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0年沈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20年沈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 1月 5日在沈阳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 会议上 沈阳市人民政府市长 姜有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 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9 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沈阳积极应对风险挑战、不断夯实发展 基础、加快集聚发展动能的一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 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 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 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市委 “一二三四五”总体要求,顶住下行压力,保持发展定力 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推动沈阳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 取得重要进展。 经济运行向上向好。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5%左右, 连续 8个季度稳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1%,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增长 10%,进出口总额增长 7.2%;一般公共预算 收入增长 1.3%。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 占装备制造业产值比重提高到 24.8%,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 25%,高新技术产品产 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保持在 55%以上,现代服务 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 54.5%。发展活力持续 增强。重点领域改革提速增效,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创新 创业更加活跃,实际利用外资增长 15%,引进内资增长 21.8%,民间投资增长 16%,实有市场主体增长 10.3%。城 市影响力日益彰显。首届工业互联网全球峰会备受瞩目, 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创新 委员会揭牌成立。桃仙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 2000万人次, 全市接待游客突破 9000万人次。澳大利亚驻沈阳总领事馆 开馆,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达到 98个。人民生活 稳步改善。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7%和 7.5%,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控制目标 0.66个百分点。人均 住房面积、人均养老床位、人均预期寿命等指标不断提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坚实。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国家评价体系,出台 85 条政策措施,着力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统一规范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 项。取消下放调整行政职权 417项。“双随机、一公开”监 管综合执法平台全面启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上线运行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三分之一。109个便民服务事项 在 56个社区试点“全市通办”,136个高频事项实现“最 多跑一次”,不动产登记实现 5个工作日内办结。 扎实开展专项整治。清偿政府拖欠企业工程款 144亿 元,清理政府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 68.8 亿元。解决招商承诺不兑现问题 117个、企业基础设施不配 套问题 354个,压减涉企检查 29%。群众办事难有所缓解, 企业跨区迁移更加规范,出租车运营秩序明显改善。 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口径减税 167.7亿元,降 低社保缴费 52.2亿元,一般工商业电价、用水工程设计费 和监理费下调 10%以上。开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企业征 信平台。启动助保贷、融保通业务。应急转贷资金累计投 放 667.5亿元,知识产权、应收账款等质押融资规模超过 30 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16.3%。 加大民营经济扶持力度。构建民营经济“28+34”政策 体系。非公领域高级职称实现单独评审。“准入不准营” 问题进一步解决。深入开展“万人进万企”活动,办结企 业诉求 4674件。全年实现“个转企”2197户、“小升规” 超过 210户、“规升巨”25户。24户企业入选辽宁民企百 强,3户企业成为国家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 (二)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大力培育增量、做优存 量,加快动能转换,新产业、新业态快速成长。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全年 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 1308个,比上年增加 260个。华晨宝 马新工厂土地整备提前完成,中航发燃气轮机公司投入运 营,恒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轮毂电机三大基地同步 建设,新松机器人未来城、布克哈德·远大压缩机等项目开 工,恒大文旅城等项目加快推进,桃仙机场二跑道、沈白 高铁、沈丹铁路外迁工程全面启动,沈飞局部搬迁、沈海 热电厂搬迁取得重大突破。沈阳,已经成为央企、民企、 外企纷至沓来的投资热土! 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一批大国重器研制实现突破, 无人驾驶宽体矿车、煤矿巷道全断面掘进机、跨音速风洞 主压缩机等重大技术装备在沈问世,39种产品进入国家首 台套推广应用目录。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机器人、新材料 航空、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分别增长 9.5%、10%、10.5%、16%和 50%。产业数字化步伐加快, 新增智能工厂 5个、数字车间 10个,支持 259户智能制造 企业上云用云,新松、格微成为全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 发展试点示范。 促进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成功举办宝马供应商大会、 韩国周等会展活动 408项,交易额增长 8%。五爱—阿里国 际商贸城上线,韵达快递辽宁总部落户,唯品会东北物流 中心、京东“亚洲一号”沈阳物流园等项目加快建设,全 市限上单位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 40.1%。塔湾兴顺夜市、中 央公园音乐喷泉、莫子山炫彩跑道等成为网红打卡地。金 融业增加值增长 7.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 长 19.6%。沈阳成为全国快递示范城市、夜间经济十佳城市、 首批 5G商用城市。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建高标准农田 20.7万 亩、设施农业 1.2万亩。粮食产量达到 80亿斤,蔬菜产量 达到 375万吨。“两品一标”认证数量超过 500个。新民市 大民屯镇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辽中区、康平 县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非洲猪瘟疫情得到有效防 控,生猪存栏呈恢复性增长。休闲农业接待游客 550多万人 次,农村电商主体突破 1000家。 有效防控各类风险。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化债任务, 支持县域财政“三保”支出。推动辉山乳业、兴隆集团、 利源轨道等企业司法重整,帮助上市公司纾困。积极处置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妥善处置非法集资案件。 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各级政 府切实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完善对策措施,守住了不发生 系统性风险底线。 (三)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坚持刀刃向内, 改革共识在增强,改革力度在加大,改革成效在显现。 顺利完成全创改三年任务。27项国家授权先行先试任 务全面落实,36条复制推广任务全部落地,国企增量型混 改成为老工业基地国企改革新模式,沈阳工业大学 5%黄金 股激励等 6项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在全省推广,“三权”改革、 军民融合等方面的 6项举措入选全国第三批经验清单,居各 试验区前列。纵深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沈阳成为全国国资 国企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集团层面混改实现新突破,北方 重工、沈阳机床完成司法重整,中兴商业实现二次混改。 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外部董事制度、经营层市场化选 聘加快推开。国有资本投资运营体系初步形成,“3+1+N” 国资平台运营效能不断提升。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取得重大 进展,182户“僵尸企业”处置完毕,201个“三供一业” 维修改造项目基本结束,342户市属厂办大集体改革如期完 成。 系统推进开发区改革。坚持向开发区放权与完善管理 体制相结合,经开区与中德园合署办公,自贸区、高新区 与浑南区融合发展。开发建设运营创新举措不断涌现, “管委会+平台公司”“开发区+主题园区”逐步推开,经 开区率先打破体制“坚冰”,面向全国公开选聘人才。开 发区产业定位更加清晰,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数量占全市 70%,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增强。 不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已建和在建市级政府投资 引导专项基金达到 32只,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达到 83家、运 作产品 130只。盛京基金小镇投入运营。重构政策性担保体 系,组建盛京、沈阳科技两家融资担保公司。辽股交辐射 作用不断增强,累计挂牌企业 1300多家。上市后备企业达 到 201家,11家企业进入上市程序,芯源微成为科创板辽 宁“第一股”。 稳步实施农村综合改革。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实现应颁 尽颁,土地流转率达到 39%。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 型农业经营主体突破 1万家。1855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 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沈北新区创新集体建设用地入股模式 发展文化旅游、大东区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开展住房租赁取 得突破。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成为省级平台。供销社改革 走在全国前列。沈北新区获批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区。 (四)强化开放创新双轮驱动。注重发挥重大平台作用, 聚集国内外创新资源,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完善开放平台通道。自贸区形成 40项制度创新成果, 综保区桃仙园区封关运行。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 营,1210、9610模式开通,整体通关时间大幅压缩。中德 园“一个平台、五大体系”架构初步形成,新落地项目 120 个,东北首个德制学校开学。中欧班列运行数量占东北地 区 50%以上,国际航线持续增加,物流枢纽和口岸功能不 断完善。 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新增国际产能合作项目 20个,东 软医疗肯尼亚项目入选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 论坛成果清单。全市服务外包执行额增长 23.4%。举办俄罗 斯工业技术展、国际基因组学第二届眼科大会、“一带一 路”高等医学教育论坛、沈阳“国际友好之夜”等一系列 交流活动,开放触角向产业、科技、医疗、教育、文化等 各领域延伸。 深化区域开放合作。京沈对口合作取得新进展,中科 北方高性能碳纤维等 266个项目有序推进,中关村创新中心 即将投入运营,园区共建、文化交流等成果更加丰硕。沈 阳经济区产业协作配套体系不断完善,生态环境联防联治 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范围逐步扩大。飞地经济成 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引擎,全市落地项目 158个、总投资 271亿元。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全市承担国家和省科研项目 1574 项,实施“卡脖子”技术攻关 137项。新松双臂协作机器人 亮相新中国成立 70周年庆祝大会,拓荆科技 PE-ALD等关 键技术取得突破,自动化所边缘计算技术等成果填补国内 空白,金属所超长寿命疲劳领域研究等 7个项目荣获国家科 学技术奖。全市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首次 突破 50%,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1836家,独角兽企业、瞪羚 企业达到 48家,一大批隐形冠军企业在加速成长。 提高协同创新水平。产学研用结合更加紧密,产业技 术联盟达到 56家,世界腐蚀组织等 7个协会、学会落户沈 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加快建设,国家机器人创新中 心、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投入使用。东软集团获 批辽宁省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微软(中国)、阿里巴巴、华 为、腾讯、紫光等企业纷纷在沈设立创新机构,各类新型 研发机构达到 21家。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中国(沈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揭牌。中国青年创业社区等双创机构落 地运营,企业“内创业”等新模式不断涌现。全市孵化载 体面积达到 505万平方米,集聚创新创业人员 15.4万人。 新设院士工作站 10个,新增两院院士 3人,引进“千人计 划”9人、“万人计划”20人,培育专业技术人才 4.5万人, 人才规模和结构呈现出积极变化。 (五)着力推进城市内涵式发展。注重完善城市功能, 改善城市管理,城市承载力进一步增强。 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地铁 9号线投入运营,10号线试 运行,2号线南延线、3号线开工,地铁运营里程达到 90公 里。东一环、沈辽路快速路全面通车,长青街快速路主线 通车。四环棋盘山隧道、沈康高速连接线等工程有序推进 中央大街、王家湾跨浑河连接线工程竣工。改造城市慢道 100公里。建设“四好农村路”1005公里。新建盘活停车泊 位 16.4万个。新开调整公交线路 27条。国家综合运输服务 示范城市创建通过验收。 补齐城市运行短板。盛京 500千伏电力枢纽工程、7 座 220千伏电力节点工程加快建设。新建改造供水管网 310 公里、供热管网 110公里、燃气管网 316公里。完成排水防 涝工程 23项,城市内河泄洪能力提升 2.3倍。辽中、经开 区危废处理项目主体完工,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园项目落地 以大辛、西部、老虎冲 3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运为标 志,沈阳城市生活垃圾告别了“填埋”处置的历史! 强力推进污染防治。淘汰燃煤锅炉 190台,整治“散 乱污”工业企业 1653户,重拳治理 VOCs排放,空气质量 优良天数达到 284天。实施 47项水体治理工程,提标改造 6座污水处理厂,累计摘除 437处雨污混接点,11个国考断 面水质全部达到考核标准。祝家 90万吨污泥完成清运,大 辛、老虎冲 146万吨积存垃圾渗沥液完成处置。农村人居环 境得到改善,1538个村实现“三清一改”,建成美丽示范 村 135个,完成无害化改厕 2.2万个,饮水安全设施改造惠 及 12.5万人。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水源地 地下空间等专项规划。加大存量土地攻坚力度,3年累计解 除资金占压 328亿元。完成城管、交通、农业、生态环境、 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构建创卫长效机制,坚持 “五个不变”,深化网格化管理,市容环境主要指标保持 稳定。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覆盖率达到 51.8%。 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行动,启 动堂子庙巷、老北市等一批文化项目建设。新增中共满洲 省委旧址、北大营营房旧址等 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盛京皇城入选国家 5A级景区创建名单,沈阳植物园整改通 过国家验收,红梅文创园、故宫文创体验馆建成开放。推 出评剧《黄显声》、话剧《国徽》等一批精品剧目,《炫 彩车技》荣获第 17届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金奖。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将财政支出的 80%以上投 向民生领域,振兴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巩固精准脱贫成果。坚持摘帽不摘政策,投入扶贫资 金 7.8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 85个,选派 375名科技特派 员下乡帮扶,42支工作队坚守扶贫一线。贫困家庭大学毕 业生全部实现就业安置,贫困户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 疗救助实现全覆盖,危房改造全部完成。开展脱贫质量大 普查大排查大督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保持动态为零。 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城镇新增就业 11.9万人,超额 完成年度目标。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上涨 5.3%,城乡 低保标准分别提高 4.6%和 6.7%。施行现役军人、消防救援 人员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政策。新建区域性居家养老服 务中心 100个,改造社区养老服务站 300个。改造棚户区 1.1万套、老旧小区 100个,配租公租房 1万套,完成已售 商品房解遗办证 10万余户,首批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投入使 用。 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治理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 384个, 普惠幼儿园覆盖率达到 80%。749个义务教育大班额全面消 除,弹性离校经验在全国推广。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增长 10%。城乡医保政府补助标准、大病报销标准持续提高。国 家药品集中采购试点、DRGs付费试点成效明显。首批国家 区域专科医疗中心落户沈阳,急诊急救体系不断完善。成 功举办全国田径锦标赛、国际赛艇公开赛,沈阳国际马拉 松连续两年荣膺中国田协金牌赛事。我市成为 2021年足球 世俱杯承办城市。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完成全市街道区划调整,基层服 务资源配置更加均衡。推进信访矛盾减存控增,累计化解 积案 8445件。成功扑救“4·17”棋盘山山火,政府挂牌督办 安全生产隐患全部销号,食品药品监管不断加强。深入推 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涉嫌黑社会性质组织 24个、涉 恶集团 33个、涉恶团伙 65个。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 70周 年大庆安保维稳任务,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双拥共建、国 防动员、人防和民兵预备役工作进一步加强。国家安全、 民族宗教、防震减灾、保密、审计、仲裁、档案等工作取 得新成绩,广播电视、新闻出版、贸促、侨务、文史、修 志、公积金、残疾人、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实现新进步。 一年来,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 认真落实中央巡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国务院大督查等 整改任务,大棚房、违建别墅、高铁沿线隐患等问题整治 取得扎实成效。我们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 题教育,切实推进“8+2+1”专项整治,干部队伍的政治素 养、宗旨意识、精神面貌、工作作风全面加强。我们坚持 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 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努力提升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 政组织、行政监督能力,积极回应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 切,912件人大代表建议和 545件政协提案全部办复。我们 深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加强基础工作和专业能力建设, 强化过紧日子措施,一般性支出压减 10%。我们坚持以 “重强抓”专项行动为载体,倡导现场办公,实施挂图作 战,强调跟踪问效,解决了一批积久、积深、积难、积重 的问题。沈阳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获国务院通报表扬,产 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等工作获国 家部委表彰。 各位代表,回首刚刚过去的 2019年,大家最深切的感 受是,我们沈阳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在迸发,不 甘落后、唯旗是夺的斗志在增强,直面矛盾、破解难题的 本领在提升。这是沈阳实现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的底 气所在、力量所在、信心所在! 成绩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 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亲切关怀的结果,是省委、省政 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共同拼搏的结 果。在此,我谨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以 及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沈部队官兵、消防救援队伍和中省 直各单位,向关心支持沈阳振兴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 侨胞和国际友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去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未能实现预期, 主要是部分重点企业生产大幅下滑,造成规模以上工业增 加值增幅回落,进而影响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一般公共预 算收入增速明显回落,主要是受大规模减税降费影响,如 扣除政策性因素,可比增长 13.3%。同时,我们也认真查找、 分析了制约振兴发展的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矛盾仍很突 出,新兴产业规模较小,产业链水平不高,创新能力还不 强,开放合作、县域经济、民营经济仍是短板。潜在风险 不容忽视,个别地区财政“三保”压力大,企业流动性风 险、供应链风险有所增加,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非法 集资风险还需防范化解。城市运行还有短板,交通拥堵、 停车难、汛期内涝、电网薄弱等问题仍很突出,污染治理 任务依然艰巨。民生保障还需加强,教育、医疗、养老等 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居住 环境亟待改善。政府效能存在差距,一些干部还不同程度 存在思想解放不够、紧迫感不强、创新办法不多、能力不 适应等问题。对此,我们要采取措施,加大力度解决。 二、2020 年重点工作安排 今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 官之年,也是谋划“十四五”、推动沈阳高质量发展的关 键之年。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国内“三期”叠 加影响继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我国经济稳中向 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我们更要看到,沈阳 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成长性在增强,沈阳的营商环境在优 化,各方面对沈阳的预期也在改善,特别是党中央、国务 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东北振兴的政策措施,更为沈阳振兴 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我们要积极落实国家战略,着力提 升城市发展能级,加快推动沈阳从区域中心城市向国家中 心城市迈进,争取早日纳入国家中心城市体系,不断开创 振兴发展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 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 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发 37号文件精神,按照中央及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 要求,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 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 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牢牢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 根本要求,大力解放思想,提升治理能力,全面做好“六 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 防风险、保稳定,抓重点带全局,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迈出全面振 兴、全方位振兴的坚实步伐。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 长 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2%,固定资产投资增 长 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7%,城乡居民收入增长 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6%以内;全社会研 发投入强度达到 3%;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3%左右, 主要污染物排放进一步下降。 各位代表,完成全年任务、实现预期目标,压力不小、 挑战很大。我们必须大胆解放思想,打破思维定式,克服 路径依赖,勇于自我革命,在深化改革创新上不断取得新 突破。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着力培育比较优势,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坚定不移推 动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保持奋斗姿态,树立干成事的鲜 明导向,以排除万难的决心,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咬定目 标,倍道兼程。我们必须增强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 应变,主动求变,继续把住基本盘,稳住基本面,巩固好 势头。我们必须恪守为民职责,不忘初心使命,着力兜住 底线民生,保障基本民生,解决热点民生,让全市人民有 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今年,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不懈改善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国家和省优化 营商环境条例,深入开展“万人进万企”活动,努力建设 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抓住简政放权这个关键,大幅取 消下放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 革,全面推行“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审批时限压缩到 50 个工作日以内。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市场准入便利化 企业开办时限压缩到 0.5个工作日以内。深化“一事一网一 窗一次”改革,不动产登记压缩到 3个工作日以内,“最多 跑一次”高频事项要突破 150 个,网上可办率要达到 100%。全面推开社区便民服务事项“全市通办”。 不断改善市场监管。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 制,健全“互联网+监管”体系,推行信用监管和大数据监 管。注重包容审慎监管,制定免罚事项清单,推行轻微违 法行为告知承诺制。深入排查清理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 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