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案例分析100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案例分析 100题 一、 【材料 1】 我国资源总量很大,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不足,使资源、能 源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严重制约。 【材料 2】 2005 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 4.4%,但原油消耗占世界 7.3%,原煤 31%,钢材 27%,水泥 40%,表明我国资源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单 位产值的资源、能源消耗量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使我国资源、能 源和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材料 3】 由于资源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所以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 生态破坏,使我国经济增长付出了过高的、难以承受的资源成本和环 境代价。 【材料 4】 1980 年到 2000 年中国的经济总量翻了两番,但是资源、能源消耗 只翻了一番,特别是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能源自给率始终在 90%以上, 表明我国既是世界性的能源、资源消费大国,又是生产大国,为人类 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所谓的“中国资源威胁论”是没有根据 的。 【材料 5】 前几年我国能源性企业、行业发展过快、过热,近两年片面追求 投资,追求外贷、追求出口,甚至追求房地产经济扩张又重新抬头, 表明粗放型增长问题依然很严重,使我国的资源、能源、环境问题更 为严重,雪上加霜,难以为继。 【材料 6】 2004 年的绿色指标考核报告表明当年主要的环境损失占 GDP 的 3.O5%。 【材料 7】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机 电产品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研发经费迅速增长,2006 年达到 1360 亿 美元,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在校大学生多年保持在 1400 万左右,每年 毕业的工程技术人员 100 万左右;世界各国科技贡献率平均为 45%左右, 创新型国家的主要标志是科技贡献率 70%以上,研发经费占 GDP 的 2%以上,科技依赖率 30%以下,从而表明,近年来我国按照科学发展 观要求,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 展质量初见成效,经济增长开始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上来。但是总体上科技贡献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创新型国家存在 很大差距。 问题: 1、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及增长方式转变要处理好的三大关系。 2、分析新型工业化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 3、分析增长方式转变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 4、分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 系。 5、分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 联系。 【参考答案】 1、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 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 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 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 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增长方式转变要处理好的三大关系: 第一,数量和质量; 第二,速度和效率;第三,依靠资源、能源 消耗和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关系。核心是速度和效率的 关系。 2、第一,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的、全面的、协调的、 可持续的发展观,本身就包含着新型工业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 好”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二,新型工业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科技含量高、 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 发展观是完全一致的;新型工业化强调“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 直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3、第一,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的,全面的、协调的、 可持续的发展观,本身就包含了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就是要从数量型经济转向质量型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经济增长。 第二,增长方式转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从追求投入、 追求数量扩张转到以效益和质量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转到依靠科技进 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也就是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 效益”转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是落实科学发展 观的具体实践,与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4、第一,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全面的、协调的、 可持续的发展观,本身就包含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 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 体实践,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 用率为核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根本目标, 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完全一致的。 5、第一,和谐社会建设是行动纲领,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是两大和 谐,一个是人与人的和谐,一个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本身就包含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落实和谐社会行动纲 领的具体实践,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建设生态、保护环境, 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环境和生 态条件,使人们在优美的环境中工作、学习和生活。 二、 事例一:1998 年春,某县主要领导决定在该县通向市里的主要公 路沿线建设“食用菌百里长廊”,要求沿路 7个乡镇铲除公路两边正在 生长的小麦,把香菇架、椴木节堆放在公路沿线搞食用菌栽培,以便 上级领导参观。次年 5月,该领导加大了建设“食用菌百里长廊”的工 作力度,多次主持召开现场会,宣布哪个乡镇行动不力、完不成任务, 书记、乡长就地免职,并明确表态,老百姓不搞,可以采取拉家具、 牵耕牛的办法对付,这叫“逼民致富”。 事例二:某地有个县委书记为了提高该地知名度,促进地方经济 发展,提出要召开一个全国性黄牛工作会议。他把会场布置在贯通三 县的公路边上,下令村民们几天之内在,公路两旁搭建很多牛棚,且 每户必须牵一头牛到指定的牛棚里以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观考察。很村 民因为家中没有养牛,不得不花钱从外地租,每头牛每天租金 10 元。 该书记曾说:“关键不是让百姓看到政绩,而是要让领导看到政 绩。”靠着这种做法,该县委书记先升任市委领导,后来又当上了省 级干部。 事例三:某地一镇政府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一再充当投资主体先 后办了 8个公司。由于缺乏市场论证、技术管理人才和产品营销手段, 没几年,众多项目仓促上马又半途而废,8个公司只运行了 3 年就被迫 停办。该镇因大举借债办企业搞开发,欠下了 1 亿多元的“政绩债”。 据测算,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该镇每年只能挤出近百万元用于还 债,还清这些债务大约需要 100 年。 事例四:由财政投资近 30 亿元兴建的南方某国际机场,由于建设 规模过度超前,目前客运量和货运量只达到设计规模的 1/3 左右,航 站楼和机场生活区大量闲置,运营 5 年累计亏损已达 11 亿元。如果停 止营运肯定会影响到政府形象而继续营运则必然加大亏损,有关部门 陷入了两难境地。 事例五:为美化城市,东部某市有关部门在市中心广场修建了 6座 高大的雕塑。然而,雕塑建成后,专家和市民都批评这些雕塑设计水 准不高,没有艺术性,缺少美感。于是政府便听取群众和专家的意见, 决定将 6座雕塑拆掉重建。这时群众又批评有关部门:才建成就拆毁, 根本不心疼纳税人的钱,你们当初干什么来着! 根据上述事例,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回答下面的问题: 1、造成决策失误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是什么?(评析) 2、在领导工作中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决策?(启示) 【参考答案】 这组材料反映的问题在近年来的领导工作中经常出现,带有一定 的普遍性。这些问题都和领导决策有关,说明建立良好的决策机制, 加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特别重要,提高领导干部的决策 能力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危害非常必要。 结合案例分析题提供的材料依据领导决策的有关理论,联系当前 领导的决策机制、领导干部的管理体制、领导干部的考评办法,我认 为决策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如下: 其一,错误的政绩观是造成决策失误的思想根源。在现行干部管 理体制下,干部任期较短,调动频繁,对干部一些政绩的考核尚无科 学的方法和标准,一些干部急于制造“政绩”,以利升迁。这种早出 成绩、快出成绩的错误政绩观,导致一些干部草率决策、脱离实际决 策。 其二,不对决策方案进行科学论证是造成决策失误的决定性因素。 有的干部不按科学决策的原则程序、方法去做,决策前没有设计三个 以上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比较择优,对唯一的方案也没有充分征求专 家的意见,没有进行科学论证,也没有进行必要的试点就强行实施。 其三,决策过程缺乏民主,主要领导搞“家长制”、“一言堂”, 是造成决策失误的重要因素。决策民主化是实现决策科学化的前提。 但有些领导特别是一把手,在决策时抛弃民主集中制原则,违背重大 问题集体研究的规定,盲目自信,独断专行,听不进不同意见,特别 是听不进反对意见,致使决策存在先天不足。 其四,领导机关的官僚主义也是造成决策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比如,有的不调查、不研究,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先拍脑门决策, 再拍胸脯保证,后拍屁股走人”;有的热衷于搞“形象工程”、“路 边工程”;有的作风粗暴,方法简单,甚至对普通群众采用强制措施。 其五,缺乏决策失误的惩罚机制是造成决策失误的又一个重要原 因。决策失误并造成巨大损失后,对决策者缺乏党纪、政纪乃至法律 层面上的处理,只把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轻描淡写地说成是交了“学 费”,以后再用公共财政去填补领导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或把这些 损失留给后任领导来承担,使得一些决策者没有决策失误的后顾之忧。 针对决策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领导者要做到正确决策,就应以科 学发展观和科学决策理论为指导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党的十六大把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 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明确提出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 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 的科学化、民主化。各级党委政府和每个领导干部都应掌握科学决策 的理论,都要了解科学决策的机制。 第二,广开言路,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党的十七大 提出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 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民主是最好的纠错机制。要建立健 全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逐步完善民主科学决策制度; 主要领导要遵守重大问题集体决策的规定;决策时要发扬民主、博采 众议、集中民智,不搞“一言堂”;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积极推进 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第三,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踏踏实实做事,不要急 功近利。要充分考虑决策效益,做好长远规划,不草率行事,切实珍 惜民力,把公共财政用于公共服务,用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 设上来,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四,转变工作作风,重视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尊重 民意。强化宗旨意识,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服务理念,不拍脑 门子,不摆花架子,改掉官僚主义的陋习。 第五,依法建立健全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落实领导问责制。要 加强决策监督,实行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加大对造成重大决策失误 者的惩罚力度。 总之,领导决策事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决定领导工作成 败的关键。要通过建立健全决策的体制、制度和机制,使决策者在决 策时不想失误、不能失误、不敢失误。 三、 某县决定到 A村建造火葬场,找来了专家论证,征求了村支两委 的意见,村支两委认为这是县里对 A村的关心,可以拿到项目,发展 经济。但是该村的村民知道后,认为破坏了风水,不吉利,不断到乡 政府上访,乡政府为了平息事态,派出所民警来维护秩序,但造成了 大规模的冲突,并打伤了警察。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这件事,马上 派出工作组协调。 1、如果你是工作组的负责人怎么协调这次事件? 2、从这件事情得出什么教训? 【参考答案】 1、如果我是工作组长,我应该充分认识到,安全稳定工作无小事。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新情况新问题层除不穷, 有效化解群众诉求,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是新形势下做好 农村工作的重中之中。在具体处理过程中注意以下策略和步骤: 第一、作为工作组长,以身作则,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在第一线 做工作,“靠前掌控。”应及时将现场情况向县委、政府汇报,并立 即启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第二、注意就事论事。不对群体事件作“过度政治化”解读,不 轻率地将群体性事件定性为“敌我矛盾”,不将群众的集体行为视为 是与政府的对抗行动,且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的有关利益诉求。 第三、慎用警力。尽量不与群众发生直接对抗、冲突。在“妥 协”和“压制”之间拿捏尺寸,该“柔软”的,“身段要柔软”,该 “强硬”的,当然也要“强硬”,已经发生了肢体冲突,就要果断处 罚,将肇事者绳之以法,迅速控制现场局势。 第四,反思、自责。群众聚集发生冲突事件,首先查找干部自身 原因,检查政府工作中缺失,公开坦承失误和不足,争取群众信任, 重塑政府形象。 第五,召开村支两委和上访群众代表及相关单位参加的协调会, 重新宣传、调研、论证。 第六、注意信息公开,正确引导舆论。在黄金 24小时内公布准确、 真实信息;查明多少、知道多少,就公布多少,以后用滚动方式逐渐 增加。一定要准确,自己更不能说谎。 2、从这件事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是: 第一、坚持正确的群众观,要把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 脚点,正确对待群众诉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群众需要作为 第一诉求。群众利益无小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必 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坚持决策的民主化、法治化和科学化。需要召开村民大会 或村民代表大会的,必须要按程序召开,充分听取不同意见,考虑到 方方面面的因素,以决策的民主化、法治化来保证决策的科学化。问 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是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方法。 第三、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和法律意识。进一步加强农村科 学技术及法律法规的普及和宣传,特别是在牵涉到建火葬场这种十分 敏感的问题上,尤其要注意做好前期的宣传、发动和说服工作。 第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村“两委”班子的综合素质 能力,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第五、完善信访体制机制,畅通信访渠道。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 变上访为下访。 四、 某县在推进“工业强县”的战略进程中,引进一家造纸厂,造纸 厂在一个水库边上,这个水库是当地饮水源地,是当地的“母亲河”, 引进造纸厂后效益很好,三年创造效益 1 亿元,每年为地方财政收入贡 献 500 万元,解决了许多人的就业问题。但是后来人们发现河里的鱼大 量死亡,村民也得怪病,环保部门调查结果:水库被严重污染,罪魁 祸首就是造纸厂排放的污水未处理就排放,有关部门估计,恢复原样 需要 5 年,至少投入 5 亿元投入治理,政府部门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问题:1、结合案例谈谈环保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现状,谈谈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资源 利用、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 【参考答案】 1、当地环保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首先还是当地政府官员在指导思想上存在严重问题,蛮目追求政 绩,只顾 GDP 增长而不顾其他方面,就上这样一个项目,结果得不偿 失。这是没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造成的。 其次是缺乏科学论证和规划,特别是没有实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 价的“三同时”制度,蛮目上马造纸厂项目,这是当地领导不按科学 规律办事,不按制度办事造成的重大决策失误。这是决策民主化、科 学化、法治化不够的典型表现。 其三,从根子上讲这与我们目前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有关。 只单纯强调经济增长的显性成绩而不注重从长远进行考察,只强调当 前政绩而不注重可持续发展打基础管长远的效益评价,只注重形象工 程面子工程而不关注群众感受等等,导致领导干部这样乱决策乱作为。 2、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 第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特别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必须坚决落实。 第二、是正确处理好三者的辩证统一关系:经济建设是中心,环 境建设和资源建设是前提和保障;三者相互统一,不可偏废。 第三、是在技术上还要走循环经济之路。 第四、在启动新项目时必须坚持先行环保论证和合理利用资源。 五、 省里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作为重点调研 课题,将此交给综合处作前期调研。综合处李处长是 S省 A市人,就 决定前往该市调研。与该劳动保障局联系后,安排了四天调研,并提 出因同去的同志没来过该市,也安排了一天时间游览。李处长调研采 取座谈会、查阅资料形式。到调研地后,安排了四家企业都有劳保的 联系点。第一天,与两家企业座谈,并按照安排开展调研活动,在调 研过程中,劳保局张局长要李处长讲话,李处长提了工作要求。第二 天到第四天,都因为吃请没有按计划进行调研。第五天,李处长觉得 调研不充分,提出继续调研,市劳保局提供了一份材料,李处长看了 材料后,觉得不错,就不再调研,返回省机关。 1、请评析李处长这次调研行为。 2、如何做调查研。 【参考答案】 1、李处长的调查研究可以说是走马观花,晴蜓点水,既不深入, 也不全面,是不会得到真正的实际情况的。而这种现象在我们很多领 导干部的实际工作中却是大量存在。分析其原因: 第一、没有正确的工作观、事业观、政绩观是其思想根源。 第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工作作风漂浮所致。 第三、没有正确认识到调研的重要作用,没有掌握调研的正确方 法。 2、我认为要做好调研必须在以下六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是强化调查研究的重要性。调查研究是我党的优良作风和基本 的领导方法之一,是各级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去了解实情、 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是各级领导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倾听群众呼声、密切党群关系、提高党的 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毛泽东曾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尤其在经济信息全球化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大兴调查研究 之风,掌握科学的调研方法对各级领导而言,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 二是注意掌握情况的全面性。每做一项调查,要从宏观上、整体 上充分考虑,制定科学的调查方案,确定适合实际情况的调查方式、 对象和内容等,力求把情况了解全面而准确。像***议题,我们应采取 听取汇报、组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发放征询意向表、个别访谈、 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谈话对象应包括党政干部、“两代表一委员”、 社区干部、企业负责人、个体户、农村百姓等。而不能局限于地方官 员口头汇报,“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更不能仅仅在当地政府 事先安排好的地方“蜻蜓点水”、隔靴搔痒。 三是注意调研方法的科学性。我们现有的调研方法比较传统和单 一,难以适应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需要。应在重视直接调查的同时, 更加注重间接调查,主动利用网络和手机短信平台等各种新的手段来 捕捉信息,尽量扩展信息源,各方收集相关资料。特别是要养成主动 上网与网友平等交流的习惯,通过在网络的“平民化”沟通,多方了 解实情,改善我们的政治生态环境。 四是注意抓住事物的根本性,即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调查研究 的过程是一个领导了解“下情”的过程,同时更是对一个领导干部的 领导艺术、思想素养、工作作风等综合素质的一个考验过程。要搞好 调查研究,要求领导干部必须修炼“一听”、“二谈”、“三看”这 三大功夫。一“听”,要善于条分缕析,做到去伪存真。听取汇报往 往是领导下基层调研的开场曲,一些被调研单位为搞好汇报、加深领 导的第一印象,往往在汇报中“投其所好”,专挑领导爱听的说,表 成绩“不尽长江滚滚来”,讲问题“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就要求领 导在听汇报中善于条分缕析,长于对汇报进行过滤加工,在去伪存真 基础上,为下一步调研获取第一手线索。反之,如果调研者爱听“赞 歌”,被“完美无瑕”的汇报钝化了听觉,则听不出虚实,辨不出真 假,往后的调研结论就难免失真。二“谈”,要善于广开言路,切记 问计于民。走访座谈是体察民情、了解民愿、掌握民意、听取民声的 有效途径。走访座谈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领导要怀揣一颗“衙斋 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真心,真正走进基层,融入群众, 使老百姓愿意与你交流,敢于掏心窝子与你讲真话,你才能听民情、 知民愿、悉民意、得民计。你若装腔作势做秀,老百姓则会言非心声, 这样的走访座谈将是融靴搔痒,白费工夫。三“看”,要善于由表及 里,注重逐层透视。对被调研进行实地察看是领导调研不可缺少的环 节,通过“看”,可以对“听”中的理性素材和“谈”中的接触认知 进行感性应证。领导在实地察看中一要选好“看点”,兼顾“好、中、 差”看点的搭配,这样才不被“表面繁荣”蒙住视线,全面把握被调 研单位工作情况;二要切中“看层”,对每个看点要进行分层透视, 力求通过方方面面数据、实例的实证分析,把先进单位的经验总结全, 把居中单位的梗阻找出来,把落后单位的问题剖析透;三要保证“看 时”,尽量缩短喝茶闲聊、推杯换盏的时间,把功夫用在真看、实看、 细看上,看进去了才能弄清细枝末叶,走马观花只能是一头露水。 五是注意提高调研结果的有效性。调研是为了形成一个好的调研 报告,更是为了科学决策、推动工作,亦即要注意调研结果的有效性。 古人云“为官者,善文也”,可见纬武经文是古往今来对领导干部的 高要求。领导干部要为调研报告的主题、构架、数据、结论、问题、 对策等亲自把关,最好能自己动手撰写调研报告。报告的形式以及内 容一定要坚持客观性、科学性、系统性的原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 思想方法,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实事求是、全面分析,区别真像与 假象、现象与本质、个别与一般、主流与支流、偶然与必然,坚决避 免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从而形成一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后,报市政 府常务会议研究,并向市委常委会专题汇报,形成市委集体意见后切 实抓好落实。包括对调查中所发现问题的严肃处理、对正面典型的宣 传推广、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体制机制的创新等。 六是注意调查研究的经常性。大兴调研之风应是全党干部的一种 政治生态,应作为所有干部的一种高度自觉,应该制度化、经常化, 要时刻做到“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而不能遇事“临时抱佛 脚”。要创造条件,克服困难,鼓励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经常性 的到村庄、企业、社区、学校等一线蹲点调查,多面对面的接触基层、 接触群众,多方面听取不同意见和建议,努力掌握第一手真实的、鲜 活的资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把群众的呼声作为我们的第一 信号,把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的第一诉求,把群众的满意作为我们的 第一标准”。 恩格斯说过:“历史从哪里开始,逻辑就从哪里开始,历史和逻 辑必须统一。”各级领导干部务必始终坚持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思 想方法,大兴调研之风,在实际工作中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 于创造性,做到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理论与实际的统一、问题与措施 的统一、对策与效果的统一,使我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 断胜利前进。 六、 某县有 A集体机械厂,B 国有机械厂,县政府要求两家企业合并, A集体机械厂不服县政府决定,乡县法院提起诉讼,县人民政府要求法 院顾全大局,不于受理。 问题:法院有无权利受理案件,为什么?法院是否必须服从县政 府要求? 【参考答案】 第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政府一搬不应该 对企业的经营进行直接干预。政府可以利用宏观调控为企业创造良好 的经营环境。第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规定,以县政府作为 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为保证司法公正,诉讼双方的平等地位,减少 行政干预,一般应向中级人民法院起诉。第三。如果如果基层人民法 院受理,为减少行政干预,确保司法的公正性。基层人民法院可以提 请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或者实行异地审理。 七、 某市为处理垃圾,经调查论证,提出三种处理办法,第一种,投 资 2000 万元,建垃圾处理厂,变废为宝,但工艺难。第二种,传统办 法,征农田,集中堆放,第三种,在海边挖坑,用土填埋,再用卫生 方法封闭。三种方法各有优劣。 问:1、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合适? 2、决策时应着重考虑哪些因素? 【参考答案】 1、选择第一种方案。 这是因为它符合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 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 的重大战略思想。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 持续发展。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建 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 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 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 利益和长远利益。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经济角 度看,我们不能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因为单纯经济增长并不代表经 济发展的最佳状态。经济增长只体现经济总量在指标数据上的增长, 而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除了看 经济总量的指标数据的增长,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 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比如结构的调整、对环境的影响等。 爱德华.艾比曾经说过:“为增长而增长,乃癌细胞生存之道”。所以, 经济发展既要有利于社会和谐,也要有助于生态文明,“增长度”、 “发展度”、“持续度”、“和谐度”,应该为衡量各地经济社会发 展水平的重要尺度。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说:一个国家的经 济发展成果如果不能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将是不得人心的,甚至 是有风险的,因为他必将威胁到社会稳定。因此,我们只有辩证的处 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就能使 我们国家出现百业兴旺、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的美好局面。 2、决策时应着重考虑的因素: 领导决策是领导活动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重要内容,是建设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任务。一般由决策者、决策目标、决策备选 方案、决策情势和决策后果五个要素构成。毛泽东同志说:“领导干 部就是两件事:出主意、用干部”。这个“出主意”指的就是领导决 策。可以说,决策是每一位领导的必备素质、决策失误就是“最大的 腐败”,就是领导手中所掌握的公共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领导决 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对我们而言至关重要,它是我党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顺利推进现代化建设和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前提和 保障。 (1)、要实行科学决策必须坚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决策科学化要求决策主体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进行决策,正确处理决策主体与决策客 体的关系,使主观的决策活动符合客观事物的实际,从而解决公共事 务和公共问题。决策科学化强调对“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的依 赖,突出了决策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 决策民主化就其实质而言就是民主政治在公共决策领域中的运用 和实现,即“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没有决策民主化,就不可能有决 策的科学化,但决策民主化不等于决策科学化。因此,坚持决策的民 主化也就要坚持决策法治化。 决策由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变要求必须实现决策科学化与决策 民主化二者的有机统一。决策科学化是决策民主化的必须要求和落脚 点;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科学化的前提和基础;决策法治化是决策民主 化、科学化的可靠保障。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是决策过程中一个 问题的几个方面,只有同时兼顾,联运运作,才能做出科学理性的决 策,真正提高决策水平与有效性。 (2)、要坚持五个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 办事。 ②预测性原则:即科学预测。 ③信息性原则:即信息的准确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 ④系统性原则,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复杂系统。 ⑤可行性原则。 (3)、重视决策机制建设 ①进行调查研究,建立社情民意反应制度。“没有调查就没有发 言权”。“坚持群众呼声是第一信号,群众利益是第一诉求,群众满 意是第一标准”。“一政之举,一令之施,合乎其德智力者存,违乎 其德智力者废”。 ②提高决策透明度,逐步公开重大决策过程。“阳光是最好的防 腐剂”。 ③建立健全决策的民主程序,保证决策层每个成员享有同等的发 言权、决定权。严格遵守“集中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 定”的意识和决策制度。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国家 机关和人民团体的根本组织制度。 ④完善决策的议事规则和程序,防止决策的随意性。要实行决策 前的论证制、决策中的票决制和决策后的责任制。 ⑤建立多层次、多学科的智囊网络,充分发挥专家和研究咨询机 构的作用。“不依靠专家的决策者,不是一个有远见的决策者;为专 家所左右的决策者,也不是一个精明的有水平的决策者”;处理好 “内脑”与“外脑”的关系。 八、 某县引进了几个较大的项目,可这几个项目都不在原先规划的园 区内,为了加速推动项目建设,于是县委县政府就决定把这几个项目 所在地方圆 1 平方公里的地方列为开发园区。 请问:1、这个县在工业园区建设上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 2、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参考答案】 1、这个县在园区建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规划缺乏严肃性规范 性;二是指导思想不正确,只为追求招商引资的政绩而不顾经济建设 实际;三是决策不民主不科学,随意性大。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决策不民主不科学,没有严格的决策 程序和科学的论证,也没有进行深入科学的调查分析与规划;二是错 误的政绩观,导致蛮目追求招商引资的成绩而忽视经济建设的规律; 三是对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只顾 GDP 而不注重其 他,监督不严、责任追究不到位,导致在园区建设等重大问题上瞎指 挥,拍脑袋决策。 2、针对园区建设和领导决策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从当前来说,是 要对园区建设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科 学的论证和分析,该扩大园区的按正常程序报批,科学开发。不需要 扩大的就不要蛮目扩大,以免造成新的决策上的失误。 从长远和根本上来说,还是要教育领导干部要坚决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踏踏实实做事,不要急功近利。要充 分考虑决策效益,做好长远规划,不草率行事,切实珍惜民力,把公 共财政用于公共服务,用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上来,做到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其次是要转变工作作风,重视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尊 重民意。强化宗旨意识,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服务理念,不拍 脑门子,不摆花架子,改掉官僚主义的陋习。 第三是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广开言路,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 主化水平。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 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民主是最好 的纠错机制。要建立健全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逐步完 善民主科学决策制度;主要领导要遵守重大问题集体决策的规定;决 策时要发扬民主、博采众议、集中民智,不搞“一言堂”;正确贯彻 民主集中制,积极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第四是依法建立健全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落实领导问责制。要 加强决策监督,实行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加大对造成重大决策失误 者的惩罚力度。 总之,领导决策事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决定领导工作成 败的关键。要通过建立健全决策的体制、制度和机制,使决策者在决 策时不想失误、不能失误、不敢失误。 九、 【材料 1】中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传统。新中国 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实现分配公平奠定了根本制度前提。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曾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人们之间收入 差距不大,但趋于绝对的平均主义,挫伤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改革 开放后,逐步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实践证明,这一制度适合现阶段国情,激发了社会创造活力,促进了 社会财富的极大增加。但也要看到,在人们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 也出现了一些分配不公的现象: 比如,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数据显示,2007 年,居民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比重为 57.5%,比 1992 年下降 10.8个 百分点,而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却呈快速上升趋势。比如,普通劳动 者收入偏低。据统计,从 1997—2007 年的 10 年间,劳动报酬占国内生 产总值的比重从 53.4%下降到 39.74%。比如,垄断行业收入畸高。一 些行业凭借国家赋予的垄断地位轻而易举获取高额利润,并将其转化 为员工的收入和福利。而这些过高收入与员工的劳动贡献和企业的真 实业绩并不相符。再比如,一些不合理收入没有得到有效规范。如一 些单位私设“小金库”,巧立名目滥发津贴补贴、非货币性福利等。 由于分配领域种种不公问题,导致我国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 扩大。当然,收入差距并不完全是分配不公造成的。其中也有由于个 人能力大小、努力程度不同、贡献高低造成的差距,这种差距是必然 的、应该的,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表现, 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那些不合理、不合法原因造成的收入 差距,才是分配不公的表现。 【材料 2】在沿海地区采访时,记者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天津、青 岛等一些发达地区,大企业多,但老百姓收入水平低,而且还有不少 青壮年劳动力处于失业、半失业的状态。而在浙江温州、福建晋江、 广东中山等地,没有什么“重量级”的企业,多数都是中小企业,青 壮年劳动力充分就业,遍地都是小老板。 “过去说‘大河有水小河满’,现状是一些地方‘大河有水小河 干’。”江苏省张家港市市委书记黄钦说,“地方政府应当富民优先, 浙江的居民存款明显高于广东和江苏,就是因为浙江推行的是富民经 济的道路。发展到今天,发达地区更要注重百姓富裕,百姓收入的提 高。” 在广东省中山市,城乡差距是 1 1.8∶ ,民营经济对当地百姓的致富 起到决定性作用。中山市宣传部长丘树宏说:“过去,地方政府考核 盯着 GDP,像中山这样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数字’就不太好 看,因为‘普遍富裕’就没有‘亮点’,干部压力大,上级不喜欢。 但这样的地方,中小企业多,小老板多,老百姓真正富裕起来了。” 记者采访一些地区基层政府时发现,当地干部的奖金根据招商引 资额、财政收入排名等业绩来计算,但没有“提高居民收入”这一项 奖励。 【材料 3】根治收入分配不公,必然涉及一系列权利和利益的重新 调整与安排,包括建立人人等同的社会保障、创业、择业和就业机会 等等。这涉及财政体制、社会保障体制、就业制度、教育体制、医疗 卫生体制等多方面的改革。只有不断深化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才能 从根本上缓解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 近年来,上海、广州、重庆等大城市纷纷进行户籍制度改革试点。 2010 年 4月 2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将深化土地管理、户籍制度 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和人力资源市场等,作为今年改 革的十大重点之一进行部署。这些举措对于消除束缚城乡协调发展的 体制性障碍,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十分关键。2010 年 5 月 13日,国务院出台意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 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说:“削减垄 断行业的高收入,根在破除垄断。现在国家的政策正逐步到位,前景 令人期待!”他说,除了引入竞争机制,还需要建立国有企业的分红 机制,将超额利润用之于国、于民,而不能任其自肥。 管住企业高管的“天价年薪”,也是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一环。 财政部印发的《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 法》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规定国有金融企业负责人最高年薪为税前 280 万元人民币。“限薪令”出台后,中国铝业、武钢集团等国有大型企 业高管层表示带头减薪。银监会、保监会等监管部门纷纷跟进,要求 金融企业高管切实“管”好自己。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易宪容认为,高管高薪问题源于制度缺 陷,既需要加强政府的监管,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和内部 薪资制度,不能仅限于“道德层面”的约束。除高额正式薪酬外,各 种高管职务消费、隐性消费数量惊人且不透明,极具随意性,为全社 会所诟病。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有效监管,堵住“灰色收入”和“灰色 消费”的漏洞。 【问题】 1、导致我国群体之间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给定材料,结合我国现状,提出缩小收入差距对策性建议。 3、依据给定材料,谈谈你从下面一段文字中得到哪些启示。 【解题思路】 宏观背景:在 2010 年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明确表示,“我们 国家的发展不仅是要搞好经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促 进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这三者都不可偏废。”温总理强调,中国 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 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因此,收入分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解决好分配不公问题,让全体人民共享改 革发展的成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任务,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参考答案】 1、导致我国群体之间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主要包括:第一,体制 改革不到位的原因,当前我国有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体制 机制还没建立起来,一些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规则依然存在;第二, 相关政策尚不完善,比如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第 三,分配制度改革滞后,一次分配中尚未建立劳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 二次分配中,还没有以制度形式明确各级财政用于社会保障以及转移 支付的比例,三次分配的规模小,机制也尚不健全。 2、为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 先,提高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全面推行工 资集体协商制度,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 保障体系。其次,有效调节过高收入。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加大税收 调节作用,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第三,扩大 中等收入者比重。加快推进城镇化,推动农业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 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3、央企高管的高薪问题会造成了社会收入差距的拉大,也易造成 部分困难群体产生心理失衡,需要对其进行规范。仅依靠部分高管的 道德自律、自降薪资,显然是不够的。规范央企高管薪资,更重要的 是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监管相结合;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统一;坚持短 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兼顾;坚持负责人薪酬增长与职工工资增长相协 调等。 十、 近日,重庆市委、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称,为了全面提高大学 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将在全市大学生中重点开展带薪实习、种 树、学农、学工、学军和社会调研等活动,确保 70 多万大学生在校期 间参加不少于 4个月的社会实践,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这个活 动被人冠以“再学工农兵”之名,并在网上激起了热烈反响,比如凤 凰网进行的即时调查就显示,对此表示“强烈支持”的网友高达 64%,但在肯定赞扬中,也有一些批评的声音,比如有有时评认为, “再学工农兵”活动会给大学生增加负担,也有评论担心这只是形式 主义,走过场。 【问题】你如何看待大学生“再学工农兵”? 【参考答案】 在 7月 13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谈到, 德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从小打牢思想道德 基础,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而重庆市发出 的通知强调,“再学工农兵”主要是为了促进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 市情、民情,以此培育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目的显然在于贯彻 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重庆这个“上山下乡”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上山下乡”不一 样。五十年前的“上山下乡”,是动员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到农村劳 动和定居的政治运动。事实证明,把农村设想成“知识青年”的大好 天地,不仅不现实,也不可能。而重庆针对全市 70 多万名大学生推行 的“上山下乡”,是对农村、工厂和军队生活的一种体验。作为知识 青年,大学生可以不离开城市,可以不在农村和工厂定居和劳动,但 体验农村、工厂的环境,感受农民、工人的状态,是很有必要的。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心与心的距离。这句话用在城市和农村、市 民和农民之间最合适不过。现在的城市和农村总体上仍处于割裂状态。 尽管城镇化不断推进、户籍制度不断松动,可事实上,城市和农村、 市民和农民之间的了解还停在表面。农民工是城市和农村相望的窗口。 可城市人是以戒备的目光视之,即使同情也失之过浅;而农民工对城 市的审视,则是以一个边缘人、底层人的心态,他们是城市中被隔离 的、沉默的一个群体。 更重要的是,近年来,大学中来自农村的学生逐年减少。有新闻 说,目前大学生中,来自城市的比例是来自农村的 5.5倍,连温家宝总 理都很困惑,说记得他以前上大学时候,班里一大半孩子都来自农村。 大学生来源身份比例的失衡必然会带来大学生对农村的陌生感。那些 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未必有很多机会感受农村。 以往,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尽管毕业留城,但因为有着农村生活经 历,他们在成为市民,甚至成为社会管理决策者后,仍会考虑农村、 关注农村;可如果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少了,而那些来自城市的孩子又 没有农村的生活经历,又如何指望他们改变社会底层? 重庆推行“上山下乡”,看似又回到了五十年前的“上山下乡” 时代,可二者有着本质不同,这种不同就是一种进步。大学生有必要 “上山下乡”体验社会底层的艰辛,尤其是在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越来 越少的今天,这种农村体验、工厂体验,是防止农村和工厂被遗忘的 一个有效办法。 倡导大学生到工厂去,到农村去,到部队去,有利于同时克服中 国精英所具有的通病。工厂、农村、部队,是中国社会的最基层,那 里也生活着中国最大多数的人口,他们好了,中国才会好!大学生深 入最基层,可以增进他们对中国社会真实状况的了解,亲身体验到大 多数民众生活的酸甜苦辣,这对未来研究、解决中国社会问题将大有 益处。 十一、 【材料 1】小县城大手笔:河北正定斥 150 亿巨资恢复古城风貌 河北正定是一个年财政收入只有 6.5 亿元的小县,提出要投资 150 亿元恢复古城风貌。正定县委此前提出了恢复古城风貌、提升产业水 平以及实施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整合的目标,计划将古城风貌恢复工 程谋划包装成一个大项目,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目标,全面加快古 城风貌恢复进程,打造古城文化品牌。150 亿元的投资正定县人民均摊 3.4 万元,如果分给群众,不仅大大改善民生,还会拉动消费,促进经 济发展。如果投资民生项目,效益更大,将会使财政、百姓都受益。 这笔钱为什么不用在改善民生上,却要恢复面目全非的古城? 【材料 2】故里名胜:斥 300 亿“拜鬼” 湖北随州“炎帝神农故里名胜风景区”、湖南株洲“全球华人炎 帝文化景观中心”项目,计划分别投资 4.4 亿元和 100 亿元,这两个地 级市 2009 年的财政收入分别是 17.5 亿元和 100.33 亿元,上述项目就要 占年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甚至全部。两个项目分别占地 3000亩和 2970 亩,对于人均耕地只有 0.87、0.85亩的湖北、湖南省来说,这 3000亩 地,相当于 3500 多人的耕地面积。山东曾在 2008 年计划投资 300 亿元 在济宁建“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遭 108 位全国政协委员签名反对, 甚至被公众批判为“宁可 300 亿拜鬼,不肯拔一毛利民”。从 2003 年 到 2008 年,河北巩义为了打造“杜甫故里”,强迫当地村民四次搬迁。 有人慨叹“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精神与这样的城市如何匹配? 【材料 3】 因总耗资超 10 亿元,“中国丹霞”被网友们授予“史上最牛申 遗”的名号。率先提出全国丹霞地貌联合申遗的牵头者、捆绑申遗成 功的六大景区之一的“湖南崀山”所在的湖南新宁县,其实只是一个 2008 年财政收入刚刚突破 2 亿元的小县城,在申遗所付出的 10 亿元代 价中,该县就承担了 4.5 亿元。众所周知,小政府这般“破釜沉舟”的 底气也正是来源于“申遗”成功后的巨大经济利益…… 面对小政府这等豪赌的勇气,不禁要思考:政府本是国家为维护 和实现特定的公共利益而产生,其使命是利用公共权力实现公共利益。 但如今的一些政府却在一边疯狂地汲汲于各类有利可图的政绩工程, 挤占民间投资;一边又对本应承担起的教育、医疗、水利等公共事业 哭穷装可怜。如此的行为逻辑与偏好不得不让人怀疑:也许他们真的 已经忘了赋予他们权力的公众、忘了自身的义务,而只记得与己相关 的利益与前途了。 【问题】据以上材料,分析某些地方政府热衷于申遗的原因,并 对此现象作出评论。 【解题思路】 为什么“申遗”?——申遗背后的真正动机 每个申遗成功的地区,无不是质变的开始。其最明显也最被地方 政府看重的好处体现在带动地方财政收入上。申遗地官员均坦然承认 是被世界遗产的巨大光环和巨大经济利益所吸引。平遥古城 1997 年申 遗成功,旅游门票收入从 1997 年的 125 万元增加到 2008 年的 7500 万 元,旅游综合收入从 1250 万元增加到 2008 年的 6.7 亿元,旅游收入占 GDP 的比重从 1997 年的 0.96%增长到 2008 年的 13.91%。云南丽江 1997 年申遗成功,三年后旅游综合收入就达到 13.44 亿元。洛阳龙门石 窟申报前每年门票收入 1000 万元,申遗成功后第二年就高达 2700 万元。 随着申遗带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升,地方投资环境也会被极 大地影响和拉动。2004 年丹霞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成功之后,当年的 门票收入和旅游人数实现翻番。当地通过纪念和庆祝活动,在招商节 上签约八十多亿,当年就实现投资三十多亿。这是任何宣传效果和广 告都达不到的。 经济效益成为“世界遗产”受追捧的关键原因。 申遗的钱从哪来? 在中国,作为主管部门之一的文物局只负责督查各地“申遗”条 件是否符合,对各地经费既不作要求也没有统计,更没有义务支持支 持。地方政府大多采取先贷款“申遗”,再靠门票等收入偿还的方式。 中国丹霞捆绑申遗的几个地方,财政收入并不宽裕,当地政府投 入的资金一是来自上级拨款,二是靠银行贷款。崀山“申遗”共投入 4.5 亿元左右,其中银行贷款 1.55 亿元;赤水“申遗”投入的 2 亿元基 本都是银行贷款。湖南崀山花费的成本最高,资金来自地方财政、省 级财政和国家财政,其中国家拨款 2000 万。据湖南建设厅副主任王晓 良透露,将一条省级公路的 17 公里迁出景区就动用了几个亿。当地一 名管理处人员坦言,“幸亏申遗成功,不然欠下的债恐怕我们这辈子 都还不完”。 钱都花在“申遗”上,公共投入怎么办? 地方政府花上巨资“申遗”,必然挤占公共投入,减损公共福利, 这是政府“申遗”之举最易激起群情的议题。医疗、住房等暂且不议, 教育投入占 GDP4%的目标迟迟未能实现,而“申遗”不惜血本,两相 比照,很容易授人以不分轻重缓急之柄。老百姓有句俗话说的好:有 多少钱,办多少事。一个年财政收入刚刚突破 2 亿元的县,为申遗花费 4 亿元之巨,不知道这两年新宁县的财政饭可怎么吃,广大教师的工资 和各项社会公共事业是否会因为资金不足而被后延? 【参考答案】 公共性是政府公共政策的价值基础 公共部门必须超越理性“经济人”假设,坚守公共政策的公共性 这一价值基础。正如张康之教授所指出的“‘经济人’假设不适用于 公共领域”,不应该简单地以经济理性衡量公共行政人。承担公共责 任是政府产生的根源,亦是政府最基本职责,“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 价值基础和核心目标”。此外,公共政策必须具有普惠性,政策要能 够照顾绝大多数人的实际需要,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 公共政策结果也必须具有公享性,能够思及所有社会成员,尤其是在 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交通、环境保护等领域实现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因而,必须纠正和制止政府及其公共行政人的“经济人”倾向和 自利行为,实现外在制度约束与内在道德约束结合,使政府真正履行 公共责任,坚守公共政策公共性这一价值基础和目标,使公共政策永 不偏离公共利益准则和公平公正价值取向。 政府行为应以追求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 政府依靠公众赋予它的权力管理辖区内的公共事务,公众让度一 部分权力给政府的目的,正在于通过政府维护和增进自身利益(公共 利益)。与公众个人对私人产品可以通过市场自由选择不同,公众对 公共产品的需求,需要有组织的供给方式才能得到满足。正是有了公 众所必须而社会个体所不能承担的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的职责,政府 公共行政和经济管理才具备了存在的合法性和必要性。公共利益的客 观性和社会共享性决定了政府行为应以追求、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为 价值取向,即将追求公共利益作为政府行为的终极目标。公共利益的 客观性表现在公共利益客观地影响着社会公众的生存与发展;公共利 益的共享性主要体现在公共利益的相对普遍性或共有性。 十二、 由于长期工作效率低下,某县农业局实行了首长负责制,设立了 一局长和两副局长。该局长为人正派,思想端正,工作经验丰富,判 断决策能力强。他认为,既然是首长负责制,那就应该他一人说了算, 因此有什么事也不与两个副局长商量。结果,共事一年,两个副局长 对他怨声不断,关系紧张,而且整个局里工作不但不见起色,还更糟 糕。 请用领导科学的有关原理分析该案例。 【参考答案】 (1)、本案中主人公严重违反了我国领导体制改革中的合理划分 权限原则。 (2)、合理划分权限是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重要原则之一,也是 领导体制科学化的一个基本要求。合理划分权限的实质明确纵向的各 级组织和横向上的各级机关的职能,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功能,调动 他们的积极性。我国实行的是集权式分层领导的体制,合理配置配制 各种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建设,保证社会主义国家的整 体利益。 (3)、首长负责制有其自身的缺点和不足,由于一个人的知识、 智慧、能力和精力有限,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会有失误的机会,所以我 们应该借助其他领导体制的类型(如委员长制),正如本案中为正局 长设置了两个副手,那么在跟多的情况下可以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 误,并可以相互监督,避免个人专断和滥用职权。 十三、 在欧洲有一种诙谐的说法,很富有哲理:什么是天堂——天堂就 是,英国人当警察,法国人当厨师,意大利人谈情说爱,而由德国人 来组织一切。 什么是地狱——地域就是法国人当警察,英国人当厨师,德国人 谈情说爱,而由意大利人来组织一切。 请根据领导科学的相关原理分析上述案例。 【参考答案】 (1)本案巧妙的说明了人才使用的重要性。 (2)人次使用的原则有:量才用人、职能相称的原则、扬长避短、 各尽所能的原则、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合理搭配、整体效益 的原则、五湖四海、宽以荣才的原则、合理流动、适才适所的原则、 关心人才、爱护人才的原则及重视培养、用养结合的原则。 (3)本案中的天堂与地狱的区别在于是否将不同类型的人才进行 了合理的搭配,并使其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