、《全民义务植树管理 办法》、《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与管理办法》和《宣城市城市绿地 认建认养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与文件,进一步完善林业生态 建设的管理制度体系,强化了制度保障。 1.1.4.2 深化林权制度改革,释放创新活力 2015 年、2018 年宣城市两次被列为国家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 示范区。2017 年宣城市林业局荣获“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集 体”称号。全市紧紧围绕促进林地适度规模经营,全力开展集体林权 1十三五林业建设现状 9 “三权分置”改革,在确保林地所有权和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大胆 尝试给林权流入方发放经营权证,促进林地股份制经营,同时做好完 善经营权流转证制度、完善林权收储中心建设、规范林权管理服务体 系建设等一系列配套改革。各县(市、区)都出台了《集体林地经营 权流转证登记管理办法》,其中宣州区、广德市、旌德县成立了林权 收储中心。宁国市、泾县、郎溪县、绩溪县林权收储中心正在加紧建 设中。目前全市股份制经营面积达到 10 万 hm2,占集体林地的 15.2%。 林地流转面积达 12.87 万 hm2,各类林业新型经营主体 4276 个,经营 面积 15.87 万 hm2,占集体林地面积的 24.2%。 1.2 存在的问题 1.2.1 森林质量仍需提高 全市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虽然较高,但是森林质量仍需进一 步提高,乔木林单位蓄积量61.33m3/hm2,距全国平均水平仍有差距。 森林结构中仍然存在纯林多、混交林少,中幼林多、近成熟林少,人 工林多、天然林少的局面,另外乡土优良阔叶树种少,杉木、马尾松 等林分占比较大,整体森林林分结构、林龄结构、树种结构不合理, 全市森林生态功能和生态效益仍有提高空间。 1.2.2 管绿护绿责任重、压力大 随着近年来连续开展的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四旁四边四创活动以 及林长制改革,全市森林面积不断增加,对森林资源利用程度不断深 入,林业有害生物和森林火灾的发生风险越来越高,管绿护绿任务也 1十三五林业建设现状 10 随之增大。当前林区森林资源保护的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林业信息化 和现代技术手段落后,全市森林火灾监测预警及应急处理能力和林业 有害生物防治能力仍需不断提高。另外每年违法占地、乱砍林木等现 象仍无法杜绝。 1.2.3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仍需时间 全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旨在以坚持“保护强度不降低、 保护面积不减小、保护性质不改变”的原则,解决过去存在的范围交 叉重叠、多头管理以及所涉及的基本农田、集体人工商品林、矿业权、 乡镇等多方面问题,但重新确定保护范围、明确保护目标、理顺管理 体制机制,与国土空间规划三条控制线相互衔接,仍需要时间和过程。 1.2.4 林业产业有待进一步调整结构 林业产业链目前仍集中在前端一、二产业,且二产加工能力有待 进一步提升,具有全国或者区域知名度的林业产品较少,难以形成上 下游产业链,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亟需在龙头企业带领下,加强精 细加工,产出高品质林业产品,提高附加值;林业第三产业多集中在 生态旅游观光和配套餐饮服务,需进一步深挖潜力,精准把控市场需 求,发展森林研学和森林康养,打造知名品牌。 1.2.5 基础设施设备仍需完善 由于历史多方面原因,全市目前重点林区、国有林场、自然保护 地等基础设施设备不够完善,巡护道路不足、巡护车辆短缺、自动监 1十三五林业建设现状 11 控设备投资难以保障以及资源管理系统和终端设备尚未配备到每一 个基层护林员等,导致护绿管绿信息化程度较低,严重依靠人力劳务。 1.2.6 相关技术人才短缺 近年来,林业发展面临森林经营主体逐步多元化、林业服务体系 建设薄弱、林业资源管理任务增多、保护难度增大的新常态,基层林 业部门面临严重的技术人才短缺,本就基础薄弱的林业人才队伍出现 断带,导致各项先进的设备和信息系统运转不畅,新的林业技术推广 应用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业工作的有序开展。 1.3 林长制改革 2017 年宣城市启动了林长制改革,制定并出台了会议制度、工 作制度、办公室工作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工作督察制度、考核办法 等六项制度以及责任区域划分办法等改革文件。到 2017 年底初步实 现了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全覆盖,林长制管理制度常态化。2018 年宣城市加快林长制改革进度,把推进林长制改革作为贯彻“两山” 理论的关键之举和“生态立市”战略的内在要求,紧贴“林”主题, 紧盯“长”关键,紧抓“制”保障,努力推动“林长制”向“林长 治”转变。不仅出台了《关于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促进林业高质量发 展的意见》,细化 4 个方面 29 项重点任务,明确时间节点和牵头单 位、责任单位,而且印发了一林一档、一林一策、一林一技、一林一 警、一林一员工作方案,列出了改革重点工作清单和市级林长 2018 年工作清单,夯实了林长制改革基础。 1十三五林业建设现状 12 宣城市全面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林长组织体系,完成了林 长制“五个一”服务平台建设,共编制“一林一档”信息档案 3063 份,编制“一林一策”规划方案 1520 份,落实“一林一技”科技专 家 307 人,配备“一林一警”执法人员 159 人,组建“一林一员”护 林员队伍 5382 人。出台林长会议制度 10 项、信息公开制度 7 项、工 作督查制度 13 项、其他制度 24 项,林长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建立了全覆盖的组织领导机制、全链条的考核督查机制和全推进的工 作落实机制,严格落实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紧紧围 绕“建、管、用”三个环节,切实做好“护绿、管绿、增绿、用绿、活 绿”五篇文章,形成党委政府主导、部门协作联动、全民参与的森林 资源保护管理新机制,各级党政负责人管林兴林责任意识进一步强 化,有力推动了林业高质量发展。 但总的来看,宣城市林长制仍存在管理体制不够顺畅、工作进展 不平衡、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偏低等问题。机构改革后,自然保护地管 理体制有待完善,管理任务艰巨而力量薄弱,森林防火工作职能界定 不明确、衔接不紧密,亟待在今后的林业发展工作中解决。 2十四五林业发展的背景与机遇 13 2 十四五林业发展的背景与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安徽省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一系列重大部署的关键时 期,是宣城市全面深化林业改革、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理念、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建 设成果、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的战略机遇期,目前国内外形势 复杂多变、宣城林业改革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2.1 发展背景 2.1.1 林业生态建设是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日益严重,极端天气频繁,而且受全球新 冠疫情冲击,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国内经济下行 压力较大。从国际发展看,各国普遍认识到了,林业在维护生态安全、 淡水安全、生物安全、气候安全、木材安全、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具 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 共识。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冲击后,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艰难时期,以 林业为主体的生态建设将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改善生 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2.1.2 林业生态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 林业生态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 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生 2十四五林业发展的背景与机遇 14 态文明制度体系和生态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刻阐释,指出生态文明 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我们必须更好地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来促使 生态文明建设更上新台阶非常关键,是科学之举。森林作为自然 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保障,在生态文 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林业夯 实生态根基、保护生态安全,加大力度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 需要林业创造绿色财富、积累生态资本,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和生 态经济;需要林业引领绿色理念、繁荣生态文明,推动全社会形 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这些都是新时期赋予林业的新使命,也将为林业改革发展带来良 好的发展环境。 2.1.3 林业生态建设是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的重要支撑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 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 治理创新创造出更多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试验 区、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屏障建设先导区的战略定位,打造生态文明 安徽样板。其中争取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是打造生态文明安徽 样板的重要支撑,示范区建设将在十四五期间围绕林长制改革“护 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五大任务,进一步推深做实林长制改 革,积极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安徽提供强大的生 2十四五林业发展的背景与机遇 15 态环境容量,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态产品,扩大林业生态经济总量,促 进农民就业增收,为安徽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2.2 发展新机遇 2.2.1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 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 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制定了 40 多项 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从总体目标、基本理念、主要原则、 重点任务、制度保障等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全面系统部署安排, 不断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林业作 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国有林场改革、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新 一轮退耕还林工程、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等一系列重点工程不断开 展,国家对林业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不断增加。随着生态文明 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林业发展改革的潜力和红利将会不断释放。 2.2.2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正式实施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于 2020 年 7 月 1 日正式实 施。修订后的《森林法》加强了权属保护,明晰了产权,有利于调动 林业经营主体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积极性;强调了森林分类经营,突 出公益林和商品林主导功能;突出了规划引领,将森林资源保护纳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成为考核政府的 重要约束性指标;强化了资源保护,提升了森林资源保护的系统性和 2十四五林业发展的背景与机遇 16 整体性;深化了“放管服”改革,下放采伐限额审批权,删除木材生 产计划、木材调拨等内容;突出了执法权威,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监督 检查手段,加大破坏森林资源案件惩处力度。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森林法》,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和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其中,将成为全行业全社会遵守的行为准则, 全面深化林业改革的制度保障,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 2.2.3 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不断推进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安徽省 委、省政府决定建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宣城市作为3个试点 城市之一,率先开展林长制改革。根据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的 要求,宣城市紧扣创建皖南生态文化创新示范区目标,坚持“以制度 为引领,以科技为支撑,以工程为载体,以项目为抓手,以文化为灵 魂”的改革思路,积极打造林长制改革“宣城样板”。科学编制了《宣 城市推进林长制总体规划(2019-2025年)》和《宣城市推进林长制 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制定了《宣 城市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行动方案(2019-2025年)》,明确 打造明确打造林业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先行区、林业特色产业联动发展 样板区、林业发展制度体系建设创新区和林业生态文化融合发展实验 区任务,推进林业治理体系现代化。推进林长制改革将为宣城市十四 五林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3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17 3 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3.1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 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把好山好水保护 好,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 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全面推进林长制改革、自然保护地整合优 化等作为贯穿十四五期间统筹全市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重要抓 手,创新体制机制、释放发展活力、巩固生态安全、助力脱贫攻坚, 建立健全宣城市现代林业治理体系,提升宣城市林业治理能力,最终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林业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3.2 规划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生态放在优先位置,划定生 态保护红线,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维护生物多样性,发展绿色生态 产业,强化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全面提升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 2、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发展 依照宣城市的宣城市城市发展规划、生态功能区划、国土空间规 划,聚焦生态保护和新农村建设等国家和省市的重点工程,以森林为 主体,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要素,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完善生态保 3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18 护体系,构建完备的宣城市生态系统,使之成为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 的重要组成部分。 3、坚持问题导向,分区施策 结合区域和林情特点,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分类保护、科学管 理,解决好林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科学配置树种和管控措施,持续 推进低效、退化生态系统的治理修复。全面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 性和服务功能,实现林业治理体系现代化。 4、坚持政策保障,落实责任 逐步完善各项配套支持政策,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充分调动 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工程建设 长效机制,同时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明确各级 林长职责,层层压实责任,确保一山一坡、一园一林都有专员专管、 责任到人。 3.3 建设目标 3.3.1 总目标 建设层次丰富、类型多样的网络化生态空间体系,促进城市系统 与生态系统的互动与融合,推动土地空间资源在社会、经济、自然等 各要素间的合理配置,明确管控指标、措施及建设指引,严格控制生 态空间的建设及资源开发强度,持续维护生态系统。全面实施林长制 五绿工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促进生态惠民,着力打造林长制改革 “宣城样板”,健全宣城市现代林业治理体系。 3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19 3.3.2 目标指标体系 3.3.2.1 森林网络 通过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和“四旁四边四创”绿化提升行动等重 点工程的实施,到2025年,全市林地总面积维持在77.26万hm2,森林 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60%以上,林木总蓄积量达到3600万m3,使生态 服务功能有效提升,有效改善森林生态系统。建设2个县级国家森林 城市,提升7个森林乡镇和40个森林村庄。 3.3.2.2 森林健康 建立濒危动植物保护台账,对重点保护动物做到定期观察和及时 保护,湿地和陆地典型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主要栖息地和珍稀濒危野 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濒危动植物保护率显著提升。建立更加完善 的森林防火体系,实现林火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 在0.4‰以内。结合本地实际,推进监测预警的智能化、检疫御灾的 信息化、防治减灾的社会化、应急救灾的机动化进程,使林业有害生 物成灾率控制在5‰以内,有效提升森林健康水平。 3.3.2.3 生态福利 切实提高森林储备,改善生活环境,使森林植被储碳量稳步提升。 推进中心城区公共空间的更新改造,结合城市设计,提升城市绿色生 态空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以上。着力推进环境提升和村庄建 设,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实现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切实提升群众获得 感和幸福度。 3.3.2.4 生态产业 3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20 建成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示范基地,增强农民持续 增收能力,实现林业产值和农民综合收入双增长。林业产值达到1000 亿元。充分利用自然优势,按照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的要求,大力发 展林业经济。 3.3.2.5 生态文化 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依托城区公园以及自然保护地等 自然空间,完善科普教育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在全市新增森林生 态科普馆、园艺科普馆等生态文化特色场馆;增加和提升森林旅游景 区、自然保护地、城区综合公园等区域内生态科普标识的数量和内容。 充分发挥这些场所自然文化体验、自然科普认知的功能,使得自然资 源的文化功能得以更好地发挥。 表1宣城市林业发展“十四五”目标表 序号 指标 规划目标 指标属性 1 森林覆盖率(%) ≥60 约束性 2 林木绿化率(%) ≥62 约束性 3 林地总面积(万公顷) ≥77.26 约束性 4 林木总蓄积量(万立方米) ≥3600 约束性 5 县级国家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提升、森林 村庄提升(个) 2、7、40 预期性 6 湿地保护率(%) ≥50 约束性 7 森林火灾受害率(‰) ≤0.4 约束性 8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 ≤5 约束性 9 城市绿化覆盖率(%) ≥43 预期性 10 林业产业综合产值(亿元) ≥1000 预期性 4总体布局 21 4 总体布局 4.1 林业功能区划 根据宣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特征和资源利用的分异性,按照山 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要求,从南到北将全市划分为南部山地森林 生态保育区,中部低山丘陵生态治理区,北部圩区河湖湿地保护区和 城市生态修复区四个林业功能区。 4.1.1 南部山地森林生态保育区 市域南部为中、低山区,有黄山、天目山两大山脉,自西向东, 横亘于市域南部,范围上包括绩溪县和旌德县全部、宁国市大部、泾 县中南部和宣州区南端。优越的山体条件蕴育了丰富的森林资源,植 被郁郁葱葱,是宣城市的主要林区;山峦河谷深切,是诸多河流的发 源地和补给源。 发展方向:该区域应加强对河流源头和公益林的保护力度,提高 森林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的效能,丰富森林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加 强对森林生态系统内生物资源的森林经营,逐步提高森林质量,完善 山区生态系统;建设以山核桃、香榧等为主的木本油料基地;加强森 林公园、森林氧吧、森林养生基地建设,打造一批精品生态旅游线路; 重视发展以茶叶、食用菌、毛竹、中药材、旅游产品为特色的生态经 济,以生态保护促经济发展,实现本区生态系统结构的日趋稳定和服 务功能的逐步提升。 4.1.2 中部低山丘陵生态治理区 4总体布局 22 市域中部为低山丘陵区,范围上包括泾县中北部、宣州区中部、 广德市和郎溪县南部,以及宁国市北部小部分区域。该区域山、水、 林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三山余脉在该区域延伸,青弋江、水阳江、 汪联河、胥溪河、徽水河、东津河等河流迂回曲折,沿磨盘山、唐山、 梅岭等山体蜿蜒北汇。但同时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相对单一,林分质量 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弱。 发展方向:以控制水土流失为主线,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 廊道建设,适当发展生态旅游业。建设以油茶为主的木本油料基地、 经济林基地和花卉苗木基地,发展林下经济产业,以生态经济模式逐 步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4.1.3 北部圩区河湖湿地保护区 市域北部为平原圩区,地貌类型以平原为主,兼有岗地和丘陵, 境内南漪湖、固城湖、荡南湖、龙须湖、东风水库、天子门水库、张 家湾水库等湖群星罗密布。范围上包括宣州区中北部、郎溪县和广德 市北部。宣州区、郎溪县、广德市是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 组成部分,但由于人类干扰强烈,扬子鳄生境遭到切割,破碎化明显, 生物多样性丧失较为严重。 保护重点:防止土壤流失,保护水阳江、青弋江等长江重要支流 水质,保护湿地资源以及低山丘陵区生物多样性,发挥湿地的洪水调 节和净化服务功能。结合“四旁四边四创”绿化工程加强农田防护林 网建设。建立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模式,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生态旅 4总体布局 23 游示范工程,搞好农业基本建设,注意保护农用湿地,合理利用湿地 资源。 4.1.4 城市生态修复区 范围为宣城市城市规划区,该区域是宣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 心,是全市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人为活动频繁,土地开发利用强度 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强烈。但城区南北为峄山和敬亭山,形成城市 外围两块生态绿屏。 发展方向:以完善城区绿地为重点,建设中央公园等公园绿地、 防护绿地及附属绿地,扩大城区森林面积,提高城市森林质量,逐步 形成“林城相融”的良好格局。综合治理城区河道污染,保护水阳江 干支流水生态安全,维护和改善河流湿地水体的水环境质量,扩大湿 地生态容量、蓄集生态能量。以贯通各大郊野公园的外环和沿沪渝高 速及内部水系组成的内环为中心轴,建设两道环城绿色生态屏障,保 障区域生态安全。 4.2 总体布局 规划全市形成“两轴贯穿、绿廊延展,多园提升、多点示范”的市 域总体布局。其中: 1、“两轴贯穿”为青弋江、水阳江森林生态发展轴,加强两江 沿岸一公里“补绿”; 4总体布局 24 2、“绿廊延展”指高铁、高速的“两高森林生态廊道”建设,加 强两高沿线可视范围的森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提升森林质量和景观 效果等; 3、“多园提升”为全市范围内包括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敬亭山国家森林自然公园、水西国家森林自然公园等自然保护区、森 林和湿地自然公园的生态节点整合优化、提升,做好重点重点保护地 的生态修复; 4、“多点示范”为全市国家级、省级城乡一体的绿化美化示范 创建,通过 “县级国家森林城市”、“森林城镇”、“国家森林乡 村”等的示范创建,大力提升城乡森林一体化建设水平,助力乡村振 兴。 5建设任务 25 5 建设任务 5.1 健全森林生态网络 十三五以来,宣城市围绕“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坚持把生态修 复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环节,坚定不移地打生态品牌、做绿色文 章,持续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建设,并根据安徽 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林长制改革,聚焦“五绿”发展, 重点实施了“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等林业 重点工程,全市森林面积持续稳步增长,森林质量明显提高,森林城 镇和森林村庄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全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日趋完善。 十四五期间,全市将紧扣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开展“面上提 质增绿、线上查漏补缺,点上创建示范”,全面提升和健全森林健康 网络体系。 5.1.1 造林绿化 5.1.1.1 人工造林 以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为抓手,落实“四旁四边四创”绿 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统筹多途径、多方式造林,如长江防护林造林、 特色经济林造林、人工更新造林和零星植树等,着力推进国土绿化。 同时加强宣传,积极探索碳汇林业建设,开展林业碳汇知识的宣传和 普及,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碳汇林业、碳补偿的了解,提高公众应 对气候变化意识、造林固碳意识;鼓励企业、个人积极参与以积累碳 汇为目的的植树造林活动。 5建设任务 26 重点开展乡村房前屋后绿化提升,结合村庄绿化美化需求,栽植 经济类果树;荒山荒地查漏补缺,因地制宜栽植青檀、檫树、枫香等 乡土阔叶树种,提升森林景观;单位(居民小区)、城镇周边和景区 周边依据实际情况,在有条件的地方突出身边增绿充分利用可绿化空 间,实现应绿尽绿。全市完成人工造林 1616.67hm2。其中宣州区 244hm 2,郎溪县 232hm2,广德市 334hm2,宁国市 141.33hm2,泾县 391.47hm 2,绩溪县 86.87hm2,旌德县 187hm2。 5.1.1.2 封山育林 持续实施封山育林工程,提高森林质量,进一步提升森林涵养水 源、水土保持、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十四五期间,实施封山育林工 程新封 9257hm2。其中宣州区 490hm2,郎溪县 293.2hm2,广德市 1950hm 2,宁国市 2050hm2,泾县 2100hm2,绩溪县 1493.8hm2,旌德 县 880hm2。 5.1.2 森林生态廊道建设 结合“四旁四边四创”提升行动和林长制改革,开展全市范围内 的森林生态廊道提升。对新建的铁路和公路及时绿化,采用乔、灌、 草结合的方式形成防护功能齐备、景观层次丰富、色彩搭配和谐的森 林景观长廊。对已绿化的公路、铁路缺株断带、树种单一、防护功能 较差的林带,进行补绿扩带、优化调整或更新改造,营造复层景观林, 培育混交林,提高绿化美化水平。铁路方面,规划期内新建宣绩高铁 (宁国段)绿化带 2km 和合福高铁(旌德段)1km。实施公路绿化任 务 191km,包括新建 87km,改扩建 62km、补植 42km。 5建设任务 27 对全市范围内河流上游两侧、湖库周边继续实施封山育林,提升 森林质量,大力建设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以建设林长治改革示 范区为抓手,补植断档和残缺的林带、片林为重点,建成生态功能丰 富、景观效果良好的绿色生态廊道。通过补植加宽现有断档和残缺的 林带、片林,实施景观改造等措施,提高综合效益,发挥生态功能。 规划期内新建水系岸线林带 8km,补植 15km。结合河长制各项工作, 实施湖长制,建立市、县、乡三级湖长制体系,落实属地责任管理, 编制“一湖一策”实施方案,对全市重要湖泊加强严格管理,逐步改 善湖泊环境,维护湖泊生命健康,实现湖泊功能永续利用。 5.1.3 森林城镇(村庄)提升 按照生态宜居总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为目标,全面保护乡村绿化成果,持续增加乡村绿化总量,着力提升 乡村绿化美化质量,促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基本实现“山地 森林化、村庄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的乡村绿化格局。 以巩固省级森林城镇、森林城镇为抓手,以争创县级国家森林城 市为亮点,重点提升森林城镇 7 个,提升森林村庄 40 个。此外,在 2025 年之前将旌德县和广德市建成国家森林城市。 5.2 提升森林生态健康 5.2.1 公益林和天然林管护 (1)公益林落界 5建设任务 28 以林地“一张图”、公益林区划落界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为 依据,将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公益林精准落实到山头地块,精准 认定到林权权利人,做到图地相符、权属明确、四至界限清晰、数据 准确、图表册、人证卡等资料规范齐全。区划界定公益林要统筹兼顾 生态保护需要和林权权利人利益。在区划界定过程中,对非国有林, 地方政府应当征得林权权利人的同意,并与林权权利人签订区划界定 书,确保公益林四至界线清楚、林权归属明晰、资源数据准确。 (2)落实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制度 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文件精神, 到 2022 年,宣城市各县(市、区)要完善天然林管护制度、建立天 然林用途管制制度、健全天然林修复制度、落实天然林保护修复监管 制度,全面落实天然林管护举措;到 2025 年,保持天然林面积稳定 在 96667hm2 左右,实现质量持续提高。 强化公益林和天然林的管护措施,完善公益林和天然林管护制 度,国有公益林由国有林场等林业经营管理单位组织管护;集体和个 人所有的公益林、天然林由县(市、区)、乡(镇)聘请专职或兼职 护林员管护,切实将管护措施落实到山头地块,管护责任落实到人员, 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严格禁止一切天然林商品性采 伐。到十四五末,完善由县(市、区)、乡(镇)、行政村和管护站 点组成的公益林和天然林管护组织体系,实现公益林、天然林管护全 覆盖。全市公益林总面积稳定在 194893.80hm2。 (3)提高公益林和天然林的生态补偿 5建设任务 29 加大对公益林、天然林管护的投入,逐步提高公益林生态补偿标 准,并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逐步缩小公益林、 天然林与商品林经营收益差距,提升广大林农保护公益林和天然林的 积极性。同时,依据区域生态功能定位,对林业重点生态保护区域内 的集体公益林、天然林,通过政府赎买和租赁等方式,探索建立生产 经营退出机制,妥善处理生态保护与林农承包经营之间的矛盾,探索 创新公平合理、权责分明、利益协调的集体公益林、天然林赎买和租 赁制度。 5.2.2 退化林修复 加强对退化林分的生态修复,以改善森林生态系统脆弱现状,提 升森林健康水平,丰富森林生态景观,为城乡居民创造更好的宜居环 境,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空间。 重点加强景区道路沿线、高铁高速沿线可视范围内的退化林修 复,补植、替换优良乡土彩叶树种,提升森林景观效果,打造有明显 迹象变化、色彩丰富的景观林带。 全市完成退化林修复 5000hm2,其中宣州区 350hm2、郎溪县 50hm 2、广德市 1000hm2、宁国市 1500hm2、泾县 800hm2、绩溪县 800hm 2、旌德县 500hm2。 5.2.3 森林抚育 加强中幼龄林抚育,采取透光伐、卫生伐、合理疏伐、割灌、修 枝等措施,做好松土、扩穴、追肥等各个抚育环节,加大森林抚育力 5建设任务 30 度,优化林分结构,促进林木快速生长,培育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对针叶林,尤其是马尾松纯林实施“疏针补阔”、“间针育阔”,促 进形成针阔混交林;对次生乔木林保留目标阔叶树种,清除林下杂灌 和藤本,对林窗较大、林分稀疏的补植乡土阔叶树种。对生长情况良 好的经济林,采取施肥、灌溉、整型、修枝等管护措施提高产量;对 品种不良或生长衰退的经济果林采取换头嫁接或更换种植优良品种 的方式改造;对低产竹林采取垦翻林地、增施肥料、合理砍伐、护笋 养竹,不断提高林分质量。十四五期间,全市完成中幼林抚育 73100hm 2,竹林抚育 97600hm2,经济林抚育 49300hm2。其中中幼林 抚育宣州区 16000hm2、郎溪县 4000hm2、广德市 10000hm2、宁国市 22000hm 2、泾县 14000hm2、绩溪县 4900hm2、旌德县 2200hm2;竹林 抚育宣州区 6000hm2、郎溪县 2000hm2、广德市 47000hm2、宁国市 30000hm 2、泾县 7000hm2、绩溪县 3600hm2、旌德县 2000hm2;经济 林抚育宣州区 1000hm2、郎溪县 1800hm2、广德市 3600hm2、宁国市 24000hm 2、泾县 3400hm2、绩溪县 14000hm2、旌德 1500hm2。 5.2.4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 十四期间,宣城市应贯彻落实《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 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分区 优化调整前期有关工作的函》等文件的相关要求,同步推进全市各自 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和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按照“保护面积不减 小、保护强度不降低、保护性质不改变”的总体要求,科学评估,一 地一策,解决自然保护地存在的区域交叉、空间重叠、保护地破碎和 5建设任务 31 孤岛化、成建制乡镇村庄在保护地范围、基本农田、矿业权、集体人 工商品林等历史遗留问题,实事求是、统筹协调,结合国土空间规划, 协调三条控制线划定。按照整合优化成果,尽快推进勘界立标工作。 同时充分施展市级林长的统筹能力、发挥牵头单位的组织协调能力、 调动协同单位的参与积极性,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自然保护地, 探索创新相应的保护管理制度,制定年度工作清单,推进林长制改革 的同时,实现系统保护、完整保护、严格保护。 1、整合交叉重叠 (1)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与其他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的, 整合优化后保留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 (2)其他各类自然保护地按照同级别保护强度优先、不同级别 保护低级别服从高级别原则。 2、解决历史问题 将评估后,保护价值较低的成建制乡镇、村庄等调出,同时按照 相关文件要求,有序解决其他历史遗留问题。 3、归并重组优化 对同一自然地理单元内相邻、相连的各类自然保护地,打破因行 政区划、资源分类造成的条块割裂局面,按照自然生态系统完整、物 种栖息地连通、保护管理统一的原则进行合并重组,合理确定归并后 的自然保护地类型和功能定位,优化边界范围和功能分区,被归并的 自然保护地名称和机构不再保留,解决保护管理分割、保护地破碎和 孤岛化问题,实现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 5建设任务 32 4、完善功能分区 自然保护区一般情况下将原核心区和缓冲区转为核心保护区,实 验区转为一般控制区,按照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管控,自然公园 按照一般控制区管控。 自然保护区原实验区内无人为活动且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区域, 特别是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分布的关键区域、生态廊道的 重要节点、重要自然遗迹等,应转为核心保护区。 5、推进勘界立标 整合优化后,全市各自然保护地根据《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地 勘界立标工作规范》,开展自然保护地勘界并建立矢量数据库,确保 与生态保护红线衔接。 5.3 发展森林生态产业 依托森林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不断提 高林地产出率与利用率,大力提升第一产业;扶持战略型新兴产业, 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努力培育经济增长点,优化壮大第二产业;以生 态旅游为重点,发展林业服务业,推动建立林产品交易市场,加快推 进第三产业。 5.3.1 大力提升第一产业 5.3.1.1 木本油料基地建设 结合乡村振兴和产业扶贫,以林长制改革作为重要抓手,重点发 展以木本油料为主的经济林,建设具有先进技术水平和一定规模的名 5建设任务 33 经济林基地。不断优化经济林产业布局,打造种植、加工、产品销售 产业链。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培育竞争力强、带动面 广和龙头企业,通过企业精深加工,优化产品质量,延伸产业链,提 升产品附加值,带动全市经济林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积极开展绿 色产品认证,树立宣城木本油料产品品牌。 依托已有资源基础,按县(市、区)特色大力发展宁国市、绩溪 县的山核桃产业基地,绩溪县、宣州区、郎溪县等地油茶产业基地及 宁国、旌德、泾县等地香榧产业基地。新建木本油料基地 286hm2, 改造木本油料基地 1194hm2。 5.3.1.2 用材林(竹)基地建设 立足于各县(市、区)的资源优势,建设以优良用材林及大径材 基地、笋竹两用林为主的各种用材林和原料林基地,切实增强原材料 供应能力。推进竹笋精深加工和废旧木竹循环利用产业链,发展打造 知名木材加工企业,建成资源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优质高效、 内涵丰富的现代木材加工产业体系。 积极开展用材林(竹)高效生态经营技术的开发、集成和示范, 打造现代林业示范区,进一步提升原材料供应能力。重点扶持和培育 重点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建立协作管理,发挥各自竞 争优势,扩大产业规模。大力开展竹材新产品开发,以提高竹材资源 综合利用率为基础,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造更新生产技术,提升产 品质量与档次,扩大竹产品应用范围。改造提升竹基地 3444hm2,改 造青檀原料林基地 1050hm2。 5建设任务 34 5.3.1.3 林下经济产业建设 大力推广林药、林禽、林菌等种植养殖模式,整合资源优势,打 造具有特色的林下经济示范片区,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组织 模式,促进林下经济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同时,鼓励支持 龙头企业发展林下经济产品深加工产业链,进一步提升林下经济效益 扩展林业发展空间。 提升林下经济生产组织化水平,发展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 场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引进和培育林下经济种植龙头企业,按照 “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组织模式,推 进林下经济向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发展,实现林下经济产销 一体化经营。建立宁前胡、黄精、灵芝等重点林下经济产品品质的质 量标准,规范并完善林下中药材品种选育、种植、加工、仓储的标准 化技术体系,完善林下中药材生产、经营质量规范,进一步提升林下 经济产品高质量发展。引进和培育林下经济产品深加工企业,延长林 下经济产业链,壮大产业规模,打造以林下经济为主体的现代林业示 范区,进一步提高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林农收入。发展林下经济基地 2230hm 2,其中发展林禽为主的林下养殖 350hm2,发展林药、林菌为 主的林下种植 1880hm2。 5.3.1.4 绿化苗木产业建设 5建设任务 35 以郎溪县为重点,建设绿化苗木基地,进一步扩大苗木花卉基地 规模。通过建设苗木花卉科技创新、生产示范、市场营销和社会服务 四大体系,逐步实现宣城市花卉苗木产业高质量、高效益发展。 在现有花卉苗木基地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苗木花卉产业结构,建 设以乡土树种和园林景观树种为主的苗木花卉基地。重点扶持专业 化、规模化、标准化苗木花卉企业,通过土地流转承包等多种方式充 分利用丘陵岗地、农村四旁、道路两侧等土地资源,降低企业经营成 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积极引导绿化苗木行业“电商化”发 展,逐步建立苗木花卉电子商务中心,实现网上交易。改造提升苗木 花卉基地 1306hm2,打造 10 个花卉苗木示范基地。 5.3.2 优化壮大第二产业 加大林产工业资金投入,推进林产工业由林产品简单利用型向精 深加工和延长产业链转变,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依靠技术进步实 现产业升级。引导和鼓励各县市区林业产业园区发展建设,促进产业 集群发展。以建设各类林业产业园区为依托,搭建林产工业发展平台, 辐射带动人造板、家具、建材、宣纸等林产品加工贸易中心,打造林 产品电子交易中心网络平台。发展培育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涉 林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引导企业和专合组织开展绿色生产和国家森林 生态标志产品认定,培育典型、打造品牌,带动产业发展。 5.3.3 加快推进第三产业 5建设任务 36 充分利用宣城市的“好山好水”、“古道古树”、“名人名居” 等生态人文优势,构建以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为主体,以森林旅 游人家、生态山庄、旅游度假区等为补充的生态旅游网络体系。推进 “旅游+”发展模式,推动旅游与康养、文化等融合发展,提升服务 水平,进一步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 整合森林、湿地资源,开展景区品质提升,继续加强自然保护地 及风景名胜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景观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景区 服务质量。其中重点推进太极洞、桃花潭·查济景区创建工作,推进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康养基地、特色小镇等创建工作。 加快森林康养产业建设,依托宣城丰富的森林资源、良好的生态 环境和气候条件优势,发展建设各类森林康养基地、森林康养小镇和 森林康养人家等。进一步推动与旅游、中医药、林下经济、木本油料 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森林康养食品、森林康养中心,不断开发森林 康养新产品,扩展森林康养发展空间。 扎实做好生态旅游宣传营销工作。结合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筹 办,积极争办“中国森林旅游节”,扩大宣城生态旅游品牌效应。通 过举办“山核桃节”、“灵芝文化节”、“竹文化节”等森林食品产 业节庆活动,加强优质林产品展示、推介、宣传和交流,进一步引导 森林观光、森林体验、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生态旅游新业态发展。 5建设任务 37 表 2 生态旅游产业规划表 区(县、市) 景点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 宣州区 亲心谷文化旅游度假区 完善基础设施,开展森林探险、生态养生、亲子研 学、特色民宿等 杨柳樱花谷度假旅游区 完善水景区、竹林景区、花艺园和园中道路建设 安徽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 加强敬亭山生态修复,推进登山道路沿线环境提升 安徽峄山省级森林公园 完善森林公园道路,增加旅游基础设施 郎溪县 观天下景区 完善景区生态修复项目、保护古树名木,开展观光、 朝拜、度假、考察、生态旅游等旅游活动项目 广德市 太极洞 完善标识系统及基础设施,积极争创 AAAAA 景区 杨滩镇森林氧吧基地 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增设旅游服务设施 业川农业观光园 完善采摘园、主题乐园、水上乐园等园区旅游设施 宁国市 夏霖森林竹海 新建林道、步道、木栈道、景观亭、旅游公厕、创 意艺术长廊等设施 西村森林竹海 新建停车站、竹林之家、竹海餐厅、木栈道等服务 设施 红豆杉禅意养生文化旅游 区 新建养生谷 NTS 登山步道、露营基地、树屋等 宁国市植物园 打造植物主题园、完善休闲服务设施、新建温室大 棚 泾县 唐里生态旅游区 新建游客接待中心、高档民宿等,开展河道治理工 程 青弋江诗意山水画廊骑游 步道 完善青弋江沿河步道、沿途景观建设 浮云亚丁田园 建设入口服务区,完善基础设施,打造十里香溪户 外体验区、浪漫慈坑生态休闲区、田园农业示范区 安徽水西国家森林公园 开展安徽“水西禅文化、太子泉”旅游度假区、狮山 “源榕庄”温泉旅游度假 女儿谷旅游开发项目 完善技术设施,开展森林探险、溪水漂流、森林观 光等 绩溪县 上庄景区 开展 4A+提升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和标识系统建 设,开展林相改造 绩溪县徽博园 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开展情景体验、文化展示、旅 游接待、养生度假等 旌德县 旌歙古道景区 开展旌歙古道维修及提升工程 黄高峰景区 新建旅游接待中心,配套进场道路 100m,停车场 1000m 2 等基础设施 宣砚小镇 推进文房四宝文创中心项目建设,引进低空飞行、 滑草滑翔等项目 5.4 繁荣森林生态文化 5建设任务 38 5.4.1 古树名木保护和修复 保护好现有 3622 株古树名木(一级古树 103 株、二级古树 340 株、三级古树 3175 株、名木 4 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