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指出,“要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 项任务,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同时,统筹做好‘六稳’ 工作”。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指出,“新 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 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 府作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中央经济 工作会议所确定的 2020年的重点工作。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央 精神,切实把中央要求落到实处,不仅对于保持我国经济长 期持续稳定增长十分重要,对于当前做好“六稳”工作也十 分重要。 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切实增强行动自觉 首先需要明确看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坚定不移贯 彻新发展理念”列为今年首项重点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针 对性和工作导向性。去年以来,在国内外发展环境十分复杂 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在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总体态 势的同时,也面临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困难和风险依然较多 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之下,宏观政策如何取向,工作重点如 何确定,成为今年我国经济工作面临的重大选择。对此,中 央给出的答案十分明确,那就是,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尽管国际环境十分复杂,我们必须保持定力,坚定不移贯彻 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将发展理念问题放在年 度重点工作的第一条,凸显了在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特 殊背景下,中央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和不搞“大 水漫灌”的政策取向。 为什么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中央做出这样 的抉择呢?这一方面是因为,对于我国当前面临的问题,简 单的需求刺激政策无异于饮鸩止渴,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问题,而且会贻误改革和调整时机,并给下一步发展留下后 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阶段我国经济持续下行,除了发 展阶段性变化等内部原因和一些外部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 原因,那就是由于一些体制性和政策性因素的制约,我国巨 大的发展潜力还没有能够充分释放。 比如,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涨是近年来导致我国一些产 业竞争力下降和外迁的一个重要原因。但通过分析不难发现, 我国劳动力成本虽然高于东南亚、非洲等地区的一些发展中 国家,但还是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由于我国在能源、资 金、物流以及税费等成本方面相对比较高,使得我国劳动力 成本优势的发挥受到很大制约。而要降低这些方面的成本, 最根本的是要靠改革,靠打破上游行业的垄断,强化其竞争, 要靠继续深化社会保障体制、劳动用工体制和税费体制等方 面的改革。 再比如,现阶段我国城乡投资需求依然很大,包括农村 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整治、垃圾污水处理、农村危房改造、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城市地下管网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 加大这些方面的投资,既有利于补短板和改善民生,也有利 于增强发展后劲,而且也有利于扩大需求和稳增长。但要充 分释放这些方面的投资需求潜力,涉及到投融资制度、农村 建设用地制度以及乡村治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如果这些改 革能够有效推进,不仅能够释放出巨大的需求潜力,也能够 为这些投资需求提供比较充足和可持续的资金支持。 因此,通过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突破制约经济增长潜力充分释放和高 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仅能够为经济的中长期持续增 长奠定基础,也是短期稳增长的有效途径。 全面把握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 能力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不仅涉及产品、服 务、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质量提升, 也涉及观念、文化、体制、政策等多方面的转变和协力配合, 可以说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必须在认真学习 中央精神和深刻把握其内在要求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各地区、 各领域实际,采取有效对策,力争取得实效。现阶段,尤其 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关系,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 能力。 一是要处理好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与促进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 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是落 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事实上,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等的蓬 勃发展,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我国产业的质量档次,优化了产 业结构,也极大地促进了消费需求的增长,成为支撑经济稳 定的重要力量。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优化环境,大力发展 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仍然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 要途径。但同时也要看到,传统产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的质 量提升,也是新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因为传统 制造业范围更广、体量更大,对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和国家整 体发展的影响更大。目前我国虽然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但还 不是制造业强国,其中的短板,除了一些“核高基”(核心 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技术受制于人外, 还在于总体而言我国制造业产品的质量档次、安全标准等不 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仅大有可为,而且前景广阔。核心 的问题,就是要通过智能化、精细化、绿色化、服务化、品 牌化,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其质量、效益和竞争 力。 二是要处理好制造业质量提升与服务业质量提升的关系。 目前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在 GDP中的比重已经超过 50%,成 为经济的主体。但与制造业类似,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也是规模大而质量层次有待提高。以生活性服务业为例,近 年来随着我国发展水平的提升,居民在旅游观光、休闲康养